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制种集约化生产模式的思考

2013-08-15 00:51陈家权罗尚均
四川农业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成片集约化制种

□陈家权 罗尚均

一、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的现状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始于20世纪70年代,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至今,其主要的生产模式都是公司加农户,即由公司提供亲本种子和生产技术,选择规划制种适宜区域,通过获得镇村社行政支持,以农户为单位自主进行生产。在2000年以前,由于大多数农民主要以经营承包责任田为生,制种生产与大田粮食生产比较,制种生产的比较效益普遍较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较高。2000年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大多数农民进城打工,变身为产业工人,或者自己创业经营,其收益远大于制种生产。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后,坚守农业生产的就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而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对农业生产技术集中度非常高,劳动强度大,风险大,对生产者素质要求高。这是矛盾突出之一;其二,对于杂交水稻制种生产质量的保证,必须有良好的隔离条件作前提和少不了的人工田间去杂。而现状是很难集中成片实现有效隔离,因为一不可能强制农户制种,二又没有很好的效益驱动,造成制种生产和大田生产相嵌种植的情况比比皆是。再说田间去杂,由于劳动者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都差,一是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技术掌握程度低,三是力不能及,造成去杂既不及时也很难彻底,给质量带来非常大的隐患。近几年从大面积的水稻生产不难看出整体质量是明显下降,质量纠纷频频发生。为了摆脱上述困境,很多种业公司积极进行杂交水稻集约化生产模式的探索,以寻求获得基地的集中成片和稳定及产量质量的突破。

二、现有几种杂交水稻制种集约化生产模式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以农户为基本单位的分散式生产,一是规模太小,难以集中成片;二是效益极低;三是质量无法保证。随着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和完善,以及现代化种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杂交水稻制种生产走集约化道路已是种业公司不二的选择。现将已有的几种集约化模式分别介绍如下:

1.工厂化模式 由种业公司在适宜生态区集中成片租下农户田土,由公司提供全部的生产资料和技术,顾请农民工统一进行生产。该模式的优点是:集中度好,上规模,隔离措施有保障;便于统一指挥和管理;生产措施和技术措施的一致性好;质量有保证。缺点是:成本高(一是用工成本高,二是产量低拉高成本);管理难度大,由于制种季节性用工非常突出,给工作带来被动,临时聘请的农民工素质参差不齐,劳动质量难以保证,关键技术措施(如授粉、施肥、插秧等)很难精准到位,无法获得高产;需要相当的收晒场地或烘干设备作保障。

2.制种大户+公司模式 由制种大户较为规模成片的租下田土,公司给以技术支持和督导以及一定的资金支持,与制种大户签订收购合同,由制种大户全权组织生产,盈亏自负。该模式的优点是:能形成较大的规模,生产管理和技术措施比较容易到位,成本也较低,产量和质量相对较好。缺点是:变数较大,能否成功与大户自身素质(能力水平、技术水平、道德修养、诚信度等)高度相关;公司资金支持力度越大,风险越大;规模越大,风险越大。

3.小规模制种大户模式 一般由制种能手租赁土地规模在20~50亩范围独立从事小规模制种生产,公司只提供技术服务,签订购种合同,生产盈亏全由大户承担。该模式优点是:可控性好,生产技术措施容易落实到位,产量质量都有保证;成本最低,单位面积效益好。缺点是:规模小,成片集中度差,难以整体取代现有散户模式。

三、集约化模式的思考

以上3种模式中前两种模式成功的范例不多,第三种模式成功的普遍性较高,但不足以形成规模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站在种业现代化、集约化的高度来分析探索其路径,本人认为现阶段应以第一种模式和第三种模式结合为好。由种业公司按照自身长远发展规划,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产业结构调整,选择生态条件适宜、经济欠发达地区,集中成片流转土地形成规模,然后以利益为纽带,按照风险共担的原则,协议承包给具有一定制种技术和经济实力的能够承担一定规模的农户,公司负责提供技术支持、质量监管和按技术要求进行生产物资的统一采购,以提高成效和降低成本。这样,既能解决大面积集中成片问题,又能克服用工难、管理难、成本高诸多弊端,风险也是最小。对制种农户来讲,由于有一定规模,效益会显著提升,一般搞到30亩以上,一季制种下来净收入应该有4~5万元。对公司来讲,基地稳定了,规模有了,成本也降低了,质量也有保证了。能实现各自优势发挥最大化,利益共同最大化。在这样一种模式下,种业公司还应着力做好以下内容的工作:一是基地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工作,包括沟、渠、塘、库、路、场地、仓库等的建设,建设目标应与实现机械化配套。二是机械化制种技术和标准化制种技术研究工作。集约化生产必须要有机械化和标准化技术配套,公司应该集中技术力量研究出完全可供操作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标准化技术,以便在生产的各个环节推行和检查。三是生产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培养工作。必须通过生产人员生产技术的提高获得较高产量和质量,从而产生较好经济效益使生产人员能够实现致富希望才能解决制种生产人员队伍的稳定。

猜你喜欢
成片集约化制种
春游路上创意照
自然资源部:存在大量闲置土地的 不得批准“成片开发”征收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炼化装置大型钢构架成片、成框预制积木式安装法
探究县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实践分析
番茄集约化育苗关键技术
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研究
关于玉米制种自交率的原因及对策
伊犁地区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