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霞
2 0 1 3年,阆中市紧紧抓住全省加快推进“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有利契机,以实现粮食总量平衡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进一步深化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重点县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壮大产业基地规模,取得了产业快速推进、粮经协调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效果。
以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主产乡镇为重点,选择高标准农田建设较好、交通条件便捷的区域,规划建设粮经复合产业基地5.3万亩。其中,沿省道3 0 2线,在三庙、鹤峰、峰占、千佛、西山、老观、解元、二龙、五马、东兴等1 0个中药材传统基地乡镇,集中成片规划川明参粮药套作生产基地1.3万亩;在千佛、方山、金子等3个老生姜基地乡镇,集中成片规划“生姜—水稻—马铃薯”水旱轮作生产基地4 0 0 0亩;在国道2 1 2线、“一江四河”冲积坝、升钟水库灌区和城市近郊的1 0个乡镇,集中成片规划“菜—稻—菜”模式生产基地6 0 0 0亩;在以旱地作物为主、地处丘陵山区的思依、枣碧、垭口、文成等1 3个乡镇,集中成片规划旱三熟、旱多熟“吨粮五千元”粮经复合产业基地3万亩。
在不同生态区域,推广适应性强、各具特色、潜力较大的栽培模式。如思依、木兰等老旱区乡镇,大力推广麦/椒/豆模式,发展特色海椒产业;在彭城、河溪等浅丘、坝区,大力推广菜/玉米/菜模式,发展蔬菜产业。同时,我们还不断总结、完善并大力推广已经成熟具有特色的川明参粮药套作、生姜水旱轮作、“菜—稻—菜”、旱三熟、旱多熟等粮经复合栽培模式。川明参粮药套作模式的茬口衔接为川明参/小麦/玉米/短季蔬菜,双六尺(1尺=3 3 c m,下同)开厢,分带轮作,隔年换行种植,亩产川明参(干品)2 0 0 k g、粮食6 0 0 k g、蔬菜5 0 0 k g,亩产值1 1 1 8 0元;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的茬口衔接为生姜/马铃薯/水稻/蔬菜(两年),水旱轮作预防姜瘟病,两年亩产生姜2 5 0 0 k g、水稻6 5 0 k g、马铃薯 15 0 0 k g、蔬菜 20 0 0 k g,年亩产值1 0 8 9 0元;“菜—稻—菜”模式的茬口衔接为“蔬菜—水稻—蔬菜”,亩产水稻6 5 0 k g、蔬菜 4 5 0 0 k g,亩产值 1 1 3 0 0元;“吨粮五千元”以麦/玉/豆或麦/玉/苕为基本模式,充分利用秋冬两季光热资源,套种蔬菜、马铃薯、秋大豆等作物,达到一年五熟、六熟,甚至七熟,实现亩产粮食1 t,亩产值5 0 0 0元以上。
加大项目整合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区域,高标准、高质量抓好粮经复合产业基地的田网、路网、水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效益,示范带动作用凸显。2 0 1 3年以来,我们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的原则,先后整合发改、交通、国土、扶移、农发、农业、水利等涉农资金9 0 0 0多万元,用于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市级核心示范片建设。其中,在西山、解元、天宫、裕华等4个乡镇建立川明参粮药套作核心示范片5 0 0 0亩,在千佛、方山建立“姜—稻—薯”核心示范片1 5 0 0亩,在裕华、东兴建立“菜—稻—菜”核心示范片2 0 0 0亩,在彭城镇圆觉寺村建立“吨粮五千元”核心示范片1 5 0 0亩。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 5 0 0亩,修建渠系2 1 6 0 m、田间生产便道1 0 0 0 0 m、蓄水池1 0口,改良土壤3 5 0 0亩,推广新型机械5 0多台(套)。示范片有规模、有气势,科技含量较高,带动全市基地农户人均增收1 2 0 0元以上。
为切实加强“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市上成立了由市委、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在市农牧业局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编制、协调服务、督查指导等工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广“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的意见》,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建设地点;抽调蔬菜办、农技站、植保站、土肥站、经作科等站科负责人,组成技术指导组,既加强产业基地建设的技术指导,又加强多品种搭配的复合研究,不断挖掘增产潜力。各乡镇、市级有关部门按照《意见》要求,把“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切实保障了基地建设顺利实施。市上还将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由目标办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全程跟踪督办,严格逗硬考核,确保了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