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华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精髓以及其特有的技击理论,具有增强社会适应力、调节生理机能,改善心理状况等作用。经常持久的演练太极拳,能够领悟太极拳的内涵,品味中华文化的真谛,从而育养自己的心性好品质。太极拳运动具有了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已进入了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课堂,受到高校大学生的喜爱。
我们高职体育课教学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简易套路,是一种健身拳术。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部分专家,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按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易学易记的原则,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选取了二十四式,编成《简化太极拳》。全套共四段,约5分钟左右可练完一套。
高职学生学习和掌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不仅能掌握终身体育锻炼方法,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结合现代高职教育特点而研究太极拳的教学方法,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是教授太极拳的一项重要课题。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我们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公共体育课的必修教材,在一年56教学课时中占有二十四课时,占考试总分的30%,可见其重要性。
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太极拳课教学应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围绕学校体育的“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五个层次来开展太极拳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太极拳运动基本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一则通过开展武术太极拳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二则通过开展武术太极拳教学,把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武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等作为开展太极拳教学的目标。三则太极拳练习与职业技能对接,为终身体育意识服务。笔者是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太极拳课程负责人,现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按照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将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教法设计总结为三个教学阶段。
“态度决定一切!”将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带进世界杯的米卢教练这句话在这里仍然有现实意义。高职院校学生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强,但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对传统文化有一定认同差异。在教学初期阶段,教师应该透析学生心理,开设传统文化以及太极拳理论课,通过理论讲解及现场套路演练,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我们总结为:用历史故事感染人、用传统文化熏陶人、用英雄榜样鼓舞人、用优美动作吸引人、用朴素道理说服人、用使命责任感召人。
“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步法和手法的单个动作练习是练好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基础。在初学整套套路前,应加强基本功练习,并注重动作规范,以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为套路练习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武术基本功比较差和对武术了解不够透切的实际情况,先向学生介绍太极拳的基本知识、手型、步型、步法、桩功等,使学生建立起规范的概念,便于教学中讲解和示范。例如太极步的练习是学习太极拳的基础,在第一次授课时,先讲解太极步,当学生学会了太极步之后再学习野马分鬃时就很简单了,因为学生的脚下动作已经熟悉了,野马分鬃的学习只是手上动作的学习,这样就避免了过多讲解,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
在教授较为复杂的单势动作时,应进行动作分解练习,首先要进行下肢动作练习,后进行上肢动作的练习,最后再进行上下肢的协调配合练习。例如云手的练习,云手是二十四式太极拳中的教学难点,在教授这个动作时,将手与脚的动作分开,有助于学生对动作的记忆。先学习手的动作:双手从身体左侧开始,左手在上掌心朝外右手在下掌心朝内,两手先上下交换位置,然后用转腰的力量将双手带到身体的右侧,之后翻掌两手交换位置,再利用转腰的力量将双手带到身体的左侧,如此反复练习,学生便很容易掌握手上的动作。手上的动作掌握了之后,再教授步法,步法是左平行步,要求右脚靠近左脚时保留一脚的距离,双脚脚尖超前。最后进行手与脚配合的练习。手脚配合时要求向右转时右手在上,向左转时左手在上,向右转时迈左脚,向左转时跟右脚,当上面的手过身体中线时抬脚,落地时与手掌的翻掌配合起来。这样原本复杂的动作,学生便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
太极拳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内容的运动形式,攻防技击性是其基本属性。二十四式太极拳虽为简化太极拳,但仍然表现出中国武术的技击技法和招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武术动作技击性的特点,结合攻防意义进行动作的讲解示范,帮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野马分鬃时,配合攻防含义的讲解就会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对方用左手攻击时,自己用左手抓住其左手向左下方引,上右脚别住其左腿,用右臂在对方胸前,向右转腰用力将对方摔倒。这时学生就能深刻体会用力点在前臂的原因。再如左搂膝拗步,对方用右脚踢击我左侧下路时,我用左手搂开对方攻来的脚,同时右掌向前推打反击对方胸部,使之向后跌倒。这样使太极拳的实用性与健身性合理化结合,彰显太极拳的实用价值,让学生对太极拳产生全新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对太极拳的浓厚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到了教学中期,则是整个教学效果能否顺利达到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套路动作传授了一半,有些学生的动作还处在泛化阶段,动作不连贯甚至遗忘;部分学生的情绪从积极到消极,学习兴趣也从高涨到正常回落。教师应密切留意学生情绪上的变化,合理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调整学生学习积极性。
