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台百竹园竹林生态旅游环境解译系统的构建初探

2013-08-15 00:49曹崇文杨延玲
陕西林业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自导竹种竹园

曹崇文,杨延玲

环境解译系统对游客在体验景区环境、获取知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旅游目的地发挥其科普教育功能、服务功能等的重要支撑。为推动楼观台百竹园竹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百竹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竹林生态旅游环境解译系统构建的探讨,为百竹园竹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1 楼观台百竹园现状

楼观台百竹园位于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内,始建于1980年。先后自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四川、重庆、河南及陕西境内引种十余次,竹种存量日渐丰富,园区面积不断扩大。截止目前,共引种成活保留竹种8属近150种,建园面积13.6hm2,已成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竹类品种园。以其特有的观赏性,成为公园一道特色风景,闻名遐迩。但是长期以来,竹林旅游实践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在竹林旅游环境保护、竹类知识普及、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尚存在着许多问题,极大地阻碍了竹林旅游的深层次发展,更无从谈起现代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园区自建立已有30余载,园内竹种丰富,环境清幽,而园内仅有介绍简单的解说牌、指示牌和警示牌,尚未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竹林生态环境解译系统。

2 楼观台百竹园竹林生态旅游环境解译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标牌设计缺乏人性化,系统协调性差,建立水平低

园区内竹子品名牌的整体形式和风格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同时出现几种不同材料、质地的牌子,与周围竹林景观不相协调,警示用语生硬、呆板,千遍一律,缺乏人性化管理艺术;摆放的位置、高度没有遵循以人为本的要求,缺乏人性化设计。

2.2 管理水平较低,解译内容单一甚至存在错漏

由于对竹林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滞后及旅游管理经验欠缺,整体的旅游管理水平尚处于大众旅游的初级阶段。园区管理水平较低,园区内内标牌日常维护欠缺,人为破坏严重,加之许多牌示年久失修、字迹模糊,严重影响了园区旅游观赏效果。园区内目前所设置竹种品名牌,介绍简单,科普知识信息量严重不足,普遍低于竹林环境教育知识量的最低要求。百竹园仅有1~3名科技人员略懂拉丁名,因此普遍存在文字错漏、书写不规范、英文拼写错误或者没有英文解说,牌示中大量存在以汉语拼音代替英语的现象,常常使国外游客不知所云。

2.3 缺乏专业培训,讲解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讲解员管理的归口在当地旅游部门,因此对竹林景观普遍缺乏系统的生态学、自然地理、竹类植物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培训,面对游客仅能报一些特殊竹种的名称,对游客提出的基础知识问题,不能正面给予科学的回答。导游词存在弱智化、迷信化、雷同化,在解说竹子生长差异时,常常用神话传说来解释,无法体现出生态旅游的生态性、科普性、教育性;解说方式呆板单一,缺乏因人而异,深入浅出的丰富性、层次性,不能把竹林的生态美、文化美信息多方位、多角度、有特色的传递给游客。

3 竹林生态旅游环境解译系统的初步构建

3.1 竹林生态旅游环境解译系统的基本概念

竹林生态旅游是竹林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旅游环境解译系统科学构建则是实现竹林生态旅游的基本保障。竹林生态旅游环境解译系统是指采用自导式和向导式相结合的方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多样的静态与动态标识系统,为旅游者在竹林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提供有关竹林生态系统的自然知识和竹文化信息,发挥环境教育和游客管理的两大功能,为竹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3.2 竹林生态旅游环境解译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

3.2.1 教育性和引导性原则 教育性是生态旅游的三大衡量标准之一,同时也是解译系统两大功能之一,其主要程度不言而喻。在竹林生态旅游中,环境解释是手段,环境教育和引导游客保护竹林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协助景区管理工作才是真正的目的。

3.2.2 突出竹文化原则 简洁、透彻的解释了竹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观赏价值,开发利用途径,挖掘整理楼观台当地与竹相关的历史文化、民族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予以介绍,寓教于乐,陶冶情操。

3.2.3 以人为本原则 一切从游客的需要出发,深入研究百竹园参观者的行为和心理,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进行解释,内容上讲究主体鲜明,简洁清晰,层次上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接受环境教育,适时进行抽象性、趣味性的考虑,让游客在观赏的同时,学到知识,领略竹文化的深刻内涵。

