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琼娥
(云南财经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1)
艺术语言是审美的,它体现了审美活动的情感的思维形式。艺术语言的审美活动往往注重感性对象的形式构成,它以感性对象的言语表达形式给人以可感的形象,由此给人以审美快感,这种审美快感的基础是感性对象的形式。感性对象的形式构成作用于审美主体的感官,使之在艺术语言的欣赏中,产生一种审美的精神快感,并在审美精神快感中,达到对反映对象的深刻认识的目的。例如:
男人是房,转手加价还抢手;女人是车,转手折价也难卖;未婚男人是毛坯房,粗糙生硬。工作就是地段,相貌就是房型,经济条件就是面积大小。未婚女人是新款车,崭新漂亮。出身就是品牌,相貌就是车型,素质就是发动力。男人买车的时候没打算一辈子开,女人买房的时候确打算一辈子住;一辆好车让男人很有面子,一间好房让女人很有安全感;新车让人舍不得,开车的人小心翼翼;新房却随时做好被大锤敲墙改造的准备,装修的人大刀阔斧;新车出了店门,开过立刻就折价,刮刮擦擦越来越糟,风头很快被新款车盖过;房子变旧房子,却越住越经典,就算被破门也不掉价,打上拆迁坐地起价大赚一把。已婚男人是被女人装修过的房子,焕然一新,设施齐全,只要地段好,保值还增值。已婚女人是被男人行驶了十万公里的旧款车,这时的车型外表怎么美也美不过新车,发动机好才更重要。……离婚的男人是二手房,这年头,二手房比新开盘的房子还抢手,不管转过几次手,绝对一次比一次贵;离婚的女人是二手车,转一手降一半,两手之后,直接拉送废品收购站。……对离婚男人来说,找个不打算大兴土木重新改造你的女人是明智的选择,对离婚的女人来说,找个温柔体贴不乱踩油门的男人是后半生的依靠。
(《男人是房女人是车》载北医男科研究院《大男人》,2012年12月10日)
我们读着以上的言语时,感受到发话主体一种不同寻常的情感思维形式,它使客观化的男人变成了房,客观化的女人变成了车,给人以可感的形象,产生一种美的快感,并在这种快感中,使受话主体得到对男人和女人的认知。这种比喻的艺术语言,既给人以艺术的欣赏,又给人以对反映对象男人和女人在离婚后的认识,使认识寓于审美之中。
艺术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体现了艺术语言的审美价值。而艺术语言的审美价值又体现了受话主体对艺术语言审美需要的满足,它往往给人以从艺术语言的语言形式捕捉到其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丰富的内容。
艺术语言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创造和观照虚拟形象的活动,艺术语言的虚拟性确定了客观之物与发话主体心理的距离,也体现了艺术语言与意的距离。这样,二者间就产生了距离之美。但是,艺术语言的审美活动需要发话主体和受话主体的心理与反映对象的距离有一个尺度,既不能距离太近,甚至失去了距离,又不能距离太远,否则就不可能自然地创造出艺术语言。在艺术语言的审美活动中,发话主体活跃的感性意识、感性经验以及追求感性自由的活动是艺术语言审美价值生成的主体前提。另外,艺术语言的审美活动是感性意识、感性经验形式化的活动,所以,艺术语言的变异性就成为艺术语言的形式特质,它有别于普通语言,即符合语法规范的理性语言。例如:
1.5年过去了,作为中央财经大学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先锋班的实践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创业的种子埋在每个人心中。
(杨晨光《创业的种子埋在每个人心中》,载《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4日)
2.水富县素有云南“北大门”之称,该县一段时间流窜作案为上升趋势,县委县政府有针对性开展遏制各类案件的发案势头,现在平安花开“北大门”……
(陈晓波《平安花开“北大门”》,载《云南日报》2010年2月4日)
例1的“创业的种子埋在每个人心中”和例2的“平安花开‘北大门’”,它是不合语法和逻辑的,但正是这样的艺术语言体现了艺术语言形式的特质,它以变异性反映了发话主体感性自由的言语活动。
艺术语言的目的是创造语言的审美功能,它给人提供的是视觉而不是识别事物的感觉,艺术语言的表现方法是使言语变异化,给人以陌生感。所以,艺术语言的感觉行为本身就是目的。艺术语言往往使受话人通过陌生化的言语形式,从直接的感觉中惊醒起来,给人以新鲜的体验;它往往通过“陌生化”的言语,渲染出新鲜、活泼、自然化,体现出发话主体个性解放所带来的自然化的美感。
艺术语言不仅能满足受话主体的审美需要,而且,还能满足受话主体的精神需要。艺术语言除了能够生成审美价值外,还能生成知识价值、首先价值等。
艺术语言在审美价值的体现过程中就自然产生了美学价值。其美学价值的产生,体现了艺术语言的美是一种自由的、自然的表意过程,它蕴涵了非概念的、形象的、感性的审美信息。艺术语言的审美价值和美学价值,体现了发话主体的精神活动和心理活动,特别是情感活动。例如:
1.歌声嫩嫩的,开头两句后,音拖得悠长软绵绵的,丝丝缕缕的嫩性像网一样迎着每个人劈头罩来……
(纳张元《橄榄妹》,载《边疆文学》,2010年2期。)
2.玫瑰梦泡大了橄榄妹天真的童年,山溪水送来了更多的思念,牯牛背上不幸的牧歌哟,还在飘得很远很远……
(纳张元《橄榄妹》,载《边疆文学》,2010年2期)
