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霍桑作品中的自卑情结

2013-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霍桑情结自卑

许 茜

一、心理学与文学之间的必然联系

严格来讲,心理学与文学是不同领域的学科,二者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出发,心理学与文学又产生了交叉和联系。究其原因在于,文学创作过程是一个心理构思和变化的过程,文学创作主要来自于作者的灵感和基本的素材[1]。作者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有丰富的心理活动,在作品中也会写入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将对时事或者历史的看法加入其中,用于丰富作品。因此,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主题思想和叙事角度,代表了作者明显的心理倾向[2],由此也决定了心理学与文学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除此之外,心理学与文学之间的必然联系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心理学是心理活动的科学总结,文学创作者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在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之内[3],心理学包括了文学创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潜在的心理活动。其次,文学创作中,作者在选择叙事方式和思想表达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用自己的视角去解读问题并用伪装的方式去呈现问题。因此,心理学和文学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二、霍桑自卑情结产生的原因分析

霍桑1804年7月4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塞勒姆镇,其家族为清教徒,其自卑情结的产生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原因。

霍桑的家庭历史导致了其自卑情结的产生。霍桑的家族几代均为狂热的清教徒,其家族也曾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他继承了祖父的家产,却无法摆脱家族清教徒对教友会教徒的迫害产生的罪恶感,特别是1692年塞勒姆驱巫案的审判,使祖先的显赫形象在他想象中 “被家族的传统赋有一种暗淡阴沉的庄严特性”[4]。世代的罪孽深深的缠绕着霍桑,不但使他改名以试图摆脱同祖辈的联系,还使其产生了较强的自卑情结。从而,他的作品里散发出黑暗的力量,这种黑暗是人心的体现,是人性中的罪恶,也是世代相传的命运诅咒。

霍桑的生理残疾造成其自卑情结的产生。霍桑的童年是十分不幸的。早年丧父之后他与母亲和妹妹住进了舅舅家里,然而1813年的一次意外令霍桑留下了跛足的残疾,甚至剥夺了他入学的权利[5]。他的童年生性羞怯也少与人交流往来,欠佳的健康状况成为心理阴霾,深埋心底的自卑情结进一步扩大。

霍桑所处时期的民族因素造成其自卑情结的产生。由于霍桑是地道的美国人,而当时美国在文化领域和民族领域受到英国的影响太深,以至于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文化,民族特性也受到了英国的影响。霍桑从小读到的文学作品和继承的价值观体系都源自英国传统。另一方面,英国在当时属于海上霸权国家,在全球推行殖民主义,这也给其心理潜意识埋下对权利、力量的恐惧。美国的文化和民族的不独立性、依附性使霍桑的心理产生了较强的自卑情结。

三、霍桑自卑情结在其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霍桑的自卑情绪在其所有作品中都有体现,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哥特式小说环境。在霍桑作品中随处可见的是哥特式的恐怖、神秘、黑暗的场景,也有复仇、乱伦、凶杀的故事情节,例如《古宅传奇》中的尖角阁建筑和黑暗房间里法官大人死去的一幕烘托出惊悚的氛围。小说中的恐惧是作者心理恐惧的折射,而这种恐惧反映的也是作家主体对生命命运的不确定和生存环境的不自信。

家族罪恶的题材。祖辈的罪恶,父母的罪孽对后代的影响和诅咒是霍桑作品中常见的题材。《红字》中的珠儿背上母亲“通奸”的罪名,直至她死去的墓碑上仍然与母亲共用一句墓志铭“一片墨黑的土地,一个血红的A字。[6]”上代人的错误必定会由下代人承受,祖辈的罪行也会报应在后代的命运里,这是个无法跳脱的魔咒,霍桑的作品中充斥着强烈的家族罪恶感。

人性道德缺陷的寓意。霍桑的小说是寓言,总给读者以道德上的启示,而这些启示离不开对人性道德缺陷的警示。比如《海德格医生的实验》中人性的贪婪和不完美,《好小子布朗》和《牧师的黑面纱》中的人心隐秘的邪恶,还有《埃莉诺小姐的斗篷》中的虚伪,这些作品都在揭示人性中各式各样的罪恶。

对人类力量的畏惧。霍桑的作品里满溢着对权利和科学的否定,特别是对过于强大的人类力量,他会逃避、咒骂、敬畏,甚至展示它可怕的毁灭性。例如《拉帕西尼的女儿》和《胎记》中谴责实验的残忍性、致命性,对人生命的破坏,又如《古宅传奇》中对法官权利的畏惧和仇恨。对人类力量的否定和恐惧也体现出霍桑对人类正面力量的怀疑,对人类负面力量的畏惧,是他自卑的又一证明。

四、霍桑的自卑情结与当时国家与民族的必然联系

由于霍桑所处的时代正好是美国建国初期,在这一时期内,美国有其独特的历史,也受到英国的影响和制约,美国民族处于依附于英国的时期。由此也导致了霍桑这一杰出的作家,不管取得怎么样的成绩,都始终是自卑的,无法取得心理上的满足。霍桑的自卑情结与当时的国家与民族有着必然的联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霍桑所处的时代决定了其自卑情结的产生。由于霍桑所处的时代美国在国家体制与宗教文化方面对英国还存在依附关系,霍桑既不满又敬畏,自卑情结也油然而生,成为其时代特征之一。

其次,霍桑取得的文学成就难以削减其文化氛围形成的自卑感。虽然在文学上霍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当时文坛的著名作家,有着数量众多的名作,但是其成就与文化氛围形成的自卑感形成鲜明的反差。

再次,霍桑的文学作品难以摆脱国家的历史局限。美国这片欧洲新大陆形成的历史和发展的每一步都记录在霍桑的作品里,或者说他的创作离不开对真实历史事件的观察和感悟。殖民扩张、科学进步、交通发展、女权运动、种族矛盾、宗教冲突都给他带来自我渺小的自卑感,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他不安,各种领域中人类的力量如此强大,给他强烈的威慑感,自卑情结也有增无减。

霍桑在作品中融入自卑情,使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因为作家不愿意将心底的软弱示人,他的自卑情结使其作品变得含蓄晦涩。我们在对霍桑作品进行研究的时候,要对其表现出的自卑情结有足够的认识,对潜藏在文字下的各种真实加以鉴别。

[1]张松魁.站在文学殿堂入口的辽宁青年作家群[J].当代作家评论,1987,(5)

[2]李新艺.论叙事视角和创作心态[D].南京师范大学,2006

[3]木子.创作心理中的无意识动机—荣格、阿德勒心理动力学初探[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

[4]Nathaniel Hawthorne.The Custom House [M].New York:Random House,1850

[5]Larry J.Reynolds.A historical Guide to Nathaniel Hawthor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6]Leland S.Person.The Scarlet Letter and Other Writings[M].New York:W.W.Norton&Company,2005

猜你喜欢
霍桑情结自卑
玫瑰有刺
玫瑰有刺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告别“GDP情结”
难舍难分的情结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