颉梦宁,阳小明
完整三级跳远动作过程分为助跑、单脚跳、跨步跳、跳跃和落地。根据生物力学原理分析,跨步跳是影响成绩关键因素之一。谢向阳经过研究证明,跨步跳距离与三级跳成绩的相关系数最高(r=0.5),接近显著相关水平(r=0.52)[1]。跨步跳作为三级跳中的一个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好坏不仅影响本跳成绩,还直接影响到第三跳发挥,制约总成绩。本文通过对我国健将级与一级运动员跨步跳的相关运动参数,建立回归方程为,一级运动员的训练与教练员教学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参加2004年南京站全国田径大奖赛6名运动员的成绩和谢荔梅2007年乌鲁木齐站创造亚洲纪录的成绩,山东女子一级运动员成绩和他们跨步跳的运动参数。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资料文献及相关书籍。
1.2.2 数理统计法
对我国一级和健将级运动员跨步跳技术中相关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1.2.3 比较分析法
分别建立一级运动员和健将运动员相关回归方程,找出差距与不足。
1.2.4 相关参数
表1 一级运动员在三级跳远中的跨步跳技术的成绩和运动参数
表2 健将级级运动员在三级跳远中的跨步跳技术的成绩和运动参数
在跨步跳过程中膝关节显示有两个屈曲阶段。一个是支撑阶段(即支撑腿的着地角、着地瞬间膝角、最大缓冲时膝角、离地瞬间膝角),另一个是摆动阶段。本文研究分析支撑腿运动参数相关分析。
表3 着地角与成绩的相关分析
表3分析可知,我国健将运动员着地角平均为70.09±2.0°,P1=0.011与成绩具有高显著性,R=0.868与成绩高度相关。一级运动员着地角平均为60.57±2.14°,P1=0.018与成绩具有高度显著性,R1=0.64也具有高度相关性,说明着地角是影响跨步跳的重要因素之一。着地角度越大,与总成绩越显著,越相关,成绩越好,而一级运动员着地角越小对总成绩影响就大,所以成绩偏差也大。根据生物力学分析,一级运动员着地角小,前支撑阻力就大,着地时的制动力大水平速度的损失就大,而这种损失是由起跳腿着地瞬间与地面冲击所引起,不会转化为垂直速度是完全的损失。根据肌肉反映特性值的公式r=垂直冲击力极值/自身体重/起跳时间,肌肉反映特性一定时,若下肢肌承受了较大的垂直冲击力则加大了一级运动员水平速度的 损失。而健将运动员着地角度大对于水平角度,利用率高,水平速度保持比较好,另外,健将运动员下肢肌群抗击力强说明好爆发力好。
表4 着地瞬间膝角与成绩和着地角的相关分析
表4可知,健将与一级运动员着地瞬间膝角与总成绩都无显著性,P1>0.05,P2>0.05,但与总成绩相关且 R1>R2。说明一级运动员着地瞬间膝角对成绩影响较大,这跟着地角具有相关性。健将运动员着地角大与着地瞬间膝角相关为R2=-0.47,而一级运动员为 R1=0.296。说明一级运动员的着地瞬间膝角偏小,对成绩影响较大,而健将运动员的着地瞬间膝角偏大对成绩的影响较小。健将运动员着地角度与瞬间膝角相关R2=-0.47,表明健将运动员着地点更靠近身体中心的投影点。这种身体重心相对较高膝角不大的动作特点容易缓冲地面的冲击力,更能保证蹬伸力向前蹬伸的效果,故第二跳能较好的保持水平速度。一级运动员着地角与着地瞬间膝角相关R1=0.296,说明第一跳后一级运动员有被压塌或者后坐的动作现象。这样导致离地时刻蹬伸不充分。R2=-0.47说明健将运动员有着向前的蹬伸技术,而且非常有利于小腿的回压后摆着地和起跳蹬伸时快速发力同时可以缓解在着地时地面给支撑腿带来的压力。
表5 着地瞬间最大缓冲时膝角与成绩和着地角相关分析
表5可知,健将运动员最大缓冲时的膝角平均为148.14°±4.52°,P2<0.05,R2=0.857与一级运动员最大缓冲时的膝角平均为139.170±5.430,P1<0.05,R1=0.615,与总成绩都具有高度显著性和相关性,也是制约跨步跳成绩的因素之一。从表中可知:一级运动员由于着地角度偏小导致最大缓冲膝角具有显著相关性P1<0.05,而健将运动员P2<P1,说明在跨步跳的着地动作更加自然,不仅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而且身体重心压在支撑腿上使用力程度加大。一级运动员着地角度偏小,导致缓冲时膝角偏小,使得起跳的缓冲加深,造成了起跳时间延长和水平速度损失进一步加大。
表6 离地瞬间膝角与成绩和着地角的相关分析
表6可知,健将运动员离地瞬间的膝角为171.8°±3.14°,P2>0.05,R2=0.397与总成绩无明显显著性且相关性偏小。R2=0.397与着地角度也无明显相关性P2>0.05且相关性偏小R2=0.391。而一级运动员离地瞬间的膝角为165.33°±0.41°,P1>0.05,R1=0.404与总成绩无显著性且相关性偏大,与着地角P1<0.05,具有显著相关性,且R1=0.618具有高度相关性。根据生物力学分析,一级运动员着地角偏小产生动作消极,表现在被动肌肉紧张程度不够造成缓冲加深,垂直速度加大制约跨步跳成绩,另外也制约起跳退离地面瞬间髋、膝、踝3个关节没有充分伸直。
根据数理统计学的原理进行一元回归计算得出了一级运动员跨步跳和健将运动员跨步跳的支撑腿运动参数回归方程:
一级运动员回归方程:y1=6.067+0.75x1+0.04x2+0.23x3-0.11x4
健将运动员回归方程:y=-0.6210+0.14x11-0.21x22+0.124x33-0.28x44
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的方程式,可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通过对我国13名一级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和7名健将级运动员跨步跳技术中支撑腿研究,初步探明着地角、最大缓冲时膝角是影响总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2)一级运动员的着地角和最大缓冲时的膝角偏小,分别是60.57°±2.14°,139.17°±5.43°,导致水平速度损失大,水平速度利用率不高,是一级运动员自我突破的技术难点,也是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3)根据统计分析的计算结果建立了一级运动员和健将运动员跨步跳支撑腿回归方程,经统计学相关与显著性分析,证明着地角和最大缓冲角在女子三级跳远中具有显著意义,为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成绩预测和科学进行合理角度训练提供可靠依据。4)一级运动员在三级跳远训练中应强调以技术为中心,进行全面身体训练,应以学习基本技术为主,培养技术动作的正确性,合理性。技术训练中要进行大量的专门跨步跳练习,而不是片面追求专项运动成绩。
[1] 谢向阳,刘向阳,刘永东.对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起跳若干运动学参数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4(2).
[2] 卢 刚,王宗平.中外两名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16(2).
[3] 龙跃玉,吕季东.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腿“拉长一缩短周期”收缩能力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1).
[4] 房 斌.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着地瞬间生物力学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2008(11).
[5] 郑康生,李娟娟,李建英.全国十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跨步跳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