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岩
体育总局在全运会女足项目上的政策变化(设立青年组别、奖牌数增加)这已经是第二届了。本届全运会在参赛队伍数量、队伍水平以及各地方的重视与投入程度都较上一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一变化对于我国青年女足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当然是件好事,但对于各参赛队的备战工作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完成任务的难度也相应的增加了。同样,对于湖北女足青年队的备战工作也不例外,所以说在全运会比赛前对参赛各队以及湖北队自身的备战情况进行理性分析研究、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对于湖北女足青年队完成全运会任务至关重要。
1.1 研究对象
第十二届全运会湖北省青年女子足球队。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2.1 冬训情况分析
2.1.1 参训各队12-13年度冬训情况分析
12-13年度冬训作为全运会备战工作的重点备受各地方体育局以及地方政府的重视,绝大多数队伍在外训练40天以上,个别队伍在外连续训练比赛三个月。大家都能通过冬季备战工作,使队伍有所变化和提高。
从整个冬训的情况分析来看,在各地方高度重视以及训练时间充分保障情况下,各支参赛队伍基本上都完成了自己预定的冬训计划,参训各队整体水平的提高是明显的。其中较为突出的有天津队、河北队、山东队、北京队,冬训期间训练比赛的系统性、计划性、目的性较好 ,冬训效果也较为显著,队伍整体水平有较为明显的进步。另外,江苏队、上海队、河南队在冬训期间也能较好的保持高水平的训练。总体上来看,经过冬训全运会各参赛队伍的实力水平格局从表面上看没有大的变化。
2.1.2 湖北队12-13年度冬训情况分析
湖北队本次冬季训练大体上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2年锦标赛后到12月15广东英德冬训前。主要任务是全年比赛结束后的总结调整、制定冬训计划、针对全年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训练和教学比赛。第二阶段,12月15到阴历大年前,根据冬训计划开展训练工作。第三阶段,大年初三至13年联赛预赛前。继续执行冬训计划,进行适量的教学比赛,进行一个周期的大运动量训练,备战13年联赛预赛。第一阶段队员在锦标赛成绩的鼓舞下训练积极性和精神面貌都还不错,训练效果较为明显。科研小组制定的体能训练计划、身体监控工作进行的较为顺利。第二阶段从12月15日到农历大年前,队伍在广东英德进行了近50天的训练与比赛工作,这一期冬训时间长、训练条件一般,对于队员和教练组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整个阶段队伍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比赛,可以说是以赛带练,这其中也有几场高质量的比赛(冬训结束时对江苏、天津一线队)。通过这些比赛队员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队伍的整体身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第三阶段是在队伍回到武汉后,经过农历新年的短暂调整(只放三天假)后,就在二桥基地继续完成冬训计划,其间同天津队进行了两场教学比赛,并进行了一个周期的大运动量训练,为联赛预赛进行了积极的准备工作。
冬季训练工作对于湖北队的备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总体上来看,通过冬训队伍本身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队中核心队员不能很正常的跟队训练、队伍在冬训期间过于强调以赛带练以及队员心理调节等因素的影响,队伍在技术水平、体能、战术风格特点的形成以及竞技状态和能力等的提高方面,并没达到预想的高度,相对于湖北队备战计划的理想目标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2.2 2013年全国U18联赛预赛情况分析
2013年全国女足U18青年联赛的预赛于3月4日―3月13日在湖北孝感、荆门两地进行。共有18支队全分三个组进行单循环比赛(见表1、2、3)。本次比赛也是全运会预赛前的最后一个重要赛事,可以说是全运会预赛的预演,是对各参赛队伍冬训效果的一次很好检验。当然,由于每支队伍备战计划的不同,本次比赛不同队伍对于比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人重视、有人保留、有人试探,可以说是各怀心事。但是,整个比赛还是基本能反映出了各队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