3.2.4 生态美的原则 生态美包括自然美、生态关系和谐美和艺术环境融合美,它与强调人为的规划、对称、形式、线条等传统美学形成鲜明对比。无论是标牌系统还是途径导向系统、科普宣传体系等等,都应在自然生态规律和生态美的法则指导下,效法自然,营造既保持楼观台当地的竹林自然生态美,又与当地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的人工生态美作品。

3.2.5 综合性原则 解译系统规划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以内容到形式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生态学、林学、美学、艺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通力合作,还需要广泛征求当地居民、广大游客的意见,才能增强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3 竹林生态旅游环境解译系统的构建方式

通过自导式和向导式两种方式来构建竹林生态旅游环境解译系统。

3.3.1 自导式环境解译系统 包括牌示、解说手册、导游图、语音解说、录像带、幻灯片等形式,其中牌示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结合百竹园的成功经验,应以当地自然石,尺寸在80cm×40cm为主要材料进行设计,建造竹石小品环境。其内容包涵中文名、拉丁名、生长习性、分布、用途以及文化等方面。在入口、主道与支路交叉口、重要竹林景观处、特殊竹种观赏点、竹径通幽处或峰回路转之际设立科普牌,可采用告知相关知识或采用问答形式。通过竹林生态旅游自导式环境解译系统,使每一个景点都成为宣传生态文明,推广绿色思想的课堂,形成环保意识突出、旅游主题鲜明的特色生态旅游区。自导式环境解译系统应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竹类植物知识解释:(1)竹类植物综述。在入口处,以大型标牌将世界、中国、百竹园竹种种类,分布,生长发育特性等用文字描述,图表照片予以修饰,有条件时可进行背景音乐介绍。(2)主要竹种介绍。选择色彩独特的观赏竹种,将其学名、俗名、拉丁名、生长习性和利用价值等知识浓缩在200字以内,用自然石采用凹刻的方式立于竹旁,循序渐进的介绍给游客。

竹林生物多样性解释:(1)植物多样性。在百竹园内,无论是乔木、灌木、草本层次还是菌类植物,其植物多样性特性都是十分明显的。可以选择不同层次有代表的植物,将其科、属、种名在群落中的主要作用、经济用途等用不超过100字的篇幅加以介绍,在景观变化明显的地段设置标识竹,可采用照片示之。(2)动物多样性。在百竹园内,栖息着竹鼠、红腹锦鸡、白腹角雉、画眉、布谷等多种多样的飞禽走兽,择其主要种类,在旅游道路两侧点缀,采用文字与照片相结合的标牌或仿真模型进行介绍。(3)景观多样性。茂林修竹构成了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美丽的画卷,百竹园竹林摇曳,山、水、林相映成趣,成为森林公园一道亮丽风景线。因此是竹林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环境解译系统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竹林环保功能解释:(1)竹林气候环境。选择有代表性地段,通过形状各异的标牌,将竹林中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负离子含量、净化空气的能力等于空旷地之间的差异比较,气候因子的季节性变化特性,竹林气候环境和人类生存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知识介绍给旅游者。(2)水土保持功能。竹鞭蔓延生长较快,地下茎盘根错节,根蔸紧固土壤,竹林固土能力为针叶树种的1.5倍左右。竹林水土涵养能力较强,其蓄水量达到1 000t·hm-2。在百竹园有竹鞭、竹蔸裸露的地方,标识说明竹林固土能力;在山谷沟边,溪水旁,指示竹林水源涵养功能[1](3)退化生态环境。由于个别不文明的游客,击打嫩竹,乱刻竹杆,甚至偷挖竹笋等,严重影响竹子的正常生长。部分游客不按设计游道行走,对林地任意践踏,久而久之在竹林内会出现一些线状或斑状块的裸露地,致使地力衰退,新竹的发笋能力减弱,高度和粗度下降,严重影响了竹林的正常生长和竹林景观。生态旅游的首要特征是突出生态、环保和教育的功能,因此可在相应地段以温馨措辞婉转语言设示环保警示标识,正确引导游客保护环境,爱护竹木花草,真正做到“留下你的脚印,带走美丽的照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中国竹文化解释:竹文化的发展突出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和中华民族文化进化的程度。楼观台是道文化的发祥地,道观需要竹林的衬映,竹文化成为楼观台森林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竹文化景观。食用笋、竹制日常生活器物、竹制生产工具、竹建筑、竹制交通设施和工具、竹制书写工具、竹制工艺品、竹制乐器等是中国竹文化景观的八个方面[2]。在景区竹制工艺品商店,竹轿,竹制乐器演示等地加以标识和介绍。建立竹艺园,利用实物、图片、文字展示、电视专题片、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手段,全面介绍楼观台竹文化景观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增进游客对竹文化的理解。(2)竹文化符号。竹宗教符号、竹文化符号、竹绘画符号、竹人格符号是中国竹文化符号的四大组成部分[2]。楼观台是道教祖庭,历代文人墨客以竹为象征表现虚心、高洁、耿直、坚贞、思念等情感和思想,创作出大量的咏竹作品。郑板桥的“四季竹”石刻画收藏于楼观台道观说经台,让人流连忘返。在百竹园竹文化的功能区,建诗词碑林和板桥兰竹等主题雕塑,以书法,绘画的艺术形式陈列于竹文化展示厅,形成富于地方特色的竹文化符号解译系统。

