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2013-08-15 00:49:13眭国荣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成才责任感

丁 楠,眭国荣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9)

一、责任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通常,责任有两种内涵,一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人应该承担的角色义务,属于道德范围;二是指个人对自己的不适当行为所应承担的后果,属于法律范畴。文章中提到的责任是道德范围的责任。由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不同,因此人的责任也具有多样性。按个体的自我意识以及承担道德责任的能力发展过程,可将主体的责任分为:对自我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集体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责任意识教育,就是在学校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对所处环境和社会、对自身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负责任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同时转化为忠于国家、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爱护环境、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1]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大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但是在社会多元化的影响和冲击下,有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渐渐淡化,出现了各种责任意识缺失的行为。

其一,自我责任意识迷惘。现在的大学生都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他们对自我利益的追求很执着。这使得他们在升学、就业、恋爱等问题上的自我责任意识有明显的情绪化和功利化倾向。部分学生过度关注自我利益,常常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而导致与他人或与社会利益的冲突,产生不满的情绪。当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很容易导致各种的心理问题以及负面行为的产生。

其二,对他人的责任意识模糊。因为大学生个人自我意识的增强发展,往往容易出现放大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冲突的倾向,而忽视自身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关系。因此,在追求个人目标实现的同时,往往会模糊其他人的价值或者排斥他人的存在。

其三,集体责任意识的淡漠。大学生个人独立性与个性的增强使他们难以适应集体的生活,集体荣誉感不强,喜欢关注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不愿意参加甚至逃避集体活动,对集体的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

其四,社会责任意识缺失。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缺少责任意识,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在自身的发展和现实的利益上,注重个人利益,轻乎社会利益。他们注重现实和功利远多于注重理想和信念,注重得到多于注重付出,并且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没有明确的认识。[2]

二、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1.责任意识教育内容缺乏体系性

为何现在的大学生存在诸多责任意识缺失、责任感弱化的问题呢?尽管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学校教育的不利,但至少关于大学生责任教育的诸多问题是学校教育教学或者学校德育所不能回避的。我国高校一直注重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但是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对如何形成责任意识的教育内容缺乏明确的定位,对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缺少系统性和针对性,并没有体现出责任意识在大学生道德形成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完善和优化责任意识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要先构建责任教育内容体系。

2.责任教育内容“单一化”

大学责任教育在内容的选择上显得“单一化”。 我国学校德育的目标体系过于以集体主义为核心。责任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不但涉及个人,还涉及与其生活环境相关的其他一切人、事、物之间的关系。缺少层次分化的责任教育,偏离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空洞地强调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使大多数学生觉得目标过于崇高而难以到达。这种责任教育的内容疏离了学生生活实际,很多学生反映大学责任教育只是一味灌输责任知识,教给学生的是知识缺乏活力的责任概念和责任规范。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这些知识远离了周围的生活,跟不上社会的进步,消解了责任教育的实践性。这种责任也教育远离了学生自身的成长、感受、经历和需要,而不能被学生接受。现在的大学责任教育仅是固守自我责任、家庭责任、集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教育内容体系。这一责任教育内容从幼儿到高中阶段就已实行,教育对象产生了对责任教育内容的耐受性,不具有明确针对性。责任教育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滞后于时代发展和人全面发展的需要,缺乏时代性、层次性、针对性,这也是责任教育实效缺失的重要因素。[3]

3.责任教育方法形式化,缺乏创新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仍是以课堂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而这种教育方式的形式化和简单化,并不能使接受教育的大学生产生共鸣,对于责任意识的理解止于表面,而没有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这种“以灌输为主”的方法,重课堂责任理论教育,轻具体的责任实践教育环节;仅有单一的教师理论灌输,缺少多样化的有效指导;将学生简单的作为责任教育的受众,忽视发挥学生在责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对责任教育的自化和内化。责任意识在于内在而发,迫于外在压力而作出的应对和行为不是人真实的反应。所以,它也就无法培养出真正的责任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责任教育的实际效果。这不是一种有效的合理的道德的教育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加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也逐渐增强,他们日益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更加关注自己的权利,并逐渐对学校与教师剥夺他们的这一权利的行为产生排斥。高校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教学生会做事,首先要教会学生负责任,因为责任是人的根本,是一切道德的源泉。因此,我们要开拓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新途径、新载体,全面提升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三、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1.建构大学生责任教育内容体系

笔者认为应结合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努力构建大学生“生命责任教育→行为责任教育→成材责任教育→回馈责任教育”的责任教育内容新体系,增强责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

