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李科
广东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妇产科 惠州516081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发生率20%~30%[1]。早期多无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月经改变、腹部肿块和压迫临近器官等症状。药物治疗复发率高且不良反应多,而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恢复慢。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以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日益受到医生和患者肯定[2]。2011-11—2012-11,我们对12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并比较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患者均经妇科及彩色超声检查确诊。术前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和诊断性刮宫排除宫颈癌和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排除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无相关手术禁忌证。按自愿原则分为腹腔镜组70例和开腹组50例。腹腔镜组:年龄25~52岁,平均(34.5±2.3)岁。无生育史6例,有生育史64例。肌瘤直径1.9~9.0 cm,平均(5.4±1.3)cm。单发46例,多发24例。浆膜下肌瘤48个,壁间肌瘤22个。开腹组:年龄24~54岁,平均(35.1±2.0)岁。无生育史4例,有生育史46例。肌瘤直径2.0~9.0 cm,平均(5.5±1.1)cm。单发32例,多发18例。浆膜下肌瘤30个,壁间肌瘤20个。2组患者年龄、肌瘤直径、部位、数目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3 d禁止性生活,术前12 h灌肠、禁饮食。腹腔镜组均由同一组外科医生完成。全身麻醉或全身麻醉加硬膜外麻醉。取头低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放置举宫器及气囊导尿管。于脐孔上缘作l cm切口气腹针穿刺,充入CO2建立气腹,气腹压力设定在10~13 mmHg。在左、右腹作5 mm切口,置入腹腔镜手术器械操作。腹腔镜探查确诊肌瘤部位和类型后,肌瘤之切口部位注入缩宫素20U。以电凝电切子宫浆肌层至肌瘤表面,大抓钳钳夹瘤核向外牵拉和旋转,蒂部应用双极电凝止血,完整剥出肌瘤。小肌瘤直接从左下腹切口取出,较大直径肌瘤用电动筒状旋切刀粉碎成条状取出。瘤腔采用1-0微乔线8字缝合对合包膜壁,详细检查避免留有死腔。开腹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参考相关子宫肌瘤剔除术标准[3]。取下腹正中横切口,暴露子宫行常规剔除肌瘤,缝合瘤腔,并逐层关腹。2组术中出血量均采用容积法加称重法计算,术后均予常规营养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5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完成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镇痛剂使用率、术后病率(术后24 h内连续2次体温>3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手术及恢复顺利。腹腔镜组术中无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稍高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率、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后情况比较(±s)
表1 2组术后情况比较(±s)
注:与开腹组比较,*P<0.05。
观察指标 腹腔镜组(70例)开腹组(50例)手术时间(min)71.4±19.6 75.8±20.6术中出血量(mL) 85.1±26.2* 131.4±28.5肛门排气时间(h) 14.2±5.6* 23.4±6.2下床活动时间(h) 3.6±2.2* 21.4±8.3住院时间(d) 4.3±1.1* 8.4±4.6术后镇痛剂使用率(%) 7(6.86)* 42(66.67)术后病率(%) 2(1.96)* 8(12.70)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女性更注重身体的完整性及希望保留子宫的生理功能。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保留子宫的常用方法,虽然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适合任何位置、大小、类型和数量的肌瘤,但其创伤大且术后复发率高达14%~40%,其中2/3的患者需二次手术[4]。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以及医疗器械的改进,腹腔镜手术以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得到妇产科学界广泛认可及应用。我们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与传统的开腹剔除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在密闭的腹腔内操作,避免内脏长时间暴露,减少对血管和神经组织损伤,出血量少且疼痛轻,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对于有保留生育功能要求的患者,该术式能够明确病变部位和程度,术后盆腔粘连等并发症少,使患者保持完整的盆底解剖结构,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和身心健康[7]。本组资料显示,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率及术后病率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但腹腔镜手术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应视肌瘤类型、位置、大小及合并症而定。其手术适应证:子宫肌壁间肌瘤和浆膜下肌瘤,子宫肌瘤最大直径≤9 cm,肌瘤数目≤10个,并且除外肌瘤恶变[5]。对于肌壁间后壁尤其近黏膜肌瘤、多发性或肌瘤直径>10 cm的患者效果较差。子宫体积超过妊娠16周且伴有盆腔恶性病变及严重盆腔炎者则尤为不适宜[6]。因此,术前需仔细检查和全面评估,准确定位肌瘤位置。权衡利弊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术者也需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和经验,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从而达到微创治疗目的。
[1]比伯.临床妇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 127-1 135.
[2]李卫民,朱静洁,王艳明.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9):664-646.
[3]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7-210.
[4]田芳芳,张灵武,杨彩虹,等.子宫肌瘤术后复发及相关因素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6):520-521.
[5]纪刚.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12例临床资料分析[J].贵州医药,2008,32(9):824-824.
[6]边爱平,赵倩,周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效果评估[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