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需要重视“悟”

2013-08-15 00:45魏胜强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领悟人生课文

■文/魏胜强

什么是感悟呢?感悟就是有所感触而领悟。学生的语文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领悟能力的高低。当这种能力具备一定的基础时,学生的语文水平肯定会得到很大地提高。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悟”的引导,通过对“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领悟生活,领悟人生。只有这样,他们在作文中才会融入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也不会言之无物,或者是味同嚼蜡了。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一、以课文为依托,“悟”别人之“悟”

语文课本编写的指导思想是:联系生活实际,扎实、活泼、有序地进行语文基本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课文是教材宗旨的具体体现,是概括生活的典范之作,课文的作者将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艺术的理解——“悟”,都融入到了行文之中。所以,我们在教授课文时,不能忽视了作者的见解和主张,要耐心细致地为学生点拨,引导他们体会作者对生活内涵的揭示和领悟。一般课文所写的内容,在生活里是经常发生、随处可见的,有些甚至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但是由于学生对生活认识不深,辨别能力不强,又没有用心去想,因此感受就很肤浅。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写出了父子离别时父亲切切的关爱,道出了人间最珍贵的亲情。自己将要远行,与父母分离的场面,学生是能够经历的,但为什么学生却写不出这种感人肺腑的文章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领悟到这种亲情。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揭开生活内涵的盖子,通过比较对照,把课文与生活、与作者、与自己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领悟作者对生活的“悟”,转而去领悟自己生活的真谛,领悟自己的人生价值。

目前我们的一些语文课忽视了这一点,热衷于应试教育的需求,练词、练语法、练修辞、练层次划分、练写作方法归纳;热衷于模拟题型,把阅读内容题目化,把个别句子和语段编成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茫茫题海里迷失了航向。一篇文情并茂的文章,却往往被我们只是在知识灌输和理性分析上面做文章,使我们那些可爱的学生成了一个个痴呆呆的接收器,把作者的感情和对生活、对人生的理性思考抛到了九霄云外,最终学生越学越腻,老师也越教越累。

二、以日记为平台,现自身之“悟”

美国教育学家科勒涅斯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与人生是一部怎么也读不完的教科书,每个人对生活、对人生的看法也不会完全相同,这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对生活、对人生缺乏“感悟”的人,很难具备较高的素质,这就是说我们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去感悟生活与人生,引导学生对客观的事物现象、周围的人文景观,不但要入目入耳,而且更要入心,把主体的情感和生命灌注到客观物象中去。学者王国维说过:“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入乎其内”才能见得真,见得真才能感悟深!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也曾经说过:“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求其思之深而尤不在也。”由此可见,引导学生的“悟”贵在深,贵在有所感。

生活与人生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对生活和人生的感知也是稍纵即逝的,如何及时地把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记录下来呢?最简便的方法莫过于写日记了。日记里可以包含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思想感情,长期坚持,既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也是感悟的深入。而我们语文老师正是指导学生过好“悟”这一关的关键人物,只有我们教师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所突破。

要想喝水需打井,要想开锁需钥匙,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让学生细致地观察丰富多彩的生活与人生,并且加以深刻地领悟。学生一旦掌握了“悟”这把钥匙,作文的源头活水肯定就会奔涌而来,语文水平必定会显著地提高。

猜你喜欢
领悟人生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多么痛的领悟
背课文的小偷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背课文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独一无二的你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