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并重”是我国摆脱医疗困境的良方

2013-08-15 00:50:23罗卫芳桑滨生党海霞蔡秋杰
世界中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中医学正气医疗卫生

罗卫芳 桑滨生 苏 芮 党海霞 李 哲 蔡秋杰

(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700;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北京,100027)

1 当前我国卫生经济困境的症结所在

1.1 对卫生机构、医疗设备等卫生资源的过度依赖长久以来,人们心目中的“卫生资源”,无非指卫生机构、医疗设备、医务人员、医疗卫生经费等,而这些“资源”,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国家日益不堪重负的卫生医疗负担。当前,世界各国都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放在对卫生机构、医疗设备、医疗卫生经费的投入上,加之现代医学检查与检验技术,以及西药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医疗费用不断攀升,于是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卫生经济危机,使得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为不断加重的医疗卫生负担一筹莫展[1]。出现这一困境的根本症结,在于人们对于“卫生资源”的片面理解,并过度地重视与医疗、卫生相关的外在资源,而长期忽略了人体本来具有的“内在卫生资源”。这里所指的人体“内在卫生资源”,是指人体本身具有的自稳调整、祛除疾病、恢复健康等功能。

1.2 过高地估计了医疗设施在健康维护中的作用任何外在的医疗干预,都必需通过人体的主体性反应来发挥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机体具有独立的反应力,新的反应必须以它为媒介。”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用同样的药物治疗同一种疾病,产生的效果却会有很大差异。这是因为,不同的机体对同一种药物做出的反应各不相同,这正说明,人体所固有的自稳调整、自我康复等功能——即人体“内在卫生资源”,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康复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外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和临床社会调查的结果,在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医疗保健机构的工作仅占10%~15%[2]。也就是说,医疗机构对维护人类健康的贡献度,实际上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期。

然而长久以来,人们一谈到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首先想到的总是物质、资金、人员的投入,把注意的重点放在了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力只占10%~15%医疗条件、设施建设上,却始终忽视人体“内在卫生资源”的作用,因此一再地陷入资金拮据的泥潭,这种困境连欧美发达国家也不能幸免。重视对人体“内在卫生资源”的利用、发掘,将有助于摆脱对医疗条件等“外在卫生资源”的过度依赖,有助于在不影响卫生医疗效率的前提下,降低对卫生机构、医疗设备、医务人员、医疗卫生经费等“外在卫生资源”的投入,最终减轻国家的卫生经济负担。

2 实现“中西医并重”是我国摆脱卫生经济困境的良方

2.1 中医是注重发掘人体“内在卫生资源”的医学目前,在医学界广泛使用着直接对抗式治疗方法,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其根本原因在于,现代医学深受分析还原思维模式的影响,对人体内在的自稳调节、自我愈病能力严重忽视。现代医学的治疗理念已造成严重的后果:针对病因、病理、病位进行的化学药物对抗性治疗和补充,带来了大量的药物公害和医源性疾病;针对病因应用的抗生素治疗,导致了菌群失调并加快了细菌的变异,进而制造了新的病原体,病原变异又导致了化学药物淘汰加快;外源性抑制剂带来内源性功能激发,外源性补充带来内源性功能抑制;化学药物针对靶点的治疗,极容易带来体内的化学污染等。这种种的情况,导致了病原体越治越多,化学药物淘汰的速度日益加快。因此,各国的医疗费用都在急剧攀升,并由此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医疗经济危机。

以“简、便、廉、验”为特色、历来重视发掘人体“内在卫生资源”的中医学,为解决医疗危机这一世界范围内的棘手问题带来了希望,更有望成为我国摆脱目前医疗卫生经济困境的一剂良药。

