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高锋
(许昌学院 文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中国书会作为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民间文化传统。河南民间书会在我国北方有着极大的影响,历史地位突出。河南不仅是中国书会的重要发源地,而且是我国北方书会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和代表。位于河南省许昌县苏桥镇的杜寨书会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时间最久的书会。河南宝丰县马街书会、山东胡集书会、河北石家庄书会并称我国的三大书会。其中,石家庄书会在历史的进程中已消亡。在现存的“两大书会”中,尤以河南宝丰县马街书会社会影响力最大,最负盛名。河南民间书会不但活跃了当地群众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商机,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同时,作为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河南民间书会是研究中原民风民俗的活化石,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河南民间书会还丰富了中原曲艺艺术宝库,对于发展中原曲艺文化影响深远,具有无限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近年来,河南民间书会发展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作为我国现存时间最久的书会,许昌杜寨书会于2008年被列为河南省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发展最突出的还数宝丰县的马街书会。1995年宝丰县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1996年马街书会被列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2004年被列为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试点项目之一;2006年4月,马街书会民俗园被确定为河南省2006年十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之一;2006年5月,马街书会正式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马街书会被评为河南省民俗经典之首。2013年的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三),拥有700多年历史的民间曲艺盛会“马街书会”,以200多说书棚、1000余名艺人、多达10万人次的观众规模,获得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民间曲艺大会”的世界纪录认证。[1]
在喜的同时,河南民间社会的发展也面临隐忧。与表面的繁荣景象相比,背后潜在的发展危机更令人忧思。近些年来,河南民间书会却己不再拥有80年代的人气,特别是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着实令人担忧。由于社会文化环境变迁,人们娱乐方式的改变以及政府作为的相对不到位,导致了河南民间书会艺术正在悄然“流失”,呈现出喜忧参半的尴尬局面。
许昌杜寨书会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比被称为我国目前两大书会河南省宝丰县马街书会和山东省惠民县胡集书会还早1000多年,是我国现存时间最久的书会。然而,马街书会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许昌杜寨书会却直到2008年才被列入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新世纪,虽然许昌杜寨书会成功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写书”市场萧条及价格低、会场规模小等原因而陷入低谷。在宣传方面,除了许昌的新闻媒体和当地报纸关注外,很少有相关的报道。在学界,基本上少有人关注杜寨书会,相关的研究成果更是一片空白。马街书会在继承中创新,规模和名声不断扩大,胡集书会也在低谷中实现了华丽转身。而杜寨书会,依旧默默无闻。[2]与马街书会的表面繁荣相比,许昌杜寨书会则显得萧条和冷落。
民间书会艺人是民间书会生存的根本和关键。然而,目前河南民间书会艺人却面临着后继乏人,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一边是传统书会艺人年龄呈老化趋势,一边是年青人以书会艺术为志业的越来越少。年青人宁愿选择出去打工赚钱,而不愿意学说书。说唱艺人队伍日渐萎缩,人才流失,后继乏人。以许昌杜寨书会为例,前来说书的民间艺人越来越少,几乎都是省内人士,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3]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说:“一旦失去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性文化遗产脆弱得多。它的关键是传承人的脆弱。我们给后人留下多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就看我们保护住多少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如果失去传承人和传承,这些遗产只有一个归宿,就是一动不动地躺在博物馆里,并永远沉默着”。[4]
改革开放之前,在中原的广大农村地区,人们的娱乐方式和审美追求较为单调,说唱就成为人们比较青睐的艺术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以互联网、影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文化以其快捷方便,内容丰富,娱乐性、选择性、自主性的特点而迅速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中心。现代家庭娱乐方式日益丰富和多元。而与此同时,说书艺人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正逐渐崩溃。在农村社会文化娱乐方式日益多元化今天,河南民间书会艺术正在逐渐萎缩,说唱艺术更是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当下,河南民间书会说唱艺术从内容题材、表演形式到艺术水准都存在有局限和不足,这也制约了其向纵深发展。在题材内容上,普遍脱离实际生活,基本上都是以前陈旧的老段子和传统曲目,内容多是一些宗教和历史题材的故事,反映时代生活和幽默的作品不多。观众缺乏新鲜感,表演作品难以吊起年青人的味口。表演形式形式上也较为单一和僵化。年轻人往往更喜欢新潮的、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诸如歌舞一类的表现形式。在艺术水准上,与之前以此为生且技艺精湛的职业艺人相比,今天从事说唱的书会艺人大部分是兼职,主要生存方式是务农。他们的说唱艺术质量相对有所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