3.尼念又坠着细细的山路,到山外去了。一个新的沉重的思念又挂在山的这边。思念总能融化细长的时间。尼鲁又回来的时候,为橄榄妹带来一位未来的“嫂嫂”,这差点没把橄榄妹气死。
(纳张元《橄榄妹》,载《边疆文学》,2010年2期)
例1的“歌声嫩嫩的,丝丝缕缕的嫩性”,例2“不幸的牧歌……飘得很远”和例3“沉重的思念又挂在山的这边”,以变异来实现艺术语言的审美价值。在这审美价值中,自然产生了一种韵味,这种韵味反映着发话主体的精神活动和情感活动,达到了以情动人的目的,有着无尽的表意功能。
艺术语言的创造其实是发话主体的艺术发现,它是由发话主体内心丰富的情感以及内在的感悟自然生成的。它是发话主体情感、心理兴奋的结果,这时,发话主体往往眼前豁然一亮,情感、心理突然一震,若有所思,若有所悟;它是发话主体自然而然的自然性的反映过程,是发话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具有修改化的领悟。这是发话主体情感反映的特殊性的具体表现。它往往是发话主体从他人反应一般、甚至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察觉出潜藏于其心理的非凡意蕴;它使人从极平淡的、一般的现象中领悟到其不同寻常的排列组合方式,创造了言语的一种特殊形式。
有时,艺术发现的灵性虽然还隐匿于原来的事物之中,但它被发话主体的领悟所穿透、映照之后,被反映的客体就成了一个人们平常难以见到的新的物象,艺术语言也便成为一个有别于一般普通语言的新的形式。这种新颖的言语形式,体现了发话主体非凡的感知性及观察力的凝合,体现了发话主体深层心语的丰富性和不寻常性。发话主体独特的艺术领悟,不是处于一般客体,也不仅是某种技巧、方法,甚至也不仅是发话主体的心理的特殊性,而是发话主体在感情丰富强烈时内在蕴藏着美的深层心理内容的外射。正因为如此,发话主体发现了他人不能发现的东西。所以说,艺术语言反映了发话主体此时此境的情绪、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凝炼的早先经验等因素综合作用所产生的无意导向。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对反映客体的一种个性化的把握,是反映客体这个机缘的某一点与发话主体内心体验的契合。但是,在这种个性化把握中,反映客体仅是一个机缘,当发话主体领悟到对反映客体的审美发现时,反映客体才能融入发话主体自我的内在体验。所以说艺术语言创造时的内在体验,既不是纯客观的,也不是纯主观的,而是发话主体随情造辞的结果。例如:
1.所以,我同意这样的看法:马丽华在走遍西藏的高山大川之后,又朝向历史岩层的纵深开掘,对于这位西藏的行者和歌者来说,此书自有其水到渠成的必然。
(雷达《捕捉西藏文明:灵魂像风》,载《光明日报》,2010年2月10日)
2.忧怨的歌声融化了细长的时间,把抬着猎物的男人们从深山里拉了回来。
(纳张元《橄榄妹》载《边疆文学》,2010年2期)
例1的“朝向历史岩层的纵深开掘”和例2的“忧怨的歌声融化了细长的时间”,真实地反映了发话主体内在的体验:这不是纯主观的,也不是纯客观的,而是发话主体的主观性和反映对象的客观性的统一,由此达到随性造辞的自然性。
艺术语言创造时的艺术发现,具有明显的心理特征。它往往表现为以下特点:
1.艺术语言的艺术发现是发话主体随情产生的一种领悟。这种领悟体现了发话主体对反映客体的审美;同时,发话主体对反映客体的认识往往融于审美之中。受话主体对艺术语言欣赏和理解时,其不仅是审美,也是认识,但艺术语言的表现是以审美形式现于受话主体的。
2.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是发话主体心理的特殊体验,而不是大众的一般的体验。这种特殊的艺术体验不仅反映了发话主体的情感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发话主体的内心经验,体现了发话主体特殊的审美判断。
3.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体现了发话主体“以心合天”的艺术创造力。艺术语言的创造往往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天来合人,而是发话主体——特殊之人去合天,甚至是融天为己,达到了我就是天,天就是我的境界。
艺术语言体现出言语的自然性,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我们看到的是发言主体心象的反映形式,是一种超越自然之象的虚象。它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它像一团混沌、恍惚的气,其中似乎有着不纯粹是精神的而又有精神的东西。它体现了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由于发话主体情感的不稳定性,所以艺术语言的创造为“道法自然”的规律,即使言语脱离木讷之气,瞬间鲜活灵动起来。例如: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块隐形的、看不见的田。每个人一生都在忙着播种和收获,从早到晚,辛辛苦苦,只不过播种的形式不同而已。有的人,在心田里种下一颗温情的种子,用一颗善良、纯朴、真挚的心去感知体会这个世界,这样的人会收获安宁和幸福。
