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忠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 东燕郊 101601)
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变革,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也为高校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如大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担忧,面对出现的感情问题的困扰,青春期的躁动等等。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基地也在面临着全新的考验,大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也更加值得我们深思。
在面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安全问题时,我们多把目光聚焦在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的善后处理上,但如何防范可能出现的心理安全危机更为重要的。因此,本文将高校心理危机作为切入点,希望找到防控心理安全危机的方法。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时所发生的一种反应而陷于极度自卑、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拨的状态。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大学生个体或群体面临超出其承受能力的压力而自身无法克服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严重的会危害自身和周围同学的安全,为校园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和负面影响。
大学生心理危机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化解,一方面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可能会引发校园案件的发生,对学生个体、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带来不利的影响。大学生长期离开家庭生活,群体性也较强,多年的学习让他们具有了更高的心理境界和心理需求,他们的心理活动也更加复杂,因此高校管理者应该把目光多聚焦在大学生心理安全上,防范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
大学生心理危机呈现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从最初的人际交往障碍,情绪行为异常到偏执极端,最终引发犯罪行为的发生。
在进入大学以前,学生把多数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考高分进入好大学是大学数学生的奋斗目标,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除学习外的交流,时间多被学习所占有。进入大学后,大家的目标是多种多样的,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深造做准备的,也有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能力,为将来就业做准备的。
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前一阶段,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也渐渐走向成熟,有些学生渴望在新的环境展现自己,而有些学生却慢慢在大环境中退缩了,他们害怕与人交往。而同样都是同龄的孩子,较积极的学生不一定会主动关心甚至是注意到身边一些不爱表达的学生的变化,这些不爱表达的学生又没有倾诉的对象,长此以往,他们就慢慢被孤立,走上了孤独的道路。
进入大学后,面对环境的巨大改变,很多学生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情绪障碍,如易怒、暴躁、焦急等,有些甚至怀疑自己。他们排斥与人交往,不相信别人,行为上常独来独往,一个人去上课,吃饭,逛街等等。有些人会变得亢奋,不停的自言自语,多动,而有些人会变得十分沉默,甚至几天都不说一句话。这些情绪和行为的出现,影响着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严重的会使他们的心理慢慢发生变化,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当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关注时,学生心里的失落感和孤独感增强了,他们完全封闭自己,排斥与人正常的交际,怀疑身边的同学、老师。他们极度的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他们自命不凡,常把自身出现的问题归咎于他人,但在内心深处又很自卑。他们固执的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接纳别人的意见,甚至把别人的意见当成是恶意的、居心不良的。
发生激情犯罪的人,多数性格上都比较脆弱,比较偏执,在长期的压抑中,受外界的刺激,导致心理失衡,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大学生的激情犯罪,一类是由于冲动造成的,另一类就是因为心理的长期压抑,受到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犯罪行为。因此,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以往的中学学习,学习专业知识是大学学习的目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目标,大学生间有很多的时间进行交流与沟通,并通过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而问题学生的种种异常表现,让大家对他们敬而远之,不敢与他们进行沟通,久而久之,他们就被排斥在正常的交往群体之外了。在这种逐渐积累的孤独感中,他们的心理问题得不到适时的舒缓,可能就加重了。
大学生因心理危机所产生的自卑、焦虑、抑郁得不到排解,他们对现实存在很多抱怨,嫉妒多于尊重,怀疑多于信任,处事消极,情绪易冲动。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出现心理扭曲和心理变态的情况。
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严重的就会引发校园恶性案件的发生,有些学生会选择伤害自己,以自杀的方式结束心中的抑郁,有些学生会在外界的刺激下做出伤害别人的举动,危及周围同学的安全。不管是哪一类案件的发生,都会为学生本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为学校带来负面影响。
近年来,校园刑事案件时有发生,为学生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带来了恶劣影响。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人们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心理的孤独无助也更加明显,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离开家独自生活在大学校园里,他们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活跃的思维,但也有着多变和脆弱的心理。
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以前的中学学习,大学学习多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学习方法上也多以自学为主,很多学生适应不了没有老师引导的学习方式,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浑浑噩噩中度日子,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不增长,因此出现了学业方面的压力,有时会让学生产生抑郁的情绪。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都是希望在学业上达到更高的层次,将来能有份好工作,但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工作岗位的空缺少于毕业生的数量,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前出现了焦虑的情绪,压力过大。就业的前景远远不如当初上学时预想的那样,加之很多学生采取的是混大学的方式,也使他们觉得自己在学识上没有收获,毕业前景堪忧。