2.2.1 13年联赛预赛整体情况分析
从三个小组的比赛比赛结果来看基本能反映各队实力,但从实际比赛过程来看,经过一个冬季的训练一些队伍在技战术水平以及身体能力上还是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对本次比赛的跟踪和调研,我们总结本次比赛呈现出以下特点:
传统强队由于对比赛的任务要求不同,在本次比赛中的表现各有不同。通过现场调研我们发现,上海队、江苏队的多场比赛场上队员队员阵容有一定变化,并不是每场比赛都要尽遣主力上场,可见是有所保留或锻炼替补队员。另外,辽宁队明显感觉不在状态,对比赛不够重视,队员怕受伤,这一现象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辽宁队队员的自主性较强(或者说是散漫),团队精神不足。河南队北京队明显是想通过本次比赛树立自信、建立作风、检验队伍,比赛中表现出了高度重视每一场比赛、严格要求比赛作风,保持本队风格特点。
中游队伍中解放军队、湖北队本次比赛表现一般,没能在比赛中展现出自身应有的实力水平和精神面貌。广东队、山东队、河北队对本次比赛较为重视,且在本次比赛中成绩较为突出。但是他们存在的共同问题是技战术特点不够鲜明,无突出核心队员,这一老问题从本次比赛的调研来看改变不大。
三档球队中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本次比赛过程的调研析以及实际的比赛效果来看,天津队、山西队整体实力水平有明显的上升。另外,浙江队、陕西队、四川队在本次比赛中虽然成绩一般,从比赛过程的来看他们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变化不大,但在身体、作风、体能方面有一定变化。重庆队、内蒙队整体实力较差,虽有进步,但是上升空间有限,比赛中能力表现一般。
表1 2013年全国女子足球U-18联赛预赛(荆门赛区A组)成绩表
表2 2013年全国女子足球U-18联赛预赛(荆门赛区B组)成绩表
表3 2013年全国女子足球U-18联赛预赛(孝感赛区)成绩表
从三个小组的比赛比赛结果来看基本能反映各队实力,但从实际比赛过程来看,经过一个冬季的训练一些队伍在技战术水平以及身体能力上还是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对本次比赛的跟踪和调研,我们总结本次比赛呈现出以下特点:
传统强队由于对比赛的任务要求不同,在本次比赛中的表现各有不同。通过现场调研我们发现,上海队、江苏队的多场比赛场上队员队员阵容有一定变化,并不是每场比赛都要尽遣主力上场,可见是有所保留或锻炼替补队员。另外,辽宁队明显感觉不在状态,对比赛不够重视,队员怕受伤,这一现象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辽宁队队员的自主性较强(或者说是散漫),团队精神不足。河南队北京队明显是想通过本次比赛树立自信、建立作风、检验队伍,比赛中表现出了高度重视每一场比赛、严格要求比赛作风,保持本队风格特点。
中游队伍中解放军队、湖北队本次比赛表现一般,没能在比赛中展现出自身应有的实力水平和精神面貌。广东队、山东队、河北队对本次比赛较为重视,且在本次比赛中成绩较为突出。但是他们存在的共同问题是技战术特点不够鲜明,无突出核心队员,这一老问题从本次比赛的调研来看改变不大。
三档球队中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本次比赛过程的调研析以及实际的比赛效果来看,天津队、山西队整体实力水平有明显的上升。另外,浙江队、陕西队、四川队在本次比赛中虽然成绩一般,从比赛过程的来看他们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变化不大,但在身体、作风、体能方面有一定变化。重庆队、内蒙队整体实力较差,虽有进步,但是上升空间有限,比赛中能力表现一般。
2.2.2 13年联赛预赛湖北队情况分析
从本次比赛结果可以看出(表3),湖北队排名小组第3,和同组第1名的北京队15分,悬殊较大,和第2名辽宁之间比赛,以比分1∶4惨败,与第4名陕西比赛也是战平,只是凭借净胜球优势战胜陕西。
本研究对本次比赛中各小组前四名球队的得失球情况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从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表4 13年全国U-18青年女子足球联赛预赛各小组前四名进球情况方差分析表
