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中的隐性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

2013-08-15 00:49:13郑星有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隐性志愿辅导员

郑星有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隐性心理健康教育伴随隐性教育产生,对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带来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上新的思考,是对显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优劣势的新解读。隐性心理健康教育与显性心理健康教育相比有着渗透性、广泛性、潜隐性、自然性、间接性、持续性、实效性、恒定性等特点。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效的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激发他们的参与性,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空间。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从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与学生相伴最多的教育工作者。大学生隐性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辅导员,辅导员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也离不开隐性心理健康教育。

一、隐性心理健康教育对辅导员职能发挥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正能量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把心理问题学生定义为“弱势群体”,认为他们是需要“心灵救助”的对象。辅导员在工作职责上就容易制定出“溺爱”政策,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对“心理贫瘠”的学生进行“扶贫”,其结果容易造成心理困惑学生自卑心的加深。这种“填鸭式”的心理援助容易让受助者形成心理负担。当他们感觉自己的心理困惑公开化和被目标化的时候,又一个心理压力在他们身上积淀,陷入恶性循环。隐性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在隐性教育途径上的自我探索,他们通过主动性参与获得心理水平的提高。辅导员的职责之一就是创设隐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激发学生的正能量,让学生体验到自我成长的成就感。

(二)改变辅导员育人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辅导员的传统角色,延续了至上而下的思政教育模式,缺乏与受教育者的互动性体验,易让受众产生逆反心理。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让辅导员更加注重探索学生的自我成长需求,思考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受教育模式。利用辅导员职务范围内的实践平台和互动模式,让心理问题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内心的探索,锻炼自我修复的能力。

(三)明确辅导员角色

辅导员是学生教育管理的一个主要枢纽。很多学生事务都是通过辅导员“端口”来办理,易造成多部门集中学生事务至辅导员层面,出现辅导员被“绑架”的情况。辅导员作为面对学生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难以独立摆脱事务性工作的“围攻”,需要借用熟练的工作技巧来“解围”。隐性心理健康教育注重间接的教育方式,通过感染、熏陶、暗示等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理念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中。辅导员通过学生事务的处理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渠道,转变对学生事务的看法。辅导员把学生事务当作隐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将能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拓展辅导员为学生服务的外延,实现服务育人。

二、在辅导员岗位中搭建隐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多数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认为隐性教育包括学生在物质环境、管理制度、人文环境、团队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经验习得。这些要素在一定的时空内是比较稳定的,是一首学校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文化洗礼与积淀的结果。对于优秀校园文化的形成和不良校园风气的摒弃都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磨砺,辅导员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份子,固然赋有积淀优良校园文化的责任与义务,但从校园文化和制度形成的长期性和辅导员工作职能上看,要通过以上途径来实现隐性心理健康教育显然实效性和操作性都偏低。笔者认为辅导员岗位中隐性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发挥,应该更多的从业务职能寻找突破口,搭建可操作性的育人平台。这里不谈专门的心理咨询和团队训练等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或者辅导员开展的显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重点结合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从五个方面来探析隐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是开展隐性心理健康教育一个非常有力的抓手。辅导员在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时,不要只是让学生为做事务而学做事务,应该更多的考虑通过勤工助学这样一个自立性平台,建立与心理问题学生的友善沟通关系。利用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的表现,引导学生的心理建设和大学生涯规划。勤工助学是一个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岗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心理问题学生一般不会排斥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综合素质。

对于勤工助学岗位的隐性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挖掘两个方面的作用:1.让家庭经济苦难的心理问题学生找到可以锻炼的空间。这类学生出校找真正的兼职岗位能力偏弱,易被淘汰而产生自卑。辅导员可以在同等条件下,放宽对此类学生的要求,让他们在校园勤工助学岗位上先锻炼,为将来实习做准备;2.通过学生的自食其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化解心理困惑的一个重要内驱力。辅导员应该在学生勤工助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师徒制”培养,以具体实践岗位为载体,帮助学生正视身上存在的“非理性观念”,将学生的精力吸引到行动上,促使他们在行动中反思,在行动中自我完善。

勤工助学对于帮扶心理问题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生而设立的,因此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心理问题生就无法通过该方式得到关注和帮扶。

(二)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高校团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青年学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普世价值养成的良好渠道。志愿服务过程讲究氛围的和谐、团队的互助、成员的分享,这种体验式活动让参与者感受到心理的强大冲击力和被需要的满足感。辅导员在统筹学院志愿服务的开展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心理问题学生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

