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刍议

2013-08-15 00:49汪淑珍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课程

汪淑珍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评判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重要依据的问题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相比较而言,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学生(以下简称“自考生”)的就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问题。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自考生毕业就业工作,是保持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关系到自考生走向社会、谋求发展的切身利益。笔者认为,培养和提高自考生职业能力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自考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

所谓职业能力,是指个体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知识、素质、技能等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个体自立于社会,获取社会认同、谋求自我发展的基础。

具体来讲,一个合格自考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的学习能力。扎实的专业技能是其成为某一特定专业的合格劳动者的基本要求,要求其在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从事相关实际工作的动手能力。为此,自考生在努力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主动创造并利用各种实践机会,真正在提高专业技能的社会实效性方面下功夫。

同时我们还应清楚,专业技能的培养属于终生学习的范畴,是一个从动机出发、从实际问题入手、将知识的获取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过程。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一个人要能较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因科技进步、产品升级换代、行业变迁等客观环境中的变化而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适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构建较强的可持续的学习能力。

二是适应职场需要的社会性能力。职业能力不仅仅只包括专业技能,还应包括为完成职业任务需要并与职业情境相结合的能力,涉及开拓创新、合作态度、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较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修养等非技术职业素质的要求。

开拓创新能力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素质在新的层面上有机结合后所形成的一种合力,是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必备素质之一。

合作态度则是其服务团队的意识的体现。放眼当今社会,不管是企业组织还是社会团体,无不重现团队的协作精神。历史的经验证明:从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存在、发展到繁荣昌盛,到一个地方、单位和家庭的兴衰,都是和由个人组成的集体、团队的努力密不可分,将团队精神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因此,自考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合作态度,才能较好地将个体融入组织之中,从而展现自己的才华。

沟通能力是任何一个行业都要求的基本素质。如前所述,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中,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依靠彼此的协作与配合来共同完成,这就需要大家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协作体系,并发挥体系的作用共同配合实施完成。这样的一个有效协作体系的形成,成员间有效沟通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沟通能力是成为职场人员必备的素质。

心理承受能力要求自考生具备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具备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技术更新快,人际关系复杂,使得人们不得不面临诸多的生活工作难题,这就要求提高自考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之在观念更新、节奏加快、心理矛盾冲突加剧的社会中能自如地工作和生活。

二、自考生更应具备职业能力

自考生更应具备职业能力,首先是由严峻的就业压力决定的。一般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缘于高校的大规模扩招,造成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增长,从而形成就业形势的严峻。我们认为,这一观念有些片面,值得商榷。因为在大量大学生就业无门的同时,大量的企业却求贤若渴,也同样无计可施。这一矛盾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高校毕业生虽都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然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加之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对环境保护和协作能力等概念很陌生,很难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处于相对劣势的自考毕业生要想获得社会的认可,更应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以较强的职业能力,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从而赢得自我发展的机会。

其次,自考生自身的缺陷,要求其努力具备职业能力。由于自考生绝大多数是高考落榜生,不仅普遍的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而且不少人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学成才的原动力,得过且过、缺乏意志力、自律意识差、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抗干扰和挫折的能力差、人际关系冷漠、对任何事物都漠不关心等等。而自考生的这些内在思想问题引发出的不良的外在行为,又造成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的不佳。很显然,自考生自身的这些缺陷,不仅严重影响其学业的顺利进行,使其中的不少人难以最终通过严格的课程考试,以至无法积满学分,无法申请毕业证和学位证,而且导致其中的不少人即使是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毕业了,但走向社会却因得不到用人单位对其能力的认可而无法立足。因此较强的职业能力具备是其必走之路。

再次,培养自考生职业能力是自考助学高校的职责所在。自2008年开始,由于普通高校全日制成人教育停止招生,加之前些年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招生的限制,越来越多的高考落榜者涌入高考自考行列,其中又以全日制自考脱产学习为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以高校为主体的自考助学社会机构承担着国家成人教育兴衰的重担。如前所述,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是自考生成材的标志,而职业能力的具备不仅需要学生的自我培养,更是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差异化的表现。