注重发掘“人体内在卫生资源”始终是中医学的特征[3],两千多年前形成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就凸显了中医长于发掘人体“内在卫生资源”的优势。中医医疗以人体的“正气”为主要关注点,以“阴平阳秘”状态为医学实践的目标(即扶助人体固有的正气以维护身体健康)。所谓的“正气”,包括了人体本身具有的自稳调节、祛除疾病、恢复健康的各种功能。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正气在维护健康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正如《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也谈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人体所固有的正气,恰恰是我们长久以来所忽视的人体宝贵的“内在卫生资源”。

中医学具有重视人体正气及其主体性反应的传统。在治疗中,十分善于发掘、利用与调节人的正气,中医养生、治病都着力于对气血、阴阳的调节,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即扶持、辅助正气以实现祛除邪气、恢复健康状态的目标,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因此,中医学的研究对象从本质上来看,是人体的健康状态及其维护方法,中医养生与医疗实践的过程,即是发掘、利用与调节人体正气,增进人体固有的抗病、康复能力的过程。中医学的这一学术本质,决定了中医学与主要以疾病作为研究对象的西医学相比,其研究的对象与任务明显前移了。

2.2 建立“中西医并重”医疗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如上所述,正由于中医学是重视发掘人体“内在卫生资源”的典范医学,有着成熟的相关理论体系与技术,因此,在我国给中医以更广阔的实践平台,促进这些先进理念、技术的广泛传播与应用,扩大中医服务范围,将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转变发展模式,走上重视发掘与利用人体“内在卫生资源”的高效、经济的发展道路。

中医学集预防、养生、治疗实践为一体,寓养生、预防、心理疏导于治疗,十分适合在基层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工作。然而,中医药在基层、农村的应用情况却令人堪忧。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在2009 至2010年期间对北京、黑龙江、吉林、山西、陕西、甘肃、广东、浙江等8 省(市)农村卫生站(所、室)的中医服务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医疗机构中,中医人员仅占27%,村级卫生机构中有58%未开展简便的针灸、推拿疗法,60%的村级卫生机构没有中药饮片。这仅是平均数字,在个别省份的村一级卫生机构,甚至很少有中医药服务。这些情况说明,建立“中西医并重”的医疗服务体系任重而道远[3]。

以往,我国曾有实施“中西医并重”以解决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的成功经验。上世纪70年代,在较好地贯彻了“中西医并重”政策的情况下,我国的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85%,仅以占世界卫生事业费1%的费用,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2%的中国人的医疗保障问题,而且各项指标跃居世界前列。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中西医结合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被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和“成功的卫生革命”[4]。这一事实充分表明,具有养生保健与医疗一体化特色的中医医疗模式一旦在我国医学领域广泛推行与实施,必将促进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重点的前移,完善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促进我国全民医疗保障的实现。

传统的中医学是集预防、养生、治疗实践为一体的医学。预防、养生、治疗之间没有清晰的分界线。传统的中医师同时肩负着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及治疗等多重责任,使得中医师个体在独立面对人体复杂病况时更加游刃有余,十分适合采取门诊的模式开展全科医疗活动。以现代的视角来看,中医这种兼容并包的学科形式与西医比较,仍具有显著的优势[5]。因此,国家应加大中医在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实行中、西医并重发展,甚至可采用以中医门诊为基层医疗机构主体的发展模式。扩大中医药服务范围,可有效提高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对人体“内在卫生资源”的发掘、利用度;另一方面,增加中医门诊数量,还可减少国家因建设西医门诊而必需投入的硬件设施,达到提高医疗卫生工作效益、有效节约卫生资源的目的。

2.3 实现“中西医并重”的关键在于转变理念 首先,应在医疗领域切实改变观念以减少卫生经济投入。当前,世界范围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流理念,即在于不断增加医疗机构、设施、人员等“外在卫生资源”方面的资金投入。这一忽略人体“内在卫生资源”的发展模式,其弊端已日益显现。典型的例子是,美国这样的经济大国都不堪重负[6]。因此,我国应引以为鉴,充分地吸收中医理念精华,及时转变卫生发展理念。医学管理部门和医学教育机构,都应清醒地认识到,维护人类身体健康的主体,既不是医疗机构,更不是制药产业,而是人体的正气——即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自稳调整、祛除疾病、恢复健康等能力。

