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荣
(69026部队光缆维修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930092)
民主集中制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只有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认识民主集中制发展的历史脉络、实践基础和理论渊源,认清其在党的建设中的根本地位和作用,才能自觉地把民主集中制作为立党之基来坚守,作为制度之根来贯彻,作为原则之本来遵从。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时,主张把党内生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同时又强调不能忽视党内集中,从而奠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思想。列宁为确保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成为有组织有纪律的整体,于1905年首次提出民主集中制这一概念,并在1920年起草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中明确规定,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从此,民主集中制成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普遍认同和遵循的组织原则。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集中制理论,奠定了我党民主集中制理论和制度的基石。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理论。在我们党90年的伟大实践中,民主集中制始终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内容、根本原则和根本制度。我们党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和监督制度等,都是在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制定的,同时我们国家的政权领导、权力机构建立、国家管理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等,也都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原则的。可以说,我们党建设的历史就是以贯彻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内容的发展史,民主集中制对党和国家建设始终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决定性作用。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党的建设中的集中体现,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直接反映,是维护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制度保证,必须作为政治纪律来遵循。这一本质属性,决定着其鲜明的政治特征。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在党的政治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民主集中制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坚持集中统一的基本途径,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才能有效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民主集中制是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基本准则,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起来,始终拥护党的领导,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实践证明,民主集中制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制度。没有民主集中制,我们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国家集中统一的支撑就会坍塌,社会主义就会改变性质和颜色。
民主集中制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最基本的领导规律,贯彻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同西方松散的、极端化的民主相比,是更合理、更先进、更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的体制型民主”,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法理优势。一是科学界定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即“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没有离开民主讲集中,也没有离开集中讲民主。二是科学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有效执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过程。三是科学保证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高度一致。正是靠民主集中制这一最有效的组织原则和最可靠的制度保障,我们党从建党之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拥有370多万个基层组织、近8000万名党员的大党,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纪律性最强、组织最严密的执政党,成为一个集中统一、行动一致的战斗集体,成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依法实行民主决策,不仅是我们党长期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规范新时期党委工作的重要行为准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集体决策是集中集体智慧破解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难题,促进单体建设全面进步。但是,个别单位却用集体决策的名义,做出违反规章制度的决定。比如,有的单位出了安全事故,不是去追查事故原因,追究责任人,而是以维护集体荣誉为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瞒而不报。这样的做法,不仅与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背向而行,也容易使广大党员群众对党委的工作产生不满或抵触情绪。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必须把分工负责的制度建立起来,重大问题由集体作决定,而某一件事、某一方面的事归谁负责,必须由他承担责任,责任要专。但现实工作中,有时出了问题却找不到负责的人,板子打不到具体人的身上,以“集体决定”为由不了了之,经验教训也无从吸取。
民主集中制是由民主和集中这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但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往往把两者割裂开来,个别单位主官把行政上的“一把手”作风带进党委议事中,班长变成“首长”,“一票权”变成“拍板权”,“一家之言”变成“一锤定音”;有的单位扔掉集中搞民主,各唱各的调,争论不休,议而不决,各走各的道,随心所欲,决而不行;有的在少数服从多数作出决定后,仍然坚持己见,自行其事。
“个别酝酿”的实质是通过平等、真诚的思想交流,达到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的目的,并不是一般的打招呼通气。一些同志却把“个别酝酿”的范围理解得比较狭隘,认为“个别酝酿”就是正副书记酝酿、一两个人酝酿,把“个别酝酿”变成了画“小圈子”、搞“小动作”、结“小团体”,不仅曲解了“个别酝酿”的本意,也违背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会议决定是党委集体研究决定重大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党委实施领导工作的根本举措。集体领导能不能实现,民主集中制能不能贯彻,个别酝酿能不能承认,最终要通过会议决定得到检验。
从上述种种问题可以看出,新形势下,党委如何提高决策水平,是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党的创新理论是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党委建设的指导方针。党委只有在党的创新理论旗帜的指导下,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才能保持观点立场方法的一致性,才能为增强党委依法实行民主决策的质量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党委班子成员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上必须身体力行,注重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党性意识。党性观念不强,党性修养不好,就会受到本位主义、个人主义等私心杂念的干扰。要加强党性锻炼,在讨论问题、进行决策时,牢记党性原则、牢记党委责任,有效地防止和克服关系决策、利益决策、感情决策等问题的发生。二是大局意识。党委一班人要时刻围绕中心、服从大局,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严格按照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认真履职尽责,实现“合心、合力、后拍”。三是团结意识。邓小平指出,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所在。党委班子成员要时刻注意团结问题,加强人品官德修养,用班子的大团结谋求单位的大发展。
共同的事业追求,是增强凝聚力、搞好党委建设的原动力。事业是大局、目标是景愿。事业既是一种方向,吸引着党委班子成员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事业又是一种规范,使领导者时时提醒自己,及时检查和校正自己的行为方式,使之更好地融入集体领导之中,不断增强贯彻落实民主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际工作中,一是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党委要紧紧围绕胡主席提出的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以及提高核心军事能力和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要求,及时提出新目标定位,以正确的目标导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使党委真正成为能够引领科学发展、打赢信息化战争、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核心。二是确立一流的工作标准。有了正确的目标,还需要一流的工作标准和业绩。党委内部要加强协作,互相“搭台唱戏”,使人人都有用武之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去。三是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是加强党委和单位建设的力量源泉。党委班子成员要以事业为重,不要争一事一时得与失,要聚精会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
作风是党委及班子成员实施领导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和精神风貌,是世界观方法论的外在表现。党委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风气建设,努力形成“良好风气人人受益,不良风气人人受害,营造良好风气人人有责”的共识。一是把政绩观搞端正。正确的政绩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决定着党委和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要认清“干工作图什么、出政绩靠什么”,在议事决策、抓落实时,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以求真务实精神抓落实。二是把原则性搞坚强。作风很重要的体现就是能不能坚持原则,敢不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不敢较真。凡事只有坚持原则不放松,才能不愧组织重托、不负群众众望。三是把民主空气搞浓厚。充分发扬民主,营造畅所欲言、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风气,是理顺人心、凝聚人气、开发人力的重要保证。要不断拓宽民主渠道,坚持问计于官兵、问政于官兵、问需于官兵,才能为加强党委建设提供和谐的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