目前,为了加强对自考生的教育管理,将其培养成材,各自考助学高校大多通过加强校纪校规,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来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但这些措施只是治标,虽可收到一定的短期效果,但不能治本,关键是学校应明确职业能力培养的办学导向,在师生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引导学生将旺盛的精力、行动能量转移到职业能力的获取、职业理想的实现方面来。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在期望自立、自强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特质,积极成就未来的职业发展。

三、自考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1.要研究和构建与培养自考生职业能力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与培养自考生职业能力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是要求我们把培养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要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要是变动的,因此,我们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需要重新分解专业的素质结构,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在课程设置中体现职业能力的思想。

但是,目前我们所实施的自考人才培养方案,实际上只是根据省自考办下发的考试计划,结合课程结构特点所制定的自考教学执行计划。该方案一是沿袭普通高校以理论传授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把理论知识传授放在首位,把实践教学操作能力的训练作为理论知识的补充。二是实践教学考核不到位。相对于严格的理论教学的考核而言,实践教学考核显得有些随意、形式化,从而使其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三是课程设置缺乏职业性。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岗位知识日新月异,但自考课程设置却没有适应这种变化,与职业岗位能力群的能力要求严重脱节,表现为“用过去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去适应未来社会”,导致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岗位的需要。

因此,要构建培养自考生职业能力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自考主管部门要适时组织相关专家根据各专业所适应的职业岗位群,研究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等,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等,制定并不断更新自考人才培养计划,改变目前课程设置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形成以理论教学为主体,以重视实践教学为重点的教学体系,按职业能力形成的递进关系逐步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专项技能)、岗位能力、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自考生职业能力

目前自考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应试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主管部门颁发的教学大纲和指定的教材、教参备课授课,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种现状很显然不适应自考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目的上突出职业素质培养目标,紧扣企业用人的需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培养合作意识与沟通技巧。

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专业知识与职业需要相结合,突出务实性,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突出多样性。像管理类专业课程可采用讨论式教学,通过案例讨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还可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设置一些商务活动中的场景,让学生扮演特定组织中的有关角色,模拟特定的活动。通过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演练,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在课程考评上,要深化改革。一是考试内容既要有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理解、掌握程度的考核,更要有对学生应用相关理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二是要扩大推荐课程学分的比例,让承办自考的学校以此为突破点,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三是要强化沟通课程中 40%的平时成绩的考核,特别是在有针对性地比照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设计相关的考核指标,量化管理。

3.广泛开辟第二课堂,培养自考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课堂是指为发展个人兴趣和特长,锻炼和提高学生能力,检验课堂教学的学习情况,由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一些学习和实践活动。实践证明:第二课堂是培养自考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能够有意识地从理想和未来工作需要出发培养和锻炼自己。学校可以通过举行学术报告、读书交流会、学科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并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点,积极组建各科兴趣小型社团组织,进行不同专业方向的指导。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有益的文体、公益活动,培养学生乐观、豁达、关爱、协作的精神,使其在这些活动中走出自我狭小的圈子,融入到集体和社会中去。

4.将职业准入制度引入自考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在自考生中实施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制度,将促使其在校间努力学习,掌握相关专业技术技能。这种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职业资格能力方面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校期间就能积累将来进入单位的工作经验,缩短他们就业上岗后的适应期,为成就其职业期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目前职业资格证书中,有国家认证的,也有地方认证的,有行业认证的,也有人事部认证的,有国内认证的,也有国外认证的,甚至有极个别培训机构也参与其中。这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多方认证与管理,影响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统一性,个别培训机构的行为甚至对部分自考生权益造成侵害。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学校实施自考生职业能力教学模式提供制度保障。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职业写作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