3.3.2 向导式环境解译系统 亦称导游解译系统,以经过绿色环保知识培训,并熟悉景区自然、社会条件且具有能动性的专门导游人员,向旅游者进行的动态信息传导为主要方式。在这个系统,导游水平是决定整个系统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只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的培训,才能使每一位导游成为宣传环保知识,传播生态知识的教师,同时使游客在观赏竹子美的同时又学习了竹文化,寓教于乐。

其主要内容与自导式环境解译系统的主要内容相似。但由于其具有个性化服务与信息量丰富的特点,因而要求导游对四大主体内容的相关知识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把握。首先要邀请竹类学、竹文化学、生态旅游等方面的专家编撰讲解词,讲解词要尽量兼顾语言的通俗性、科普性、趣味性、抒情性。其次请导游专家采用课堂讲授与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导游进行系统的强化训练,提高导游质量。在整个向导式环境解译系统中特别强调游客的参与性,导游在如诗如画的竹林生态环境中,把雨雾风雪之竹林、春夏秋冬之竹态娓娓道来,让游客在竹林的摇曳之声和清疏之影中,在琳琅满目的竹制品世界里,去感受历史与现实的竹文化氛围,去体验建功立德与循迹山林,刚正奋进与淡泊自适的二元人格标准。从而使游客在喧嚣、浮躁的现实生活中能获得片刻的休憩与思考,在环境意识启蒙和竹文化熏陶的过程中,深化对人与自然,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关系的认识。

3.3.3 自导式和向导式环境解译系统的相互关系 自导式和向导式环境解译系统是相互独立的。自导式是向导式环境解译系统的有力补充。由于游客的文化层次、旅游需求和爱好的不同,选择竹林生态旅游环境解译系统在实际设计时,要求两种形式的环境解译系统能各有所重的为游客服务。游客借助于竹林生态旅游自导式环境解译系统参观游览时,利用牌示、解说手册、导游图、语言解说等多种手段,全面的领略景区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逐步进入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游客采用竹林生态旅游向导式环境解译系统游览景区时,导游细致入微的讲解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加以自导式环境解译系统的有效补充,可以达到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效果。

通过构建百竹园竹林生态旅游环境解译系统,宣传和提高百竹园游览品质,丰富广大游客对生态文化的需求,推动百竹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也为现代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1] 董文渊.21世纪中国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J].世界林业研究,2003,16(1):42-45.

[2] 何明,廖国强.中国竹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自导竹种竹园
聚类算法在竹种造纸适应性判定中的应用1)
基于误差反馈的自导飞行装置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广西干热河谷地带引种竹种适应性及其出笋特性
美丽的荆竹园
水面舰艇水声对抗系统对抗声自导鱼雷仿真分析及评估
潜射鱼雷攻击水面舰船时的声自导发现概率仿真研究
竹园
河南淅川竹博园竹种引种试验初报
牡竹属3个竹种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特性研究
贵州大竹园铝土矿地质特征及综采工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