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在“囧途”香港限购奶粉折射内地乳业窘境 重树形象任重道远

2013-08-15 00:54陈红
社会与公益 2013年4期
关键词:水货乳品奶粉

文|本刊记者 陈红

2013年 2月底,为打击跨境水货客活动及确保奶粉供应,香港特区政府计划修订进出口条例,规定离境人士仅能携带1.8千克(约两罐)奶粉,16岁以下人士禁止携带奶粉离港。目前一罐奶粉一般是0.8—0.9公斤,按此计算,这就意味着以后一名成人到香港只能购买约两罐奶粉。修订规例于3月1日起生效,任何人若违反有关规例,即属犯罪,一经定罪,可罚款50万元(港元)及监禁2年。尽管这一严苛的限购令出台后质疑声不断,但港府言出必行,在限购首日即逮捕了10名违规者。

“限奶令”一经颁布,不止在网上遭到诟病,更在2013年举国关注的两会上成为热点话题之一。内地舆论和民众几乎是一致的“因奶生恨”,吐槽“带奶粉比带白粉还危险”,而在香港本土,“限奶令”也并没有想象中“吃得开”,也遭到不少奶粉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极力反对。

看起来有点荒诞和不近人情的香港限购奶粉,引发了新一轮争论热潮。《环球时报》将香港的“限奶令”比喻为“联合国禁运”。一种观点认为,香港是全球闻名的自由港,针对奶粉大动干戈,未免有损“自由港”形象。但更多人则借由此事反思内地乳品安全,并对乳品行业和相关监管部门提出尖锐批评。毋庸置疑,在奶粉这件事上,内地民众也不能将所有的怨气都撒到香港政府头上。对于不少内地奶爸奶妈来说,去香港背奶粉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隐藏在“背奶族”心底的是对内地食品安全深深的无奈和不信任。

奶粉,在通往香港与大陆的道路上,是怎样一种不忍卒视的“囧途”?

近年来涉乳制品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越来越多消费者对内地生产的乳制品信心降至零,不敢买也“赌不起”,抱着安全高于一切的决心不惜花高价购买洋奶粉,供需严重失衡,是造成香港奶粉遭抢购的原因之一,但却并非全部。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猖獗的奶粉走私犯罪。

香港是自由港,也是转口港,正当商人从香港进口奶粉,然后转运内地销售,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但这些年来,因供需失衡导致的强大利益,驱使一些走私集团绞尽脑汁雇请“水客”通过蚂蚁搬家的方式转运奶粉,以达到逃税的目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拖运奶粉的数量越来越惊人,损害了香港奶粉的供需链,也确实造成了香港一些奶妈不能便利地买到奶粉。香港此次出台限制奶粉离境的政策其实也直指水货客,正如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官员在电视上表示的,迫不得已出台这一措施,是因为水货客抢购造成的冲击已令香港奶粉零售供应链失效,若不采取这些措施,奶粉荒问题短时间难以得到解决。

由此看来,香港颁布奶粉限购令有两个基本出发点:其一是维护市场秩序,其二是维护本地居民利益。这样的态度很明确:一切以公众利益为重。

对此,内地乳品业更应反思,这些年来内地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甚至愈演愈烈,也不正是因为维护市场秩序不力、没把公众利益当回事造成的么?

对于香港“限奶令”,我们更应进一步反思: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屡发,不断从感性上强化公众的安全焦虑,终致内地奶粉的信誉消失殚尽,使很多人感到无安全奶粉可买,这其实是一个更残酷的问题。内地每年出生的新生儿有1700万之众,由于人们对国产奶粉的安全性存疑,很多人通过优先选择进口奶粉、境外代购等方法寻求日常供给。从香港“扫货”是渠道之一。香港媒体的数据显示,2011年,香港奶粉的进口量较2006年相比已经增加了10倍,但同期,香港婴儿的出生率却呈下降趋势。显然,随着自由行范围扩大及“一签多行”政策的实施,特别是网络代购业的兴起,香港市场上的婴幼儿奶粉已经成了很多内地妈妈的首选。

一位国产品牌奶粉的代理商分析,表面看来,香港出现奶粉荒是因为水货客的泛滥和港货店囤货,实际上反映的是国人对国内乳品行业普遍的不信任。虽然自三鹿奶粉事件后,国家对婴幼儿奶粉的监管措施已经非常严格,但内地乳品企业仍面临着信用危机,仍要实实在在地从奶源控制、加工技术、产品检测和经营诚信等诸多环节做好产品,重新树立令人信任的品牌形象。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必须更多地从自身出发,香港限购奶粉折射内地乳业窘境 ,重建内地乳业的信誉,让广大消费者买得放心早已迫在眉睫。我们真正的困境不是香港限带奶粉,而是要让奶粉不要成为“另类”,不要成为安全的“珍稀之物”,在物广人聚的大陆,让奶妈奶爸们像购买其他日用品一样,便捷地毫无顾虑地购买婴幼儿奶粉。

猜你喜欢
水货乳品奶粉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奶粉危机
妹妹的奶粉钱
你家奶粉只能冲着喝?这些妈妈们把奶粉做成了这个样子!
“一周一行”后内地客减逾半
消费者进口乳品的安全选择
你会遭遇何种水货恋情
水货
乳酸菌成乳品市场新宠 年增速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