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及其文化建设

2013-08-15 00:48夏午宁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转型

余 灿,夏午宁

(南京晓庄学院 审计处,江苏 南京211171)

随着环境的变化,高校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增加,内部审计在强化管理、防范风险、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上功不可没。然而,“重监督轻服务”、“重业务轻管理”现象依然存在,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研究和关注越来越多。

一、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必要性及其实践

自1985年原国家教委审计室成立及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发布以来,我国高校都不同形式地设置内审机构并配备内审人员,内部审计围绕建设工程项目、预算执行与决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履行经济监督职能,并适应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升办学效益和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不断地调整审计思路和审计重点。监督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查错纠弊”已不适应高校受托责任多元化、管理控制复杂化的背景,高校内部审计应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突破传统财务收支审计的局限,逐步由“监督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型,由“单纯完成任务”向“综合管理决策”过渡,并形成“在服务中实施监督,在监督中强化服务”的良好氛围,发挥了内部审计增值作用[1]。

目前,高校内审机构围绕学校发展总体目标,在审计理念和审计实践上逐步探索如何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服务,并不断拓展咨询和决策服务领域。首先,凭借熟悉学校内部情况的优势,开展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等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规避制度缺陷并防范潜在风险,变事后纠正为事先管理,关口前移[2]73-74。其次,以“效率、效益和效果”为主题开展管理及效益审计,如重点基建工程投资、引进人才经费等,确保实现所投资金预期目标并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再次,利用职业专长,发挥咨询、顾问功能,向高校各级管理者在经济活动或管理活动中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学校相关业务管理活动从一开始就能步入规范运行轨道。最后,通过后续审计并逐步推行审计公示制度,既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提高、解决问题,又增强师生对内部审计的认知。

二、高校内部审计文化内涵及意义

高校内部审计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内审机构及内审人员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遵循的原则和理念、体现的形象和风貌以及与内部审计相关的行为方式、制度规范、物质实体、组织结构等因素的总和。

高校内部审计文化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实践,服务于高校内部审计“完善管理、防范风险、创造效益”的宗旨。其主要体现在:第一,发挥团队作用,形成审计凝聚力。陶行知提过“真的集体生活必须有共同目的、共同认识、共同参加。”在高校内审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和群体意识,使内审人员增进了解、分享经验、紧密联系、团结协作,并为实现高校内审工作目标而克服困难、拼搏进取。第二,发挥协调作用,增强服务意识。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已不是“差错纠弊”而是“服务增值”,“服务、管理、风险”理念作用于内部控制、基建工程、合同审核等实践,促使内审工作紧扣服务高校发展主题,维护被审计单位知情和申辩权利,帮助其分析风险,通过有效沟通消除审计主客体间的认识差异并化解冲突。第三,发挥约束作用,树立良好形象。陶行知倡导“立法、制度、教育”三管齐下,并提出“太阳光所到的地方必无微生物”。高校内审人员客观、积极、奉献、谨慎、创新的工作态度,依法审计、廉洁从审、终身学习的品格,将生动地展现内审形象,增强审计知名度和美誉度。第四,发挥辐射作用,推动内审转型。高校内部审计文化不仅仅局限于审计部门内部,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能够让外部人员更加了解内审工作和内审人员,更加理解并支持审计工作。通过文化建设,高校内审机构和人员可以启迪思想,更新知识,拓展审计内容,创新审计方法,其潜能和积极性的激发会有效促进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发展。

三、高校内部审计转型过程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途径

1.适应转型,营造良好内审环境。高校内部审计文化根植于内部审计的历史、现实和发展并体现高校内审工作的服务性、建设性以及时代性特征[3],因此高校领导层应高度重视并加强引导,给予政策和物质上的支持,内审机构领导应在倡导审计新理念、实践审计新功能中率先垂范。内部审计工作物质条件改善提高、内部审计文化价值认识到位,才能确保其建设行动的自觉,所以既要以物质为载体对文化建设提供经费物质保障,又要对全体内审人员及其他人员开展思想动员。

2.整合资源,提高内审人员素质。要保证学校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人为本构建“学习型”内审机构,改善内审人员结构,保障内审人员培训时间、培训经费,开展审计项目质量评比。通过切实加强内审人员队伍建设,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思想,在高校内审工作实践中锤炼责任、廉洁、务实、学习、服务意识,树立赶超、竞争、创新意识[4],在信任的基础上以职业的态度相互尊重,适应“服务主导型”内部审计的需要。

3.健全制度,发挥内审协会作用。高校应围绕审计工作准则、审计岗位职责、审计项目实施细则及质量监督控制等,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内部审计行业协会应当扮演引领者的角色,在推动内审人员职业胜任力提升的基础上,通过文化载体宣传内部审计职业文化建设,通过相关调研和统计分析,组织理论研究、教育培训、经验交流,修订发布内部审计准则、指南,向高校倡导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

4.创新载体,搭建内审信息平台。面对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以及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际,内审机构应搭建审计信息系统平台。既要建立高校内部审计数据库,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探索更好地实现在线审计、联网审计和动态审计,又要从审计技术发展角度创新高校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和载体。如通过多媒体宣传审计 “精品项目”,树立内审机构良好的外部形象。

[1]王飞,王英男.加强新时期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J].中国审计.2012(20).

[2]宫军.内部审计的文化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1(9).

[3]张明安.弘扬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几点看法[J].中国审计.2012(16).

[4]李芳芳.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实现途径[J].中国审计.2012(17).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转型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转型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