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伦江
河南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汝州 467500
周围面神经炎是由面神经运动纤维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1]。是常见的面部神经疾病之一,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单纯西药或手术治疗疗程较长,疗效不甚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多。2009-01—2012-12间,我科对12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患者中男98例,女22例;年龄18~69岁,平均(40.6±5.6)岁。病程 10 ~30 d,平均 15.2 d。除2例因上呼吸道感染引发外,余均无明显诱因而急性起病。治疗前均排除中枢性面瘫,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中耳炎、腮腺炎、外伤、肿瘤等。
1.2 治疗 取盐酸消旋莨菪碱注射液1 mL(10 mg)(郑州卓峰制药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3411)肌注,2次/d,7d为一疗程,2个疗程可间隔3 d,连续使用2~3个疗程。配合口服维生素B1,20 mg/次,3次/d。将自拟方三味中药(熟附子90 g,制川乌90 g,乳香60 g)研成细末,混匀,分成10包。敷药前嘱患者用鲜姜片擦患侧。擦至局部充血为好,再在药面内加些生姜末,用开水调成糊状敷患侧,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然后用热水袋热敷,1次/d,1包/次,直至痊愈为止。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并处理,停药后随访6个月~1年。
1.3 疗效评定 治愈:面瘫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面肌功能完全恢复,面部感觉无异常。显效:面瘫的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面肌功能基本恢复,静止时外观正常,笑时有轻度口角下垂。好转: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无效:治疗两个疗程后病情无改善[2]。
本组中治愈96例(80%),显效10例(8.33%),好转12例(10%),无效2例(1.67%),总有效率98.3%。治疗中出现口干,面红3例,视物模糊及心跳加快2例,排便困难2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随访6个月~1年,未见复发病例。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Bell palsy),俗称“面瘫”、“歪嘴巴”、“吊线风”等。祖国医学理论认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由患者素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表不固,风寒湿毒等邪乘虚而入中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少阳脉络、阳明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造成循环障碍[3],致使神经兴奋性降低,出现面部肌肉麻痹。治疗原则是快速控制组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减少神经受压,避免面神经进一步受损,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是一种生物碱,属抗胆碱类药物,具有疏通微循环的作用,能够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改善病变处的营养状况。维生素B1参与体内辅酶的形成,维持正常糖代谢,对神经具有调节作用,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针对患者气血不足,局部经络淤滞,筋脉失养等病因。以中药外敷,发挥熟附子温里、散寒、回阳之功,制川乌主大风顽痹之效。现代药理表明,川乌含多种生物碱,能使动脉血流量增加,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组织缺氧,兼有消炎作用。加乳香行活血、行气、化瘀、消肿功效。生姜发汗解表,散寒祛风。热水袋所产生的温热效应,能使局部温度提高,加速血液循环,促进面部组织炎症的消除和面神经功能的恢复[4]。
我们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药外敷等中西医联合治疗,对风、湿、寒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协同增效作用,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效果肯定。
[1]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5.
[2]李秀娥.实用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33-235.
[3]邱蔚云,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1.
[4]段湘波.分期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杂志,2010,12(1):23.
(收稿 201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