表5 13年国U-18青年女子足球联赛预赛湖北队与各小组前四名进球情况的多重比较表
表4所示,前四名球队进球的相伴概率P=0.396>0.05,没有差异性,说明球队总体射门质量不高。表5的多重比较显示,湖北队与各组第1名球队、第2名球队、第3名球队、第4名球队在进球的相伴概率P依次为P=0.128、0.574、0.887、0.924,相伴概率P在依次增大,最小为和各组的第一名之间比较P=0.128,最大为和各组同名次队伍之间的比较P=0.924,约等于1。从这几组数据看来,湖北队在进球效果上与各组第一名、第二名球队的差距最大;与第3第4名球队差距不是很大。
表6 13年国U-18青年女子足球联赛预赛各小组前四名失球情况方差分析表
表7 13年国U-18青年女子足球联赛预赛湖北队与各小组前四名失球情况的多重比较表
表6所示,失球的相伴概率P=0.074>0.05,没有差异性,再次说明球队总体射门质量不高或者防守效果不好。表5显示,湖北队与各组名次的球队在失球上的相伴概率P都大于0.05,说明湖北队与各级别球队在失球上,没有太大的差异性。然而湖北队与各组第1、2、3、4名球队球队在失球的相伴概率P依次为P=0.060、0.309、0.309、0.259,相伴概率P依次在增大。从数据分析看来,湖北队在失球上与各组第1名球队的差距最大,说明第1名球队在防守效果上,远胜于湖北队。第2名球队防守也优于湖北队。甚至是名次相同的第3名球队防守效果也优于湖北队。湖北队防守优于各组第四名球队,但差距不是很大。
从以上的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研究中,在进球方法与效率上与各小组强队有一定差距,在对于对手对本方球威胁方面的防守能力上湖北队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一数据分析与我们的现场调研与分析结果相一至,调研显示湖北队进攻中过于依赖个别核心队员,优势场面往往不能转化为射门与得分;防守中个别后卫队员存在个人能力问题,后卫之间以及后卫与前卫线的协同与保护存在较大问题。希望湖北队能在此方面加强训练,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3 冬训以来湖北青年女足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湖北队是一支特点鲜明的队伍,队中人才济济,是这一年龄段全国公认的具有相当实力的队伍,近一年多来的比赛成绩也表明了湖北队的实力。不过,实力要在比赛中展现出来那才是真正的实力,如何稳定发挥队伍水平才是关键,对于全运会前队伍暴露出来的问题深入的分析总结,对于湖北队打好复赛是至关重要的。
自冬季训练以来,由于各种原因队中绝对主力队员不能正常跟队训练,冬训期间又以赛代练,对于队伍整体战术风格、特点的形成和改造以及队员之间的信任与默契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另外,队伍冬训期间体能储备情况不是很好,整体体能水平还有提升的空间,与我们的理想状态还是有些差距的;再者,队伍整体水平发挥不够稳定,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反映出在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以及集体凝聚力建设方面的工作应进一步加强;队伍在冬训期间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强,联赛中对主要对手的战略统筹与分析不够深入、全面,战术应变不够灵活。
就13年联赛预赛分析来看,本次比赛队伍在技战术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竞技状态低迷,求胜欲望不强;团队凝聚力不足,队员场上的责任心亟待提高。防守问题突出,全队防守战术体系和思路模糊,对不同实力队伍在防守方面的策略不清。后卫线上的个人防守能力和意识以及后卫线之间、后卫线与前卫线之间的协同配合存在一定问题。攻守转换节奏不快,特别是在失去球权后快速形成有效的防守体系方面还有欠缺。传控球失误率偏高,特别是在中后场的无受迫性失误较多;进攻体系不明确,在围绕核心队员形成优势进攻套路以及战术特色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4 全运会前各参赛队竞技实力对比分析
根据对全运会各参赛队一年来比赛训练情况的调研分析,就竞技实力水平上来说,本年龄段参加全运会预赛和复赛的队伍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水平档次。
