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防治脊髓损伤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研究进展

2013-08-15 00:50:23单群群赵锡武赵廷宝
世界中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红花脊髓下肢

刘 鑫 单群群 赵锡武 赵廷宝

(济南军区总医院脊髓修复科,济南,25003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的脊髓压迫或是脊柱断裂[1]。SCI 致残率高,严重时危及生命安全,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脊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DVT 是一种静脉内异常血凝块阻塞性疾病,多发于下肢,亦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下肢DVT 若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将会对患者的肢体活动和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肺动脉及其分支遭到静脉血栓阻塞,致使肺部血供减少或者中止,引起一系列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如肺栓塞等[3]。为进一步了解该领域的现状以合理指导临床工作,笔者将对SCI患者产生下肢DVT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中西医结合防治做如下综述。

1 脊髓损伤的概述

1.1 SCI 后下肢DVT的流行病学特点 SCI 为骨科常见的严重致残病变之一。有文献报道约三成的残疾患者有SCI[4]。SCI、下肢手术、盆腔手术以及一些因重病而卧床的高危群体,一旦得不到恰当的预防,那么患小腿DVT的机率为40%~80%,下肢近侧DVT的机率为10%~20%,致命的肺梗塞的机率为10%~5%[5]。由此可见,针对DVT的高发病率,在临床的工作中做好DVT的防治至关重要。据有关资料显示[6-8],下肢DVT 一般出现在SCI的3d 之后,出现SCI 后的7~10d 是下肢DVT 发病的高峰期,从DVT的发生率可知截瘫显著高于四肢瘫(可能和四肢瘫一般是肌张力升高的硬瘫相关),胸椎显著高于颈椎,不完全性瘫明显高于完全性瘫,左腿为右腿的两倍(可能是由于左侧髂总静脉的行径较右侧长,受髂总动脉压迫的左髂总静脉要多,因此血栓多发生于左侧髂总静脉)。

1.2 SCI 后下肢DVT的病因

1.2.1 临床常见诱因 导致SCI 后下肢DVT 临床常见诱因有:SCI 后肢体的瘫痪或SCI 本身、肢体制动、解剖复位、患者因病理需要长期卧床、为保持患者脊柱的稳定性而行的一些手术或麻醉等[9]。

1.2.2 病理学方面 早在19 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曾指出血管壁的损伤、血流瘀滞、血液的高凝状态为促进下肢DVT 形成的三要素[10]。SCI 后患者常下肢瘫痪,导致患者下肢活动量减少或长期卧床,肌肉的运动能力不断下降而使静脉血液流动性降低并瘀积,进而使局部堆积了大量的凝血酶因子,产生高凝状态;患者在伤痛、手术、脱水后刺激机体内的纤维蛋白原异常增多提高了血液黏稠度;持续性的静脉瘀滞扩张或下肢损伤导致了患者内皮细胞进行性损伤。有学者[11]研究表明患者因SCI 长期卧床,神经的支配功能逐渐丢失使下肢肌肉的收缩功能退化,致使下肢血流速度减慢,在瓣膜窦内有涡流形成,造成了瓣膜局部供氧不足,进而白细胞黏附因子过度表达,大量的白细胞黏附或迁移加速了下肢DVT的形成。此外,SCI 还会使患者的凝血系统及功能发生改变,纤溶酶数量减少,而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凝集素增多,这些变化通常在SCI伤后即出现,至少持续半个月。文献报道下肢DVT的行成还与异位骨化相关,异位骨化与下肢DVT 都是SCI患者的并发症,存在异位骨化患者的局部静脉受到骨化区的压迫而加速了下肢DVT的形成。

2 预防和治疗

2.1 中西医结合预防SCI 后下肢DVT 鉴于SCI 后下肢DVT所带来的危害性,目前大量的研究将重点和难点放在了对下肢DVT的预防上。尽量避免其发生。通常SCI患者若没有特别的医嘱,应在SCI 后两天内即开始下肢DVT的预防。下肢DVT的预防通常包括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和联合预防等。

对SCI患者下肢DVT的预防办法之一是术后给予一定剂量的抗凝药,例如脐周皮下注射给予低分子肝素、口服抗凝药物阿司匹林或华法林等,以降低患者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动促进氧气的供应;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或口服行气消肿、活血化瘀的中草药使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效应得到抑制,改善微循环。红花注射液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红花黄色素、红花素、红花醌苷、新红花苷等,以上成分具有降低血黏度、减小血细胞比容、降低纤维蛋白含量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文献[12]报道血液循环泵联合红花注射液可对SCI后患者的下肢DVT 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醒髓汤是由大黄、川芎、黄芪、三七、泽泻、马钱子等中药组成的传统复方汤剂,文献研究发现醒髓汤能够活血化瘀、增加局部血流降低血液黏稠度、稀释血液、扩张血管、增加血容、减轻水肿、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还能修复血管内皮组织,可预防SCI 后下肢DVT的形成[13]。