建议从三个方面建立隐性心理健康教育渠道:1.鉴别志愿服务项目的性质。志愿服务一般包括扶弱型、赛会型、调研型三大类型。扶弱型志愿服务多数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注重民生发展对于开展隐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最为显著。辅导员动员需要心理帮扶的学生参与到扶弱型志愿服务中来,让学生在助人中实现自助;2.洞察学生参与服务的心态变化。实际工作中发现,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与辅导员沟通,往往双方都比较尴尬,彼此需要做许多的深度剖析来面对出现的心理问题和试图解决困难,是一件非常消耗能量的脑力劳动。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辅导员可以借助志愿服务的话题定期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鼓励和引导学生分享志愿服务中的体验和感受,拓宽学生心理疏导的渠道;3.区分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类型。与勤工助学隐性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志愿服务的对象可以是所有的学生群体,与家庭经济情况无关,但是在发挥其隐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上要注意区分参与学生的问题类型。带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建议先参加扶弱型志愿服务;综合能力较强,遇到感情挫折的学生,可以参加赛会型或者调研型志愿服务;超出心理问题属于精神障碍的学生,应先进行心理治疗或者专业门诊治疗,视情况再决定是否参与志愿服务。

(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实践包括一切参与社会体验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社会实践是指大学校园组织的寒暑假“三下乡”活动,本文讨论的社会实践是指后者。辅导员组织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集中在寒暑期,以学生的发展性学习为主要目的。在社会实践的范畴内也可能同时包括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的隐性心理健康功能上文已论述,这里就谈谈非志愿服务部分的社会实践其隐性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发挥的渠道:1.增加受挫性锻炼。大学生心理的软肋多数与抗挫能力低有关。做好社会实践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辅导员应该鼓励平日心智较为脆弱的学生尝试开展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失败中磨练心智;2.增强社会性认识。许多心理问题的学生对社会的接触少,长期的校园生活让他们一直沉溺于自我设想的世界中,缺乏对社会的真实感知。辅导员要有意识的推动“非理性观念”强的学生深入社会中学习,让他们重新架构起对社会的认知,建立更为合理的判断系统。

(四)就业指导

在显性心理健康教育中,生涯发展咨询是心理咨询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可以借助学生生涯发展的相关主题,开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等主题活动,以发展性活动为载体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1.梳理生涯职业锚。学生心理迷惘有部分来自职业发展困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造成对大学整体发展目标的模糊。此类学生还有可能受到来自家庭的“高就业期待”,就可能无法平衡自我的真实需求和外界的目标期待造成发展性心理冲突。辅导员可以利用就业经验交流会、双困生帮扶、简历设计大赛、模拟面试等开展对该类型学生的隐性心理健康教育;2.以职业发展为心理关怀点。与学生探讨发展性话题的时候,学生易受到被尊重和关心,更会打开交流的话题,是一种与学生建立良好沟通氛围的好方法。

(五)其他事务性工作

辅导员要充分把握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隐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在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中关心关怀学生的健康成长。即使是组织学生办理相关证件、填写表格、分发材料也是观察学生成长状况、了解学生情绪状态与学生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渠道。这种无意识的环境下,更有利于察觉学生与周围人的互动关系,了解到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利用处理学生事务开展隐性心理健康教育时辅导员要注意以下两点:1.不要让情绪左右服务学生的热情。过多的事务处理有时候难免会让人心力憔悴,但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一定要态度分明。一般性事务办理过程中要保持服务的热情,做到张弛有度,让学生感觉辅导员可亲近,愿意有困难时想找辅导员。为日后与学生的深入交流赢得好口碑;2.善于在学生事务办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在填写表格时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虽然这种情况会延误整体事务完成进度,但辅导员应该抓住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建立话题,借机与学生沟通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隐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辅导员工作方式的转变启发性大,同时也是新时期对辅导员育人工作的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要不断思考其工作领域内哪些触点可以更加广泛的启发学生的心智成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润物细无声”的帮扶。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人格更加健全,身心更为和谐,同时也促进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提高和育人成效的增加。

[1]刘军,江国珍. 浅议高校心理健康隐性教育[J]. 中国农业教育,2006,(2).

[2]姚剑婷. 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隐性心理健康教育[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3]黄安云. 开发和优化隐性课程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初探[J]. 企业家天地,2011,(11).

猜你喜欢
隐性志愿辅导员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反歧视评论(2019年0期)2019-12-09 08:52:40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传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5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世界科学(2014年8期)2014-02-28 14: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