大学的生活不像高中生活那样紧张,同学之间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大多数学生都是离开家,生活在宿舍环境中,一些对家庭较依赖,适应能力相对差的学生,面对突然的环境的改变,不能很好的适应,身边又没有朋友和家人,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封闭自己,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生毕竟还没有完全接触社会,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如果在恋爱中感情受挫,很容易做出冲动的行为,有些同学会出现意志消沉的情绪,甚至有些会陷入纠缠与报复中。即使是正常的恋爱关系,中间也会出现摩擦。如果两人之间发生威胁两人关系的事情,情感脆弱的一方有可能会失去理智,做出伤害自己或对方的行为。
对待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安全危机,不能等到出现校园安全危机时再着手解决,而应该提前做好危机的防范工作,各部门密切配合联动,将可能出现的危险降到最低。当危机产生时我们应提前进行积极的干预,不能等到发展为校园案件时才引起重视,一旦学生的心理危机发生为校园案件,就会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力。那么如何提前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家长和学校应该密切配合,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
1)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大部分学生在入学之初都是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学校,因此学校可以在学生报到之前确定时间和地点并告知家长,给家长介绍大学生活的特点,提前告知家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生活自理能力差,人际交往障碍,学习能力差等,让家长对孩子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一个心理预防。同时,在入学之后定期和家长进行沟通,将自己掌握的情况告知家长,并从家长口中了解孩子是否有什么异常,存在问题及时沟通和解决。
2)给学生开设心理指导课程。进入大学学习后,学生都离开家独自生活,人际、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都要自己处理,很多同学不适应这样的方式,压力很大,因此要给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心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定期给学生召开心理班会,让学生对他们当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不是回避。
面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安全问题案例,我们应该提前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因此针对个体案例,筹划建立心理安全事件防控小组。
5.2.1 心理安全事件防控小组组建的必要性
随着90后进入大学学习,他们身上的个性与活力给大学生活注入了新鲜血液,但他们身上的个性特点也十分明显,以自我为中心,功利心重,自理能力差,抗挫能力弱,这些特点的存在使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人际交往障碍,一些适应能力差、心理脆弱的同学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由于学生个体的独立性,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单纯依靠辅导员、学工处、保卫处去解决问题是不够的,因此要发动学生的力量来解决学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学生对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比较了解,更能体会出学生心理的变化。
因此,心理安全事件防控小组的建立,可以发动学生的力量预防和干预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5.2.2 心理安全事件防控小组的职责
防控小组主要分成三个部门:预防小组、干预小组和后期观察小组。
(1)预防小组
预防小组的职责主要是针对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在还未发生问题时,提前预防。可以采取身边现实案例总结的方式,将案例制作成PPT或视频的形式,通过心理教育课程展示给大家,并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给学生提出一些防范措施。每班设2名心理问题监督员,发现问题的苗头时立即上报,做好提前预防工作。
(2)干预小组
干预小组的职责主要是对已经发生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调节。成立专门的心理帮助小组,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关注,联系同班同宿舍同学多对这样的同学进行关心,为他(她)营造和谐的氛围。通过与身边同学的交谈,把握问题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家庭环境,及时上报辅导员,由辅导员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双方配合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3)后期观察小组
对于仍未解决问题的同学继续进行帮助,对于已经解决问题的学生进一步观察,注意可能出现的反复现象,做好跟踪。
5.2.3 心理安全事件防控小组可能遇到的问题
(1)在成员小组成员的选拔上,要选取那些做事乐观积极,愿意帮助他人的同学,不一定非要从学生干部里选拔,要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
(2)利用学生去接触学生,可能会涉及到学生本身经验不足,自身也可能存在方法不当的情况,而且小组同学自身也有很多学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精力上可能会顾及不到。
(3)高年级学生加入防控小组,他们与存在问题的学生的接触可能不会太多,存在问题的学生可能不愿意向他们吐露心声。
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关注时,仅仅依靠学生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使学生科、学工处、保卫处三部门配合起来,成立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团队,吸纳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到其中来,并对这支队伍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好问题学生的档案整理和更新工作,发现问题的苗头及时干预。当问题没有避免已经出现时,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防范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总之,面对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各部门应该积极开展防范,做好预防,将可能发生的因心理问题产生的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降到最低,保持校园的安全稳定。由于大学生思想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各部门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防范于未然,重在预防,当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后,要做好善后,多加总结,避免同类事件的二次发生。
[1] 胡莹,商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2009,(2)
[2] 许新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
[3] 朱俊伟.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11,(25)
[4] 许慧燕.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防护工作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
[5] 陈万梅.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三大原因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
[6] 牛春发.从凶杀谈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对策[J]. 社会观察,2008,(6)
[7] 简敏.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事件能力构成及培养途径[J]. 社会科学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