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莉敏,贡浩凌,高 燕,方 英
Yang等[1]在2009年公布的调查中显示,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5%。糖尿病饮食治疗是所有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必不可少的措施[2]。目前,糖尿病饮食教育内容主要是食物交换份和仿真食物模具的应用。国外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中应用食物交换份的方法,能很好地控制某些食物量的摄入[3,4]。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在糖尿病饮食总热量计算方法和食物交换份健康教育管理中,大多采用口述的方式与病人交流,存在护士健康教育宣教表述不清、标准不统一、病人认知程度差异等问题。为此,我们设计了简易糖尿病食物交换份尺,自2012年起应用于临床,受到了病人和护理人员的好评。现报告如下。
1.1 电脑设计制作图案 根据《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6]将食物交换份尺分为3部分内容,
制作成两幅图。第1部分是图文并茂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宝塔。第2部分是应用食物交换法制定个体化糖尿病食谱。具体分5步骤:第1步骤计算标准体重;第2步骤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第3步骤计算食物交换份份数;第4步骤制作不同热量的食物交换份表,让病人参考表分配食物;第5步骤将食物安排各餐次,制定平衡膳食。第3部分是将食物按照来源、性质等分成4大类,8小类,然后制作每类食物1个交换份重量显示图案。
1.2 食物交换份纸尺设计 两幅图绘制完毕后,将每幅图设计为长16cm、宽8cm,在A4纸上将两幅图正反面各复制3份,用彩色卡纸打印,裁剪后,将每一副对折形成双面纸尺,然后进行封塑。
2.1 食物交换份尺使用 在病人入院时,由责任护士持糖尿病食物交换份尺对糖尿病病人进行饮食教育。首先告诉病人膳食宝塔内容:每天摄入250g~400g米面,蔬菜500g,水果200g~400g,喝鲜奶250mL,豆制品30g~50g,鱼或虾50g~100g,鸡肉或鸭肉50g~75g,鸡蛋25g~50g;烹调油不超过25g;食盐不超过6g。其次,对照食物交换份尺,告诉病人如何判断体重是否标准;然后根据体力劳动强度计算出1d的总热量,计算食物交换份份数。最后让病人参考不同热量的食物交换份表,结合图文并茂的每类食物1个交换份重量显示图,根据自己饮食习惯及嗜好分配食物,安排至各餐中,达到平衡膳食。
2.2 食物交换份尺使用频率 责任护士按照评估—教育—目标制定—实践—评价的流程,每次食物交换份尺教育干预20 min~30min,住院期间干预3次或4次。
3.1 正确的糖尿病饮食教育可以提高病人饮食的依从性 护士使用食物交换份尺与病人交流,通俗易懂,易于讲解,大大增加病人对复杂的糖尿病饮食原则、食物交换份的理解,使病人有感官的认识,对主食、蔬菜、肉等份量确切,不用测量直接通过熟食的外形就基本判断出食物的分量。
3.2 提高护士饮食教育效率及护患交流技巧 护士使用食物交换份尺讲解,简化了病人了解每日食物总量的步骤,节约了护士饮食教育花费的时间。交流中,告知病人需要掌握生活中常见不同种类食物的分量;常用计量单位(将克换算为两、斤等),对于不太容易把握的计量单位(g),使用了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来做量具,如10g油等于1汤匙,进一步加强护患交流,改善护患关系。
3.3 优点 该食物交换份尺制作简单、体积轻小,病人易于学习,使用方便,在短暂的住院期间,能快速地掌握糖尿病饮食的要求,病人可随身携带,随时提醒自己的每日饮食种类和量是否合适,这样可以保证病人饮食的全面性,食量也达标,是临床工作中快捷方便的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用具。
[1] 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 潘长玉.糖尿病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01;1143.
[3] Connor H,Annan F,Burm E,et al.The implementation of nutritional ad vice for people thdiabetes[J].Diabet Med,2003,20(3):786-807.
[4] Boule NG,Haddad E,Kenny GP,et al.Effects of exercise on glycemic control and body mass in type 2diabetes mellitus:A meta analysis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JAMA,2001,286(12):1218-1227.
[5] 纪立农.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2-56.
[6] 葛可佑.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8-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