姜晓锐等[14]对80例SCI患者术后给予消肿活血汤(主要成分包括:赤芍、土鳖虫、当归、人中白、黄柏、薏苡仁)口服30 mL/次,3次/d,连续服用1周;于术后12~24 h 开始腹壁皮下注射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钠,1次/d,也连续注射1周,结果显示仅有5例患者最终出现下肢DVT,发生率为6.3%。王小俊等[15]将191例SCI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45例SCI患者采用心理性+物理性的预防措施;B组51例SCI患者在采用A组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川芎嗪注射剂和自制的生脉通络汤(复方中主要有:土鳖虫5 g、水蛭4 g、丹参15 g,1 剂/d,用水煎服,连续两周;C组48例SCI患者在采用A组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D组(中西结合组)47例SCI患者在A组基础上同时采用中药川芎嗪注射剂、自制生脉通络汤,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研究结果表明191例SCI患者中术后发生DVT的共有53例,总的发生率是27.8%;其中A组18例发生DVT,占40.0%;B组15例发生DVT,占29.4%;C组14例发生DVT,占29.2%;D组(中西结合组)6例,占12.8%。与A组比较,B、C、D组DVT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和C组比较,D组DVT的发生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预防SCI 后DVT的形成效果最好,安全性高。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SCI 后下肢DVT 由于SCI 后下肢DVT所形成的血栓在治疗的同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预见的并发症,因此在进一步明确治疗目的的同时还需权衡利弊。对SCI 后下肢DVT 形成的主要治疗目的是缓解其急性期的主要症状,最大限度的预防肺栓塞的发生[16]。

赵朝清等[17]在充分肯定西医方法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对92例SCI 后下肢DVT 形成的患者分气滞血瘀型、湿热下注型、脾虚湿阻型三型,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分别有针对性地采用中药治疗其骨科术后DVT的形成,结果治愈79例,可12例,总有效率达到98.91%。方涛[18]分别采用中西药两种方法对168例SCI 后下肢DVT 形成的患者预防治疗,结果发现单独应用脉络宁防治SCI 后DVT 与低分子肝素钠的效果类似。杨子函[19]等采用自拟“通络散”防治高危标准骨科大手术后患者的DVT,总有效率达到89.1%。王静等[20]采用静脉滴注尿激酶、血栓通,急性期再辅以冰硝散(芒硝、冰片)外敷,慢性恢复期改用红花散(红花、延胡索、川芎、丹参、冰片)等外敷,治疗SCI 后下肢DVT 21例,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3 总结

DVT 将成为内外科备受关注的一种疾病,应加强和提高认识,对其高危因素认真评估,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SCI 后下肢DVT的发生率高且常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提高了治疗成本,使患者及其家庭的负担加重。对其进行预防性的治疗已为临床医生所重视。目前国内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已充分认识到中医药配合现代医学对DVT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的优越性,因此对SCI患者建立完整性、系统性的术前评估体系,并制定出最佳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以起到溶栓快,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的目的。

[1]王德玲.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J].中国保健,2008,16(3):8-9.

[2]李爱云.下肢骨折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干预[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125(3):59-60.

[3]韦洁,梁雁.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2):3547-3548.

[4]Wai Khoon Ho.Deep vein thrombosis risks and diagnosis[J].Australian Family Physician,2010,39(7):468.

[5]Christopher MB,William CM.An evidence based clinical guideline for the use of antithrombotic therapies in spine surgery[J].The Spine Journal,2009,9(12):1046.

[6]李洪英,张洪举.截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当代护士,2007,12:38-39.

[7]张强.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5):263.

[8]杨孙强.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蛇志,2008,20(2):143-145.

[9]朱思宏,朱建明,李绍刚.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6):3705-3706.

[10]SOCHART DH,HARDINGE K.The Relationship of Foot and Ankle Movement to Venous Return in the Lower Limb[J].Bone and Joint Surgery,1999,81(7):700.

[11]郑樱,周红俊,刘根林,等.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7):617-619.

[12]王立功,卢占斌,陈先,等.红花注射液联合血液循环泵预防脊髓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8(5):509-510.

[13]陆芸,马宝通,郭若霖,等.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9):693-698.

[14]姜晓锐,陈联源.消肿活血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髋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65例[J].福建中医药,2006,37(5):27-28.

[15]王小俊,庞智晖,李献成,等.中西医结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9,41(1):57-58.

[16]乔锋,边国斌,杨小龙,等.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的中医结合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5):104.

[17]赵朝清,孙云保,焦丽.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9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1983-1984.

[18]方涛.中西药预防人工髋关节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比较分析[J].中医正骨,2009,21(2):11-14.

[19]杨子函,张惠平,刘章,等.通络散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2):52-53.

[20]王静,范吾凤.中药外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2,11(3):11.

猜你喜欢
红花脊髓下肢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军事文摘(2022年8期)2022-11-03 14:22:01
红花榜
快乐语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4:10
红花榜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16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红花榜
快乐语文(2021年11期)2021-07-20 07:41:40
红花榜
快乐语文(2021年15期)2021-06-15 10:19:34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