转变发展理念,必然导致医疗模式的转变。中医学理念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普遍推广,必然引导医生转变观念,进而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对“内在卫生资源”的挖掘上,从而避免过度治疗,减少医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如此必将减少“外在性卫生资源”的投入,使得世界范围的医疗经济危机在我国得以缓解。

其次,应加强中医理念在医学院校及公众中的普及。“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全面的批判与否定。盲目的全盘否定与西化,也使得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医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此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所接受的几乎是纯粹的西方式科学教育吗,大多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乃至中医学持质疑态度[7]。因此,医学教育机构应积极宣传中医药文化,倡导中医学重视挖掘人体“内在卫生资源”的理念,改变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向医学生传达外在医疗技术与设备,乃至医疗机构、制药产业都不能为健康维护主体的思想,引导医学生深入认识当前过度医疗所产生的卫生资源浪费,以及种种弊病的根源。西医学院校在保留现有中医课程的基础上,应该加设研究中医理论模式、思维方式、先进理念等方面的课程,启发学生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在中医药院校教育中,于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始终贯穿中医“治未病”的观念,不断强化重视人体“内在卫生资源”的思想;鼓励中医院校学生做中医文化、知识的科普宣传员,积极宣传中医学重视人体“内在卫生资源”的理念,让大众认识到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中,消除对疾病的过度恐惧,破除对医药的迷信与依赖。总之,切实转变观念,引导全民重视人体“内在卫生资源”,将会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卫生经济利益。

3 结语

当前,由于现代医疗模式的弊端,使医疗卫生经济困境成为全球面临的难题。然而,当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在为此一筹莫展时,中医学异军突起,将成为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有力武器。我国要摆脱当前的卫生经济困境,必须转变卫生发展战略,走重视发掘人体“内在卫生资源”的健康医学之路,在我国大卫生领域顶层设计及宏观决策层面入手,彻底改变医疗当前卫生领域的格局,均衡发展中、西医,建立真正体现“中西医并重”的医疗卫生体系。

具体实施的关键是要尽快从以往陈旧的发展理念中解脱出来,真正落实“中西医并重”,充分信任中医学,大力发展、依靠中医药,弘扬中国的传统医学理念与技术,给中医以不亚于西医的发展平台,如此,必会以较经济的成本,实现我国医疗实践利益的最大化。这无论对于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还是对于构建高效、低耗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中西医并重”的全面实现还将促进具有中国特色卫生体系建设,引领世界卫生发展潮流,并为我国医疗卫生科技创新提供新颖的思路与不竭的源泉。

[1]李国鸿.发达诸国医疗费用危机与医疗政策[J].中国卫生经济,1988,7(1):61-64.

[2]黄俊琪,饶从志,朱俊鑫.生活方式与人类健康[J].疾病控制杂志,1999,3(2):15.

[3]罗卫芳,陆广莘,党海霞,等.中医学是重视发掘人体内在卫生资源的医学[J].中医杂志,2011,52(2):108-111.

[4]李爱.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理论学刊,2005,21(3):109-110.

[5]罗卫芳,宋科.中医办医模式刍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12):1067-1069.

[6]徐彤武.奥巴马政府的医疗改革及其前景[J].美国研究,2010,24(1):7-32.

[7]罗卫芳.论不同历史背景下中医研究的目的[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11):969-971.

猜你喜欢
中医学正气医疗卫生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华人时刊(2022年11期)2022-09-15 00:54:34
正气方天祥
家教世界(2021年34期)2022-01-13 12:04:44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4:56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人大建设(2018年12期)2018-03-21 06:00:30
清风正气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5:54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5:52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