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强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部,陕西 西安 710200)
机械产品从原材料、元器件进厂到成品出厂,需要复杂的技术、多种设备及工艺装备、众多的操作者。在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中,每一道加工工序、每一项操作技艺、每一次搬运储存都可能给产品带来质量波动,造成产品质量不符合预期的要求。为了消除或减少不合格的发生,一方面要加强对产品形成全过程的控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把关,加强产品质量检验。实施闭环检验管理,可以充分发挥质量检验的鉴别、把关、报告、监督四项功能,降低质量风险,为后续的质量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质量检验部门经常会受到其它部门的指责,因为下道工序总是发现或多或少不合格品,致使企业不得不投入人力物力组织返修,影响交货期,增加了内部成本。
检验合格交付用户的产品车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无法彻底根除。采购的零部件经过进货检验后合格入库,下道工序总装配时却经常发现无法装配或无法调整到位的零件,有时还会发现批量性问题。这时候生产部门就会质疑检验部门的工作质量。到底是检验员还是零部件可靠性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才能判断。
由于质量成本的考虑,我们不可能对零部件每批次都全数检验,而通常按照GB2828标准规定的原则进行抽样检验,即从一批产品中抽取样本进行检验,根据结果评定提交批的产品质量,最终决定是否接收。既然不是全检,那么入库产品中就有可能存在不合格的零部件。偶然出现的不合格品,又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当经常出现同类问题或发生批量性质量问题,那么就必须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质量风险。
根据工作特点,完工检查站一般有开环分类式、开环处理式、闭环处理式三种。质量检验工作单纯地区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对不合格品挑选、返修后复验,目前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只有对拒收的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查出不合格的原因,才能科学地做出是否返修或报废的决定,才能采取措施杜绝漏检。另外,应分析检验标准是否合理,或者哪一个加工过程没有管理到位,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再发生。
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改进,要融入统计质量控制的理念。只有通过数据清楚地掌握质量现状,才能抓住检验工作重点,有的放矢,减少质量问题的重复发生。
(1)闭环检验包括检验、原因分析、处理三项内容。那么,首先应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员技能满足要求,检测方法正确,判定产品合格与否的质量标准是合理的,测量系统是否稳定。其次,配备必要的质量信息统计人员,建立检验台账,统计检验结果,填写质量指标完成情况报表。最后,分析和问题处理人员应该是检验机构的中级质量工程师,要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科学分析,对不合格品合理处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关注点①检验依据必须明确,图纸、标准、法规必须是现行、有效、受控的。②检验部门应严格执行程序,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不受任何人员或组织的干扰。③不合格品处理人员要具备一定资质(至少3年以上质量检验工作经验),企业应对其充分授权。④对分析出的不合格原因,应予以确认,然后再采取措施。⑤对不合格品追溯,锁定范围,进行挑选或更换。⑥质量工程师对检验工作全面策划,明确检验项目、频次、检测工具、检测方法并指导检验员按照要求实施检验。⑦每月对检验工作进行总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出突出问题和异常点,及时调整检验方案。
我国2003年发布了GB/T 18305—2003,等同采用ISO/TS 16949:2002技术规范,完全覆盖了 GB/T 19001、ISO 9001标准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汽车行业的特点增加了一些要求,适用于整个汽车供应链。该标准对检验工作增加了14个方面的要求,其中对接收准则、更改控制、防错的要求体现出质量管理的思想。质量检验是体系上讲的一个过程,所以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其进行管理,使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工作协同,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1)质管立法,检验执法①对检验工作设置质量指标、质量目标,制订保障措施。对数据偏离进行分析、反馈,将下道工序各类质量信息快速传递给上道工序和相关部门,以便及时控制。②建立质量问题库,统计分析,对检验工作动态管理,出现批量性质量问题就转入加严检验,检验方法不断完善。③制定合理的检验计划,优化检验流程,不断完善检验指导书;做好关键件、产品关键特性的控制,定期进行可靠性验证试验。④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批量性质量问题,公平公正地考核。属于检验部门把关不严、漏检问题的事项,也必须进行考核。
(2)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促进检验能力提升。①建立检验员培养和考核制度。②加强供方管理,督促供方提高零部件可靠性。③加强检测设备和仪器的管理。④开展测量体系认证和实验室认可认证工作。⑤针对存在问题组织不同层次的质量改进活动。⑥进行内部顾客满意度评价,引导各部门协同制造。
如何将检验工作做到位,是每一位质量人都会思考的问题。实施闭环检验模式,不是唯一的方法,但是它是目前许多知名企业都在应用的有效方法,可以减少用户抱怨,降低质量风险,提高检验对质量控制工作的贡献。
[1]张维德主编《机械工业质量检验和质量监督培训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出版
[2]顾钟毅李德涛主编《质量检验基础》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