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阅读更有实效

2013-08-15 00:45苏小红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小园父与子段落

■文/苏小红

2011版语文新课标第22页关于阅读有这样一段描述:“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阅读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语文课堂应该是以阅读贯穿始终的,语文教师能否合理地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的阅读取得实效,是判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显著标志。所以,怎样才能够让阅读更有实效就成为所有语文教师探索与实践的主题。

要提高阅读效率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一般来说,阅读有精读、默读、浏览、朗读几种。精读是指一字一句地读,让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关键的词、字在大脑中得以思索,必要时还要停下来进行整合、思考。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常在初读或重点片段阅读时运用。默读指不出声地读,俗称作“看”,文字信息通过视觉的捕捉,直接传输给大脑,省去了出声读的环节,因而,阅读速度大幅度提升,可以在短时间里完成大量的阅读任务。浏览则是粗略地看、一目十行地看,眼睛飞快地在字里行间扫描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带着特定目的阅读时,常用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朗读也是常用的阅读方式。教师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教育他们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方式的阅读。

其次是利用阅读期待,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语文课上的阅读必须做到有目的地读,机械地重复,即使很多遍,其收效也是有限的。所以,每一次阅读,教师都应根据需要,有步骤地提出阅读的要求及任务,再展开阅读。

在阅读中概括。在学生初读文章时,提示他们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读完之后,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讲出来。具体来说,阅读完一些叙事性文章如《狼牙山五壮士》、《地震中的父与子》、《穷人》时,要能引导他们说出文章的叙述顺序,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阅读说明性文章如《鲸》、《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时,要能清楚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的,写出了哪些特点。

在阅读中体会。我常常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中“众星拱月”一词时,使他们通过词语所在段落的阅读明白,三个大园为“月”,许多小园为“星”,许多小园分布在大园周围即为“众星拱月”之态。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离不开阅读体会。在阅读《詹天佑》时,让他们边读边体会为什么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让他们体会,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通过嘎羧见到象鞍时的举动与神情,嘎羧来到打洛江畔那感人的行为,以及他为自己挖掘坟墓的段落的阅读,体会到嘎羧的善良、忠诚和作为英雄即将垂暮的情怀。在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通过对描写王熙凤服饰的段落的阅读,体会到一个美丽而又不能脱俗的贵妇人形象。通过对她在贾母面前的言谈举止的阅读,体会她的精明奉承,从而明白她在贾府得宠的原因。

文章在表达方面的特点、方式需要体会。如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通过对“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的阅读体会“我”观察得仔细,描写的生动。在教学《落花生》时,通过对“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的阅读,体会花生的好处折射出做人的道理,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体会。作家的感情往往在字里行间不经意地流露出来。教学时,引导他们阅读相关段落,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教学《草原》时,抓住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阅读体会,感受到老舍对草原的留恋之情和蒙古族与汉族之间深深的民族感情。

在阅读中想象。作家们经常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生动的场面或优美的意境,有时候,寥寥几笔就能带给人无限遐想。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时,要引导他们边读边在头脑中再现。在阅读鲁迅经典作品“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一段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放飞思绪,随阅读去到那海边一望无际的瓜地,去看看那个项戴银圈的机敏可爱的小闰土。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教师只有结合文本的特点,根据教学的目的,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目的地阅读,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才能让阅读更有效。

猜你喜欢
小园父与子段落
作 品:乡村旅游风景绘画
——小园台榭听蝉鸣
吴闻章
孙剑
父与子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宁死不屈的小英雄汤小园
有趣的父与子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