(1)生命责任教育:第一层次的责任教育

生命是一种责任,承担和履行这种责任的过程,就是探索生命价值的过程。生命责任教育就是教育学生要学会珍爱自己、珍惜生命,学会爱与被爱,它旨在不断发现和消除人性的弱点,是素质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只有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使自己拥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承担起其他的人生责任。比如一对恋爱中的大学生,如果有强烈的生命责任意识,就不会有未婚先孕这样的弱化道德责任的行为发生;而一个失恋的大学生,如果他她珍惜生命,就不会为摆脱一时痛苦而采取自杀的极端方式。

(2)行为责任教育:第二层次的责任教育

从伦理学的视角看,责任性是人的行为区别于动物行为的一个基本特性。大学生行为责任教育即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旨在教育学生增强行为前对行为的审查和指令能力,行为中对行为的调节和监督能力,行为后对行为的评价和反省能力。帮助他们走好人生每一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

(3)成才责任教育:第三层次的责任教育

成才责任教育指指导学生树立成才责任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培育成才意志,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旨在立成才理想的激发、成才素质的提高和成才意志的培育。一个人缺乏意志或意志薄弱,就容易成为本能欲望的奴隶,就会被消极情绪所左右,就容易陷入不良习惯的泥潭而不能自拔。通过成才责任教育,培育大学生健全的成才意志,使其在对人生目标的不懈追求中自觉而不盲动,果敢而不优柔寡断,坚韧而不缺乏毅力,自律而不莽撞。

(4)回馈责任教育:最高层次的责任教育

回馈责任,是指大学生成才后,通过其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回馈责任意识是人的自我意识最深在的层次。高度的回馈责任意识,是一切创造性劳动和高尚行为的内在动力。严格地说,人的行为只有当其对社会和人民负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时,才具有道德价值。它的价值就在于体现社会进步要求和人民利益的道德原则的价值,因而具有至上性和绝对性。

2.组建有责任感的教师队伍

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首先教师自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具有优良的政治品格,树立起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执著的敬业精神,有育人的事业心和荣誉感;应该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认真钻研,勤奋工作,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应该具有爱生之心,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以良好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感召学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高校教师的引导与大学生责任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与教育契机,加强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只有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富有责任感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一批富有责任意识的大学生。

3.创建良好的责任教育氛围

责任感属于情感的范畴,而情感信息与认知信息有着明显的区别。认知通过说服教育取得思想上的认同就能实现,情感则需要依靠主体在一定环境中产生一种主观感受即情感体验并依赖这一情感体验在意识中表现的性质才能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如果缺乏这种“感受”,情感就无法形成和发展。一个没有责任“感受”体验的人是不可能形成负责的情感态度的。因此,高校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感上,必须从学习到生活、从教育到教学、从管理到服务全方位地营造负责任的氛围。校园文化和环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幽雅的环境,高尚的风气,良好的秩序,多彩的文化,不仅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胸怀,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高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环境在责任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学校应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学生能够受到求知气氛的熏陶,认真审视自己的言行与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其次,应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整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学术、科技、体育、娱乐与社会活动,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优质的服务。再次,应严格把好新媒体这一关,充分发挥现代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力争把互联网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最后,应重视舆论的作用,在校内外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有力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道德的错误言行与丑恶现象;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指导道德选择,形成一种独特的社会力量与道德机制,促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整体面貌的改善,使道德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从而为学生责任感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与生活交流的情境,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从活动中去学习、去体验,寻找生活的源头,激发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可以产生和深化对自己应承担责任的认识。美国教育家认为,道德教育内容要融合于校园生活和各科教育中,在方法上要以探究、讨论和商量为主,他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认为参与是学生进行体验的前提。真实的社会生活才能使大学生在观察和感受生活中培养责任感,学会用理智的态度来分析解决问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促使大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更加深刻,养成遵守道德的自觉习惯,增强自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能力。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滋养的过程,需要他们在现实的生活情境里加强内心的体验,学会处理享受与奉献、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对责任感有着深刻而真切的体验。

5.形成学校与家庭的责任教育联动机制

学校要主动与家庭沟通,与家长保持联系、合作,促使家长重视对子女的责任教育。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内容。家庭要为大学生创造责任意识培养的环境。家长要积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坚持和他们进行真诚的交流;引导他们参与家庭管理,重视孩子的建议,给予他们选择的自由和机会;家长能正确对待大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变化,能用平和的态度来鼓励孩子、引导孩子。家长要注重增强大学生的荣誉感,给他们提供劳动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他们战胜弱点、增长各种能力的自信心。家长对大学生的生活能起到榜样作用,家长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正确的人生态度都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责任意识。

[1]胡庭胜.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及其实效提升[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

[2]石艳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

[3]李洁.追因与反思:大学责任教育之现状[J].江苏高教,2006,(4).

[4]方益权.关于大学生责任教育内容体系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6,(6).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成才责任感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8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08-24 07:35:04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8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0:46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