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学视角下的声乐艺术研究*

2013-08-15 00:54庄虹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民族性声乐美学

庄虹子

(滁州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一、声乐和美学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促使很多歌唱家努力追求完美的演唱风格,力求献给观众自己最好的表演。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老师把她的演唱和美学完美结合起来,体现出了李老师在不同时期对美的不同追求。中华民族的沃土给了李谷一老师充分演唱艺术的源泉,在绘制民族精神时采用浓郁的民族色彩。李谷一老师有十几年的花鼓戏生涯和较为深厚的舞蹈功底,而且她勇于创新,从而在不懈的努力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我们从她早期的湖南花鼓戏到后来的《难忘今宵》均不难看出,她本人在不断追求美学的角度下的演唱风格和情感表达。

声乐艺术不断变化着的,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歌唱者艺术道路的走向受审美意识的直接影响,一个歌唱者,只有懂得美学知识,具有审美意识,他的演唱才能给观众永恒的、美的享受,他才能为自己的演唱和表演锦上添花。

声乐艺术从产生到今天始终都密切的伴随着人类一切社会活动。声乐艺术美更具自身的永恒魅力,声乐美学也即从哲学——美学的高度来认识声乐艺术的本质。从其理论上来认知声乐艺术,了解声乐艺术的整体结构和构成方式。另外,一切的声乐创作均建立在自成一体的声乐美学观念上,并由此决定了作品的美学风格,而美学的品质,同时又决定着声乐表演者表演的艺术高度和深度。

二、声乐表演和审美意识的关系

我们从众多的声乐表演艺术家的成功经验中可以看出,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声乐表演艺术家们特别重要。这一方面说明演唱者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另一方面也能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演唱形式,从而促进自己个人独特风格的形成。一个艺术家成功的主要标志是有自己的演唱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没有美学的指导,独特的演唱风格也难以形成。

美学原理充分体现在声乐表演艺术的真诚性和创造性方面,二者恰到好处的平衡和完美的结合将有效体现出艺术家的个性和人格。著名音乐家刘德海曾经说过:“每位音乐家在奏乐之前应该深入构思一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要表达的理念用什么情感去宣扬?要抒发的情感应该使用什么样的音响?要制造的音响效果应该用什么样的技法?”演唱者在二度创作某一作品时,要将自己的全部才能和热情投入进去,将前人的成就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充分吸取其有益的成分,同时不受前人特定思想的束缚。以自身条件、独特的审美感受及专业特长为基础,将自己的创作个性充分体现在演唱和表演中。

在很多情况下,演唱者只有将自己的表演演绎得富有个性,才能吸引听众的耳膜,因此,演唱者应该把自己最质感、最美妙的声音和对作品的独到演绎展示给听众。如果演唱者在艺术上不注重创新,就不会有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和真诚,一切富于创新和真诚的表演都是美的体现。只有美,才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才能被人们接受和喜爱。演唱者在面对一部声乐作品时,只有用心感受,在演绎时使用娴熟的歌唱技巧,并有不断推敲的审美意识,原作品的艺术价值才能得到保持。只有拥有至善、至美、至真的艺术追求,才有产生新的发现和美感,也才能使音乐作品拥有新的生命力。

三、声乐艺术的美学内容

音乐是情绪表现的艺术。词情、曲情和声情就是声乐艺术所要表达的情。在一度创作中,“词情”是声乐艺术创作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词情”是一种情感状态,它是词作者在认识和感受了客观事物之后,用词或词组将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观心理冲动描述并表现出来。“曲情”是作者声乐艺术在创作中通过对调式、复调、配器、节拍等音乐基本组织手段的运用,并在将其有机结合的过程中融入和体现情感。“声情”,产生于同化和顺应词情和曲情的基础上。要想使声乐作品从文本形式转变为流动的音响,必须进行表演、演唱等,只有这样才能能动地传达出作品的情感特征。无论是各种性别的重唱、独唱、合唱,还是民歌、音乐剧、流行歌曲等,任何声乐艺术的词情、曲情和声情有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章的语言美。声乐艺术美学构成的文学基础是歌词诗化的语言。抑扬顿挫和高低起伏的歌词语言声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辅助情感的表现。

2.曲作的旋律美。词章语言美的音乐化体现是曲作的旋律美,声乐艺术美学的有声化的创作基础也是曲作的旋律美。

3.演唱的声腔美。演唱的艺术是声乐的最终体现。演唱的声腔体现了词章的语言美和曲作的旋律美,因此,演唱的声腔美在声乐美的构成中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4.声乐的器乐美。声乐和器乐在表现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在音响的有机组合的艺术表现中,声乐和器乐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器乐不可或缺的艺术功能也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伴奏美、声势美是器乐美直接的体现。

