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2013-08-15 00:54冯晓健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创新能力

高 佳,冯晓健

(1.河北联合大学 校长办公室,河北 唐山 063009;2.河北联合大学 学科建设处,河北 唐山 063009)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相关概念分析

创新,从词源学上看,《辞海》无“创新”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对创新作了解释,创新是指:“①抛弃旧的,创造新的。②指创造性,新意。”在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在2004年向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提出的“创新是把新的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技术和感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其具有的经济价值的方法”。

关于创新能力,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张武升认为“创新能力不是单纯的智力品质,而是一种重要的性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朱智贤把创新能力定义为:“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笔者认为,创新能力是指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利用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形成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并付诸实施的能力。

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学习或参与科研活动过程中创造性的认识、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人格特质。由于研究生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特点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主动性、协作性和发展性。

二、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一,研究生教育思想传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化,有统一的招生考试、教学大纲、培养计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片面强调记忆的功能,忽略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还处在思想理念宣传层面,创新教育的思想并未全面贯穿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许多研究生学习被动,学术视野狭窄,学习方法机械,没有创新主见,缺乏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开拓创新的激情和动力,缺乏创造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很多人选择读研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求职、晋升或转换工作单位、居住地等,并非真正出于科学研究和提高自身学术造诣的内在学习动机。

第二,研究生持续扩招,不利于创新性人才选拔。现阶段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迅速扩张,研究生报考人数和招生规模持续增长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迫在眉睫。首先,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招生模式下,各个招生单位为了使本单位招生数能够达到招生规模,都尽可能地放宽专业课要求,这就导致考察的重点不在考生的研究能力,而是看英语和政治能否上线,这就使得学生们在备考过程中轻视专业课,同时很多善于考试但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被拒之门外。其次,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选择考研是迫于就业压力,把研究生学历当作就业敲门砖,这就导致学风浮躁,学术功底薄弱,很多学生精力并未放到科学研究上,有的甚至无法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另外,扩招之下,导师学生比例严重失衡,一位导师带多名甚至数十名研究生不在少数,这就造成客观上导师无法兼顾所有研究生,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得不到充分指导,科研水平和论文质量下降,教学资源的紧张使得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打折扣。

第三,现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理论课比重大,实践课比重小,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实践性教学对培养研究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知识的转化运用能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大多数研究生专业课程缺乏实验教学环节,无法使书本知识在具体实验中掌握和深化。另一方面,跨学科课程开设较少,大部分院校按二级学科设置课程,涉及面较窄,缺乏通识教育精神,这导致我国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知识面相对狭窄,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另外,学科前沿知识教育缺失。学科前沿反映了当前学科发展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很多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滞后、重复,缺乏学科前沿知识和边缘学科知识的课程设计或教学内容,不能反映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不利于学生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和综合创造能力的培养。

第四,导师队伍数量不足。教师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的关键,导师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一支能够适应科技创新、师德高尚、在学术界享有声誉、有能力跟踪学术前沿的导师队伍。目前,研究生扩招使很多导师指导的研究生过多,科研任务相对较少,研究生无法参与科研活动,也得不到充分指导。另外,导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少,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支撑,无法提供给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有些导师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还不适应专业拓展的需要,学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够。个别导师自身学术能力很强,但只顾忙自己的科研和社会活动,没有精力认真指导研究生,对所带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对学生培养缺乏责任心不利于年轻学生的成长。

三、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第一,转变研究生教育理念,树立创新教育观。教育理念对教育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人才,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承性功能,更要重视创新性功能。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研究生教育理念,使传承性教育与创新性教育相结合。通过传承性教育培养研究生的基本素质,在此基础上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必须通过科研实践训练才能实现,科研实践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只有切实参加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发现新问题。研究生教育要注重增加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科研项目的机会,使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达到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目的。

第二,改革研究生招生机制。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应试考试的方式进行,导师没有招生自主权。我们可以借鉴欧美高校的经验,招生人员通过研究生入学申请材料上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获奖情况、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成绩、推荐信、自我陈述等对申请者进行综合评定,考察学生的创造性、思辨性、写作能力、研究水平和潜力等综合能力。同时改变由学校、院系向导师分配研究生名额的做法,要求导师根据自己的课题经费多少设立相应的“助研”岗位,承担所招研究生的研究费用和部分生活费用。这样,导师可以量力而行,在利益、成本均衡考虑的基础上,自主确定招收研究生的名额,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第三,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完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这也是将来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尤其是工科类学科,技术发展快,这就需要教育者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新知识,更新教学内容。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础。我国目前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必修课程过多、专业选修课程选择面窄、跨学科选修难等不合理之处,我们可以建立松散型的课程选修体系,突破学科限制,丰富教学内容,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在教学方法上,实现课堂角色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到以指导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上来,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科研或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训练科研方法,提高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第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素质。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导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高素质的导师队伍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要保证。导师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研究生导师只有始终站在学科的前沿,掌握最新的理论发展动态,立足于知识创新,才能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导师学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水平,所以学校要在遴选导师资格上严格把关。另外学校要建立导师定期培训进修制度。通过组织导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修,进行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对导师素质进行提升,同时可以引进国外的专家学者及留学生回国任教。

[1]徐亚清,王怡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2009,34(2):21.

[2]付延玲.开发研究生创新潜力的探析和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2):28.

[3]卢建飞,吴太山,吴书光等.基于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9.

[4]乔琳,李向军.试论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8(3):30.

[5]吴志华,廖志豪.创新型人才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9):43.

[6]霍晶,葛岩.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55.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创新能力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V eraW an g
导师榜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