太极拳的学习不仅要多练,而且要多看,要多看优秀运动员的演练风格。但是体育课堂没有条件观看视频。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受到学生的青睐,这正好填补了体育课堂的空白,同学们之间可以利用MP4或者手机等高科技产品观看太极拳的视频。或者学生利用手机等设备对教师的演练进行录制,在课下和闲暇时间模仿,这样的电化教学方法对学生迅速掌握太极拳很有帮助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强化学生感官视觉效果。如指导学生欣赏高佳敏、李德印等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的演示教学录像,比较并分析动作细节。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简单,易学易练,但是不同学生打出来的动作味道却不尽相同,这就是动作细节的问题。再者,没有规范到位的动作,很容易造成动作不自然、不协调,学生练习起来也索然无味。教师在这一阶段,必须重视和强调动作细节,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和正确的演练。既要保持二十四式太极拳中柔缓均匀、舒展大方的特点,又要科学锻炼以达到应有的健身效果。如“左右搂膝拗步”中左手从膝部搂过,右手同时收肘从耳边推出,通过攻防含义讲解及细节重点分析:收肘动作收到耳边后,强调应“坠肘”即肘部向下,否则肘部朝上容易造成防守漏洞,这样就很好解决了学生“突肘”、“耸肩”的问题。
当学生初步掌握动作之后,为了使学生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和技能运用自如,教师在组织复习的时候,可进行集体练习和分组练习。集体练习可以培养正确的动力定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的精神。分组练习是学生在集体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发挥学生骨干或由组内的学生轮换口令领做执行分组练习的任务,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和熟悉口令领做的指挥。分组练习可以分若干组按指定场地练习,也可以一人或多人练习,其他观看后,轮换练习。教师在教学中,集体练习和分组练习要结合采用,这样有利于统揽全局,抓住共性,巡回辅导个别纠正错误和培养学生骨干。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是高校体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太极拳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一种技能进行传授,目的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教师应以太极拳中“动作、意识、呼吸相结合”、“根基在脚,主宰在腰”等要点为延伸,拓展学生视野,讲授太极拳养生的相关知识如:(1)能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由于打太极拳时,要求全神贯注,不存杂念,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故使大脑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大脑充分休息,消除机体疲劳。(2)能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这是因为练太极拳时要求气沉丹田,呼吸匀、细、深、长、缓,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这对保持肺组织弹性、增强呼吸肌、改进胸廓活动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均有良好作用。另外,提高学生认识层次,将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太极拳对大学生的礼仪规范、武德教育等隐形德育课程功能,深度了解学生参与的真实意愿、程度等。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在就业前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对他们进行职业性体育、终身体育教育乃是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中心任务。为此,我们在进行公共基础体育教学的基础上还应增加与未来职业相适应的特色体育知识和内容,使学生树立职业体育意识,培养学生适应就业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这将有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职业活动中保持良好的体质状态和心理状态。为体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特色,我们应当开发和选择职业性体育教材、教法来组织教学,在太极拳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体育锻炼项目,丰富教学内容。
太极拳的修炼充分的表达了中国文化沉着安详、松静自然、刚柔相济、进退有节、内外兼修的精神内涵和对生命的关怀。在太极拳的动作练习中,我们把这些精神内涵贯穿于练习的始终,在意识上对每做一个动作都要至少进行一次重复、强化训练,所以整个练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练习者自我熏陶、自我暗示的过程,练习者的心行是立足点。正因为此,太极拳可以不断地对练习者的意识产生正面影响。
太极拳是通过心理活动引起生理变化,从而身心养修来达到健身作用。太极拳讲究心静用意,即要求练拳过程中心理活动平衡,用意识支配动作,使人的思想活动集中在练拳上,排除杂念,免受不良思绪干扰,从而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识控制力提高,以太极拳拳理重在养心,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太极拳调心调息调身进入抱元守一的太极功能状态也是达到了太极拳对心理调节的最高境界,使人体系统消除被日常生活所造成的心理秩序混乱,维持人的心理平衡,以求达到养心的目的。
总之,二十四式太极拳作为高职教育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集中表现,对弘扬民族文化,培养体魄强健、身心健康的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注重教育,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专业结合的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太极拳文化的教育功能以及其对推进高职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武术[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2]高等学校教材.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 中国套路[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