第一档队伍上海队、江苏队、河南,其中上海队具有超一流的水平,近一年来的各种比赛该队未有败绩,另外江苏队也具有明显优势,近一年来的各有比赛该队只输给过上海和辽宁队(辽宁队不参加全运会的预赛和复赛)。河南队整体实力较上海、江苏稍差一些,但其冬训以来在队伍的自信心、体能以及比赛经验积累方面有了一定长足的进步。这3支球队较湖北队以及其他各队有明显竞技实力上的优势,是湖北队全运会预赛、复赛的强敌。
二档队伍中,北京队、广东队、湖北队、河北队、山东队、天津队、解放军队,其中北京队作风顽强、体能充沛、身体强壮、打法硬朗、比赛能力突出,具备挑战一档队伍的实力,从近来综合情况分析,现阶段其竞技能力要稍高于湖北队。广东、山东、河北三支队伍特点相近,讲究整体配合和团队精神,比赛作风顽强,但三支队伍都是缺少能力突出的核心队员,进攻打法单一。解放军队特点明显,身体强壮、体能充沛、防守能力突出、作风强悍,但近期情况不好,队伍状态一般,队伍战术打法思想不统一,没有很好形成有效合力。二档队伍中北京情况稍好一些,河北、山东、广东、解放军与湖北队实力相当,在队伍突出特点和个别队员能力方面湖北队有一定优势。天津实力水平稍差一点。
第三档队伍主要有浙江队、陕西队、山西队、四川队、重庆队和内蒙队,实力水平一般,与第二档队伍有较大的差距,对于湖北队备战工作应该不会造成太多麻烦。
3.1 结论
1)湖北队队员个人能力突出,打法细腻、讲究配合、作风顽强。就目前情况来看,湖北队的竞技实力水平应是二档队伍中的强队,具有一定挑战一档前三名队伍的实力。2)作为各队全运会备战工作的重点,今年的冬训被各参赛队地方主管部门所高度重视,各参赛队普遍冬训在外训练时间较长,但经费充足、后勤保障得力,整体上冬训效果较好,个别队伍训练成效突出。3)湖北队冬训呈现出前紧后松的状况,整体上冬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队伍在体能储备和技战术风格塑造方面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4)13年U18联赛预赛是全运会前的最后一次大型赛事,被各参赛
队所重视。就比赛情况分析来看,参赛各队实力对比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湖北队在本次比赛中表现不好,没能打出自身应有的水平和特点。5)冬训以来,湖北队在队伍管理、运动思想工作以及队伍整体的竞技状态调整等工作方面存在工作指导思想不统一的情况,对于运动员的思想波动以及队伍整体状态变化的判断存在一定失误。
3.2 建议
1)尽快查明队伍竞技状态不佳的主要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针对性的解决方案。2)加强队员思想工作力度,完善队伍管理,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渠道,真正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加强队伍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建设,提高队伍自信与战斗力。3)完善以核心球员为主导的技战术打法,充分发挥核心队员的特点及能力,提高球队比赛能力。4)加强比赛中前卫线的防守意识要求,注意前卫与后卫之间的防守配合问题。5)继续加强科研团队、专家组与队伍的合作,密切监视主要对手情况。在科学分析和理性判断的基础上,真对主要对手制定合理的全运会预赛备战方案。
[1] 刘 丹.足球体能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06.
[2] 杨吉萍,冉孟华.我国全运会女足决赛队伍的调查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
[3] 刘志云.对我国优秀少年足球队冬训期大运动量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28(4):64-67.
[4] 张晓红,魏 亮.江苏省女足备战十一届全运会大负荷训练课的监控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院报,2011(6).
[5] 曾桂生.对我国优秀成年女子足球队进球规律的研究——第9届全运会女子足球决赛进球情况统计数据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1).
[6] 徐金山.第八届全运会女足决赛射门情况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12).
[7] 王永权.简析第七届全运会女子足球决赛铲球技术的运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5(1).
[8] 王 君,周 毅,刘先进.第九届全运会女子足球运动员若干比赛能力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