5.形体动作美。在传情达意中,形体动作和语言相互配合。同时,在声乐表演中,形体动作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批评体系是任何艺术形态都必须有的,只有有了批评体系,才能有持久和良性生长的艺术。所以,我们应该将声乐批评纳入声乐美学的研究内容之中。

四、基于美学视角的声乐艺术审美特征

艺术的共同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任何艺术都具有。即是说,在美学视角下,任何艺术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从美学角度上看,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韵律性

声乐的韵律性主要表现在旋律和节奏上,声乐的主要要素之一就是旋律,它在组织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时是严格依据一定的节奏节拍和调性调试关系的,将音乐形象塑造出来,从而将特定的内容和情感表现出来。声乐的另一个主要要素是节奏,它是音响的强中、长短等有规律的组合,也是歌曲结构和旋律主干的重要因素,可以有效而充分地表现出歌曲的情感起伏,极大地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人类的心理和生理、主观和客观在节奏中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2.时代性

艺术自身又是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该阶段迟早会被超越,它的不稳定性也使它陷入“死亡”,这种“死亡”不但发生在民族的某一时刻,而且会发生在民族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时刻。但在其整个精神生活中,艺术是不朽的,它时刻以精神自然具有直接意识的形式被创造出来,它是精神生活不断萌发的源泉。在与时俱进的声乐艺术审美特征中就体现出了强烈而鲜明的时代性。艺术作为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从来都不存在脱离时代的艺术和艺术家。声乐艺术亦是如此,它总是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那个时代”民族精神和人民生活状态的鲜明体现。

以我国传统名族声乐艺术为例,从“五四”运动开始,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等就开始对西洋文化深入的进行研究,以便能更好的将其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融合,战争时期,洗星海、聂耳等音乐家们,用手中的笔作为抵抗外辱的武器,他们将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状态生动的描绘在一首首歌曲里,极大鼓舞了当时我国人民战斗的士气,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到了和平时期和我国大发展时期,我国声乐作品以讴歌时代的美好和人们的向往为主。《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等,都深刻的把握时代脉搏,是时代发展的代表作品。1994 年《春天的故事》唱响了全国大地,表现出了人们对领袖的热爱之情。紧接着《走进新时代》,以“倾诉”、“表白”的方式,表现了人民走进新时代的豪迈之情,体现了时代的新风格,同时唱出了人民的心声。除此之外,青藏铁路开通时的《天路》、汶川地震时的《生死不离》等,都是深刻表现出了声乐的时代性特征。

而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之一,它的每一步发展都与中国社会历史状况保持着最直接最深刻的联系,既受当时社会状况的支配,同时又直观的体现着特定社会模式的文化特征。另外,声乐艺术自身又有着专属的发展规律,在继承中不断发展,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遵循艺术发展的规律,在时代的感召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不断追求创新。

3.抒情性

声乐的另一个主要的审美特征就是抒情性。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唱歌先唱情”几乎是所有歌唱家在表演时所遵循的原则。类似于音乐,人类情感表达的需要导致了声乐的产生。比如,在结婚的场合,要演奏《结婚进行曲》,也要演奏其他类型的欢乐的歌曲;而在祭悼亡灵时,要演唱哀歌或灵歌;在朋友相聚时,要演唱“卡拉OK”;在谈情说爱时,就要演唱情歌来表达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了。我们可以借助歌声表达亲情、爱国情及友情、爱情等,甚至在战争时期革命志士在临刑前在慷慨就义时也会唱出《国际歌》歌声。由此可见,人们因为想要表达内心的感情而演唱歌曲,在演唱歌曲时也饱含了自己的感情,声乐和人们的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

4.民族性

艺术的基本属性和闪光点、得力点之一就是民族性。民族性能够成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的重要标志,同时民族性也是声乐艺术本身的特性。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民族唱法”是我国声乐的“三大唱法”之一,它是中国独有的声乐艺术,有极强的民族性。除此之外,另外两种“唱法”——“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也被民族性深切关联着。同时,同是“通俗唱法”,在世界范围内就分为“中国乐派”、“美国乐派”等。同是“美声唱法”,也分“中国乐派”、“意大利乐派”等;而“民族乐派”就特指“中国乐派”。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人们往往通过地域性来表现民族性,比如,东北风格的民歌手郭颂、西藏风格的民歌手才旦卓玛等,在表现民族性时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又如,“大陆派”、“香港派”等流派组成了我国歌曲的“通俗唱法”,其民族性也是通过地域性表现出来的。

千百年来,声乐艺术都是以一种极富审美魅力的意识形态而存在和发展的,人类的社会生活与其息息相关。完美的声乐艺术不仅是人类审美的杰出创造,而且是人类的精神生活的优秀表现,在满足人类精神生活、丰富人类审美体验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吴碧玲.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J].大理学院学报,2008,(9) .

[2]罗小平.音乐美的寻觅[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民族性声乐美学
既有民族性 又有世界性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