有的人,在心田里种下一颗欲望的种子,想要东,想要西,想要的东西太多,被贪婪的火焰煎烤着,这样的人会收获苦闷和折磨。……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田,每个人都在忙着种植和收获。心田里,唯有种满阳光和鲜花,才会收获春光明媚。
(积雪草《每个人心里一座田》,载《家庭医生》,2011年第17期)
我们读着这样的艺术语言,感到那样飘逸的灵动反映了自然语言变异的本质属性,使人看了灵魂瞬间鲜活起来。同时,辞里也给人以思辨,并达到对理的领悟——寻找到有人“收获安宁和幸福”,有人“收获苦闷和折磨”和“才会收获春光明媚”的内在原因。
艺术语言的产生过程往往伴随着一种“灵视”过程。灵视是在艺术语言创造过程中,发话主体的心理与灵感相伴而生、相互依存的心理现象,它是肉眼看不见的,但又是无中生有的。它是发话主体顿悟后的艺术直觉,是发话主体自然的心象形成的结果。
由于艺术语言具有艺术发现的特点,所以,发话主体不仅往往在文章中使用艺术语言,而且文章的标题也用艺术语言,这样,为受话主体首先设下悬念,从而引起受话主体解读和欣赏的兴趣。例如:
为百姓托起健康的蓝天
——云南省禄丰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纪实
(《光明日报》2010年6月25日)她用书香温暖灵魂
(《中国教育报》,2010年6月25日)
北大是一部大书
(《光明日报》,2011年11月10日)
一根扁担挑起满山希望
——记在广西融水县乡村教学点坚守38年的教师周宏军
(《中国教育报》,2011年3月3日)
由于发话主体强烈的感情,在创造艺术语言时,往往是发话主体的神与客观之物沟通、融合,达到神与物游的境地。艺术语言的神与物游,实际上是情与物游,艺术语言中的物,已不是客观自然之物,而是发话主体心中之物。所以,在艺术语言中,情不仅是艺术语言之经,而且是艺术语言之质。艺术语言如果没有情,那么,它就没有表述发话主体的体,正是如此,受话人才会有睹艺术语言之物而兴情的审美效果。艺术语言之兴,它的关键在于“切象”,艺术语言“切象”的本质就是取象。
在艺术语言中,审美意象的生成绝不是一般的心理构成,它只有在特殊的心理条件下才能产生,这种心理条件心理美学称之为审美心境。艺术语言的审美心境最主要的特征是发话主体暂时放弃了对反映对象的功利要求,只对反映对象进行体验性的把握,发话主体处于自由的随情融境的境界,由此形成独特的心理空间。发话主体不需要用感官获取,而由心里的情感宇宙获取,发话主体直接从对象的形式上对其进行整体的把握,由此升华为审美意象。
艺术语言的境界有深有浅,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涉及到一个发话人情感与生命在境界中流动的态势。即思想和情感与境合一,让受话人从中探究到情感的温度,并以其找到永恒,由此触动心灵的深处,不由自主地向心灵回归。艺术语言往往是最有吸引力的,当受话主体摒弃世俗的追求而从内心深处探究下去,那么,其心灵深处升起的恬静和心灵的涌动往往是自然的。
艺术语言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精神家园的真实性。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实在形式的反映和艺术形式的创造。它的言语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言语形式,它描写的不是客观的物理实践的真实性,但却是发话主体心理的真实性。
艺术语言体现了发话主体的自然性,它是绚丽多彩的,不可重复的,它又是千姿百态的。
艺术语言的艺术认识,表现了发话主体的主观因素。发话主体的主观因素,又体现了发话主体的思想情感、心理结构和个性气质的能动作用。对发话主体创造艺术语言时的主观因素我们要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无视发话主体的主观因素,用语言的一般性否认了艺术语言的主观性;另一种是夸大发话主体的主观因素,用艺术的主观性取代艺术语言的客观性。这样,必然会影响我们对艺术语言的艺术认识的把握。
艺术语言的艺术发现,往往给人以形式美。具体来讲,艺术语言的形式美最大的特征就是言语的变异性。所以,艺术语言的言语形式给人的感觉不是直白的,它有吸引人、感动人和耐人寻味的特质,往往使发话人去追求它显示的内在精神的美。当然,艺术语言的形式美,也与艺术语言本身的质地有关,即与要表达和描写的内容有关。
总之,艺术语言表现的内容取决于它的表现功能,变异的言语形式是体现其功能意义的结构形式。因此,对艺术语言的研究不能忽视艺术语言的外在形式,而且,更应该特别重视它的外在形式是怎样显现了它内在的美。这正体现了艺术语言的审美过程。
[1]骆小所,太琼娥.艺术语言的主体行为解读 [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1).
[2]太琼娥.论艺术语言的审美心理[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2010,(4).
[3]骆小所.艺术语言是种情感行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3).
[4]骆小所,太琼娥.艺术语言情感体验解读 [J].学术探索,2008,(6).
[5]骆小所.艺术语言学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6]骆小所.艺术语言再探索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