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域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2013-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体育课教学内容

陈 敏

陈敏/涌泉小学一级教师(浙江临海317021)。

传统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教学地位低下、教学目标缺乏科学性、教学内容陈旧及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其理论指导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体内容包括重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评价及开展拓展训练。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地位认识不足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多将音体美归属为“副科”,认为学与不学都无所谓;一些学校也对体育课不重视,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教学学时,造成体育课形同虚设,即使在小升初或中考中有体育课考试,大多也是走走过场。体育课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低下,导致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身体和心理健康。

(二)教学目标缺乏科学性

目前,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将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得过于细致,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过于繁杂,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忙于按照教师安排的教学节奏进行活动和技能训练,整个课堂教学缺乏弹性且训练效果缺乏实效。体育课的课程教学目标设置得过于细致和繁琐,无疑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制约了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

(三)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内容大多是以田径运动为主的竞技项目,如跳高、跳远、球类运动等,久而久之,学生对这些教学内容失去了兴趣,不能很好地投入到体育课的教学和练习之中,从而造成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不一致,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学生需求、脱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

(四)教学模式固定、单一

当前我国的中小学体育课主要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学生再练习”的模式,这种模式简单易操作,但同时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这种模式采用简单的“一刀切”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2]。

二、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源于结构主义(Struc.tionism),其创始人可追溯到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个体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刺激与反应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知识与意义建构的过程[3]。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个体;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习的过程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周围环境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的核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试图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学习主动性的弊病,创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全新体育教学新模式、新方法。

三、建构主义视域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重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极不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支配学生学习的权威,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和安排的教学活动。

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人性化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核心,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通过多样化、挑战性、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发展[4];学生要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究,在运动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中不断反思,从而完成意义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

(二)优化教学内容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应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散乱、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凸显学生个性,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人文化、生活化和个性化取向。

其一,提供模块化教学内容。即根据新课标和大纲要求,结合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将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如基础模块、实用模块、兴趣模块等,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其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应使学生广泛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丰富知识,全面理解体育的健身原理与方法、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体育的价值,实现个体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5]。其三,中小学体育教学应注重趣味性和现代性。如现代流行的街舞、轮滑、健美操等健身项目深受学生喜爱,可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或课堂技能训练项目之一。此外,一些传统的民间或民族游戏、舞蹈及运动项目等也可作为增强学生兴趣的活动之一或改编成适宜的技能训练项目。

(三)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贯穿着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僵化死板,抑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环境、提供资源,并为指导与促进学生的学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充分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共享资源、共同协作完成意义的建构[6]。根据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可采用任务驱动式、协作交流式、主题探究式及网络自主学习、联系等。

(四)重视教学评价

传统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评价是单一的、静态的评价,即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没有发言权;只注重对技能训练是否达标的结果评判,忽视对技能训练过程以及训练中学生情感、心理、精神等层面的评价。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其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评价倡导多元化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即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他人评价以及教师的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是否达标或通过测验,而且要关注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表现、进步情况及优劣势等。此外,在评价内容上,既关注对学生体能和技能达标情况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心理健康等层面的评价。

(五)开展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利用自然形势、户外场地或由人工设置的各种复杂环境,针对不同组织、不同个人的心理特征和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在解决问题、接受挑战的过程中,以达到激发潜能、熔炼团队和促进果敢、顽强、自信等身心健康发展的训练目的[7]。拓展训练中的游泳、登山攀爬、野外生存及各种团体项目等能很好地激发中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与课堂体育教学相结合,作为中小学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技能活动项目。

拓展训练以它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实践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推动传统体育教学在教育思想、理念以及教学内容、形式上的深入改革。同时,拓展训练中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在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训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鹿扬.中小学体育课有效教学的制约因素与解决对策[J].成功(教育),2012,(9):152

[2]梁立新.协商与合作的场域: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小学体育课堂[J].基础教育研究,2012,(5):34-36

[3]李延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58-162

[4]梁立新.协作与合作的场域: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小学体育课堂[J].基础教育研究,2012,(5):34-36

[5]周洋.基于体育文化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2,(2):109-110

[6]朱奇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6):107-108

[7]张祝平.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意义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1,(5):61-62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体育课教学内容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体育课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