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教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探讨

2013-08-15 00:45:05张丹丽贾彦丽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构件钢筋教学内容

张丹丽,贾彦丽

张丹丽/郑州水利学校土木工程系教师;贾彦丽/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学院教师(河南郑州45000)。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由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及体结构等课程整合而成。它仅涉及专业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理论深、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现行教材的内容基本上是上述几门课程的揉合,未能摆脱以培养结构设计人才为目标的内容框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本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深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这门课对初学者来说普遍学习难度大,难以理解,如果学习过程中不注重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的改革对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有重要意义。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功能的不完整认识

建筑工程专业原称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房屋建筑工程专业、建筑工程专业等。长期以来,培养结构设计人才是该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与之相适应,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被定位为专业课程,其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辩证地看,这种定位与当时的社会需求是基本相符的,但现在来看,这种定位不仅与当前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而且存在明显的人才类型错位。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技术型人才,其次是技能型人才。具体就建筑工程专业而言,就是培养建筑施工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而不是结构设计人才。也就是说,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应获取的专业能力是施工能力,而非设计能力。因此,我们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应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有两方面:一是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二是使学生具备在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中分析和解决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中教师认识与理解层面的误区

由于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还不够深刻,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的教学目标不是十分明确。有的教师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的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却忽视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色;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只重视岗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理论教学,这必将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中学生定位与认识层面的误区

近年由于大学本科扩招,吸引了众多高中毕业生就读,而来高职就读的学生,除少数为确实对本专业情有独钟的优秀高中生外,绝大多数为本科或普通专科高等院校的落榜生,其基础知识不扎实,且个体差异较大,这给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思想认识不正确。很多学生认为“施工人员只需按图施工,用不着掌握结构构件的计算,学结构没啥用”。多数学生认为毕业后是去搞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这门课跟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没有太大联系,这门课学不学无所谓,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四)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中学校教学投入缺失层面的原因

(1)办学经验不足。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模式,比较成熟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比较少。多年来我们习惯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时过分注重课程本身的完整性却忽视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2)教材不完善。就高职工民建专业来说,现在尚无统一的全国教学大纲。而目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职教材,仍未能完全适应高职对基础理论“必须”“够用”、加大对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创新内容体系,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建立模块化的知识体系

与培养结构设计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门典型的“设计课”,其内容包括结构设计原理和结构设计两大块。课程教学重点是,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以及钢筋混凝土楼盖、多高层结构、单层厂房、混合结构和钢屋盖设计。不仅如此,多数学校的毕业实践环节也以结构设计为重点。

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在教学内容体系中的具体体现,就是教学内容要“面向职业”,即要根据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显然,传统的教学内容未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与“培养建筑施工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这一专业培养目标不协调。为此,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打破传统的“学科化”内容体系,构建面向施工的教学内容体系,体现高职特色,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首要任务。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本课程的具体要求,制图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具体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拓展目标等。结合现有高职高专制图教材体例及能力要素的分布特点,将教学总体目标分解成二维图形表达、三维形体表达及工程图样表达等具体实施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及职业生涯中的读图能力。由此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投影作图基础、专业制图及计算机绘图等四大模块。其中前两项作为各专业的基础平台,教学内容相对稳定,而后两项为应用提高部分,教学内容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二)优化内容结构,开发综合化的教学内容

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多,如何使教学紧跟工程实际发展的步伐,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很快就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这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内容结构应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性,符合认知规律。目前,各种版本教材基本上都将原来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建筑抗震等课程的内容各作为一篇,因而多数学校也按这种结构组织教学。但是,由于这种内容结构是由原来几门课程内容简单拼合而成,并未真正“融合”,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讲授本课内容要重点突出,有针对性。钢筋混凝土结构三大部分主要讲述材料的基本性能、设计原理、基本构件的设计方法和有关构造规定。作为高职学生,重点要掌握基本构件的设计方法和有关构造规定,为此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要讲清楚讲透彻。如受弯构件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及其有关构造规定要着重讲解;而对于材料的基本性能、设计原理则作为一般了解内容,如钢筋和混凝土的基本性能以及受弯构件各个公式的来源等。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内容在实际工程中是否常用做适当区分,例如钢筋混凝土中受弯构件、受压构件,砌体结构中的受压构件等,是工程中的常用构件,上课时重点讲解;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扭构件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部分,砌体结构中的轴心受拉、受剪和受弯部分,在工程中使用较少,上课时可适当简单讲解。所有的知识点最好融入、贯穿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使得学生学习完该门课程后,能够直接联系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运用,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便于增大高职学生就业的优势。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1.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课堂教学应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①课前教师认真备课,教案思路清晰,问题的展开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条件及方法清楚,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②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写读书报告,学生上讲台,课程重点、难点专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地结合起来,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③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和实际工程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混凝土构件时,应结合教室内的梁、板、柱构件进行讲解;在讲到厂房结构的组成时,因为内容较多,虽然课堂上仔细讲解,学生还是难以理解,我们曾把学生带到学校的结构实验大厅(单层厂房结构)内进行现场讲解,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课堂教学的内容,由此可知到工程实地讲解,通俗易懂,使学生有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周边环境建筑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点突出、合理分配课时课时有限。整个课程内容一一讲解是不现实的,也是毫无意义的。由于本课程前述特点,如果将课时前后各章按内容多少平均分配,每章都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泛泛讲解,期待学生自己耗费大量的课前课后时间来理清学习思路和掌握学习方法,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因此,重点内容应该多安排课时进行精讲,比如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就应该是整本书的重中之重。

3.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教学方式上应灵活采用课堂讲授、观看录像、动手实验这几种方式。开课之前带领学生进行认识实习,使学生对梁桥等常见的结构形式和梁、板、柱等常见的基本构件建立了一些初步直观认识。便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基础知识、经验关系的分析、计算公式的建立,必须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对于材料的实际性能特点和构件的实际受力行为,安排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若不能做实验则可以采用播放录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些实验过程。同时把先进的应用软件运用于多媒体教学、实验设计中,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加强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感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四)吸收最新成果

建筑科技发展迅速,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不断涌现,教学中应及时吸收最新科技成果,不失时机地更新教学内容。近年来,我们通过补充讲义等多种形式,及时讲授诸如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平法施工图等新知识,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保证了课程教学内容始终紧跟建筑业发展的步伐,不脱节、不滞后。

[1]彭明,王建伟.建筑结构[M].郑州:黄河出版社,2004

[2]戴芝芬,宋国芳,CAI课件在《建筑结构》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2):124-125

[3]陈翔.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8,34(2):206

[4]刘持林.《建筑结构》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分析[J].商业文化,2008,(7):171

[5]王萍.高职土建类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7

猜你喜欢
构件钢筋教学内容
D10mm热轧带肋钢筋五切分生产工艺开发
山东冶金(2022年1期)2022-04-19 13:40:24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截钢筋
建筑构件
国际木业(2016年8期)2017-01-15 13:55:22
建筑构件
国际木业(2016年12期)2016-12-21 03:13:28
建筑构件
国际木业(2016年3期)2016-12-01 05:04:52
建筑构件
国际木业(2016年1期)2016-12-01 05:04:09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这批没收钢筋该如何处置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