河南民间书会举办的场地普遍较为简朴,设施简陋。周边自然环境不良,配套设施跟不上,服务保障也时常脱节。尤其是,众多商贩借助书会的名气,聚集书会,叫卖声一片,有时甚至把说唱艺人挤得无处表演。再加上商家硝烟弥漫的宣传,整个书会商业气息太浓,几乎冲淡了书会的实质内涵,使得书会与普通庙会别无二致。在投入方面,主要还是靠政府投入补贴,民间资本投入明显不足,产业化发展相对较弱。书会是民间自发形成的,书会的发展不能光靠政府的“救济”,必须加大民间资本的投入力度。
河南民间书会艺术在河南整个文化艺术发展中承担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中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发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重要的一个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富裕广大农民群众的一条重要途径”[5]。河南民间书会是目前农村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契机和经济增长点。《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支持开展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探索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统一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措施”。就河南民间书会发展而言,就是要建立良好的政府引导机制和产业化运作模式。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演艺团体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整体格局,坚持‘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推进‘事业’与‘产业’共同发展,把河南民间书会农村特色文化做大做强做优。
坚持政府引导为主,积极整合各有关职能部门力量,形成一个上下贯通、运作高效、协调有力的管理体系。政府的角色主要是宏观引导。在政府引导方面,政府要加大保护措施,消除影响和阻碍书会发展的各种制度性和经济障碍,能为书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证和经济保证,不断加大宣传的力度和范围。资金投入是制约书会发展的重要瓶径之一。政府要拿出专项财政资金用于发展书会文化产业。每年度要拨出专项经费,用于书会的青苗补偿、接待、演出等费用。同时,政府要出面为民间演出团体协调贴息贷款,促其做大做强。政府还可以设立书会艺术发展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演出团体、说书艺人、精品节目及其创新者等,给予奖励或补贴。同时,政府又不能越俎代庖,粗暴干预,防止书会对政府过度依赖也会导致书会自身竞争力不强,过分依赖政府财政支出,难以长期维持下去等负面效应。要淡化政府的组织管理色彩,强化民间组织的建设和作用发挥。
民间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企业之外的非营利组织,在政府行政到达不到及企业无利可图的领域有效地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艺人间的书会行会组织,担负着组织、管理、凝聚艺人的职责,同时也担负着接待、协调、管理的责任。书会中的民间组织在书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这些民间组织自身的发展也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以马街村中现在的两个组织马街说书研究会和马街书会理事会来说,在书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的几乎是单方面付出型的角色,很少能获得来自外界的帮助,如资金支持、专业知识指导、话语权的获得、艺人们的主动参与等,这就使得他们缺乏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动力。政府权力的适当下放,会让民间组织工作的展开名正言顺,更加有效。[6]因此,河南民间书会要科学化发展,必须要强化组织管理,发展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书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河南民间书会的文化产业化发展,是时代之需,大势所趋。通过市场化运作,推动由书会资源向产品和服务转化,最大限度的实现书会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相统一。比如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音像出版业的作用,将书会说唱艺术“带回家”。在市场作用发挥方面,可以用市场定位观众群体、编排演出内容、确定演出价格,根据观众多变多样的审美需求,及时变化演出形式和节目内容,扩大书会覆盖面,提高节目观赏性,不断开辟演出“市场”。同时,可以用市场机制整合个体,将“散户”收编成队,组团发展,比如成立民间演出团体联盟。还要用市场需求延伸产业链条。把完善书会产业链作为培育文化企业的重要手段,根据市场需求,着力发展书会服装、道具、大棚、音响、运输和广告设计等相关产业,初步形成包括创意、制作、包装、表演、旅游的书会产业链。同时,还要善于经营书会品牌,打造说唱艺人个人品牌和艺人表演团体品牌,发挥品牌市场效应。
作为民间书会艺人,一方面要固守传统,把书会表演艺术作为志业很好地传承和发扬,不能破坏书会发展的古老根基,使这种艺术“变味走形”,同时又要与时俱进,应时而变,具有“忧患意识”和“市场意识”。说书艺术要力求创新,在说唱书目、曲艺内容、艺术表现形式上融入时代精神和现代艺术元素,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强书会对当代社会和民众思想观念、审美趋向的适应性。在书目上,多创作新段子、新题材,多展现当代民众生活的风采。在演出形式上,可以适当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甚至可以参加到其他文艺团体中,以增加演出机会,提高收入。说书艺人可向周边城市社区市辐射,以其灵活、快捷寻求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可成立相关组织或综合性艺术团体,并与数字化技术、动漫技术结合,建立多媒体书场。
[1] 王学良,赵岑,刘小草. 马街书会:“世界纪录”之下的“盛世危言”[N]. 新华每日电讯,2013-3-22.
[2] 殷晓章. 许昌杜寨书会 2000年的繁华和落寞[N]. 东方今报,2010-3-17.
[3] 罗校远,牛志勇. 杜寨古书会:热闹背后有尴尬[N]. 许昌晨报,2013-2-25.
[4] 任胜利,邓晓霞. 民间书会艺术:活力与危机并存[N]. 人民日报,2008-5-13.
[5] 徐光春在宝丰县专题调研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时的讲话[EB].http://www.baofeng.gov.
[6] 侯利朋. 马街书会中民间组织的角色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