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涛,关 键
周春涛/吉林农业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师(吉林长春130000);关键/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吉林长春130000)。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认为高校毕业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依然不强,要大力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指导。高等学校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负有重大历史责任。同时,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对于地方高等农业院校而言,如何用好政策扶持、整合自身资源、发挥行业优势,进而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必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任务之一。
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为充分吸引、利用政府及社会资源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生充分、体面就业的一个重要举措。高等学校所提倡的创业绝不能是以满足生存为需要的小商小贩、小打小闹,而是志在培养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创业和品牌创业。因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目的也不在于学生毕业之时培养出多少个企业家和小老板,而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品牌强国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现“以创业促就业”为目标,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宗旨,着力把握一个阵地,建强两个队伍,健全三个体系——即牢牢把握课堂教育主阵地,建强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两个队伍,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资源保障体系、质量跟踪体系及评估考核体系,促进创业教育向产品孵化、能力提升和精神培养等具体成果转化。
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九年聚焦“三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2010年11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建设现代化农业是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础支撑,东北地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指导意见为地方农业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和自主创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农业相对于工业、商业等其他行业而言,在创业方面具有门槛低、发展快、项目多、易推广、可操作性强等先天优势,更适于大学生群体。特别是在国家全力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创业项目更是为大学生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机会。因此,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应当努力结合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特色,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及科技成果转化,立足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理论教育基础上,突出创业实践教育,这也是农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真正有别于其他类高校的优势所在。
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是形成和推动创业行为的内驱力,是产生创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对于地方高等农业院校而言,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要突出实践育人在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各省均大力支持高校开展创业园区建设,以吉林省为例,在2011年,遴选了一批首批省级创业园,其中高校创业园区就有6个,政府直接投资200万元,如果能升级为国家创业园,政府年投入经费将达到至少500万元。通过调研,在吉林省,除省财政厅、人社厅外,团省委、科技厅等党政机关均有大学生自主创业专门经费。作为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应当多方凝集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办学条件,对已有教学、科研基地进行改造、提升、整合,打造以孵化出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和品牌,能够开展实习、实训、实践的创业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参与、全员培养和全员提升,达到利用政府及社会资源提升办学能力的目的。在此基础之上,将这些平台整合,形成一个具有整体意义的学校创业园区,同时,将创业实践教育的主战场摆在园区,达到“一区多园、一园多用”的目的。
1.把创业教育有效纳入学校整体人才培养工作之中,搭建并不断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列为学生必选课。努力做到4个融合,即专业课程设置与创业教育相融合,实践教学环节与创业活动相融合,科学研究与创业能力培养相融合,核心价值体系建立与创业精神内涵相融合。
2.在创业教育上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案例式、启发式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创业精神、创业方法、创业过程及创业规律,启发学生创业思路,使学生树立自主创业信心,增强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3.在了解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经验和有效办法基础上,组织编写符合国情、省情、校情的,具有农业高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
1.设立创新创业及就业教育专门机构,跟踪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最新动态及理论前沿,把握宏观政策,形成科研团队,深入开展创新创业及就业教育研究。
2.全面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快速扩充指导教师队伍,采取定期培训、学术交流、主动实践等多种形式,大力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理论业务能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教育服务水平。
3.以“客座教授”等形式积极聘请知名企业家、校外专家学者、创新创业教育权威、成功创业校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风险投资专家。创业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建立校内外、专兼职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团队,开展专题讲座,参与学校创新创业活动,传授创业技能知识,分享创业成功经验,打造互动式教育平台。
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开展学科交叉、专业交叉,组建起自己的科技创新与自主创业团队,通过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极具实战意义的创新创业系列主题活动,在学生中形成一个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群体”,以先进带落后,以创新促发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励,从而激发更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建立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信息反馈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建立创业教育评估考核体系,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建设的目的。对在创业教育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及社会人士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奖励。对大学生中涌现出的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先进典型予以大力宣传,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
吉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是在2006年创办的“吉园创业园”基础上,经过资源整合,于2011年4月正式建立,于2011年12月被吉林省人社厅评为首批省级创业园。学校还成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作为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专门部门。创业园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打造创业实习实训平台、实现以创业促就业为目标,充分发挥优势,多方整合资源,形成了完善的组织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孵化和服务支撑体系。创业园农业行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初步建成了极具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特色的大学生科技创业园。
一是建立了两只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团队拥有校内具有国家创业教育相关指导资格教师5人,外聘专家3人。同时,学校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创业工作,形成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郭庆海教授等大专家为引领,中高级技术职称专业教师为骨干,政府创业管理服务部门领导、成功自主创业校友和社会创业教育机构人员为补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对学生创业项目实施全程跟踪指导。二是建立了完备的创业课程及培训体系,开设了就业创业必修课和农业与创业等选修课,理论课时达38学时,实践课贯穿始终。2011年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讲座近20场,举办创业培训班14期,同时开设了网络学堂,建立了模拟创业实验室,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全面开展创业知识普及、创业政策宣讲、创业项目推介、创业起步帮扶等一条龙服务,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三是打造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创业实习实训体系。依托学校27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29个科技示范区,57个董事会办学单位及27个行业龙头合作企业,44个省、市专家大院,33个新农村建设帮扶点,54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50余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306个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开展科技支农、企业帮扶、社会调查、挂职锻炼等各类创业相关实习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
通过大力开展创业教育,近三年来,学校共有20名毕业生成功创业,其中两人被评为吉林省和长春市高校毕业生十大创业先锋。特别是荣获2007年全国百佳创新单位先进个人、2009年长春市十佳创业青年称号的学校优秀毕业生孙武文,经学校创业园孵化、培训,成功创建“长春博瑞饲料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孙武文成功不忘母校,坚持每年回校招聘,目前已接纳我校毕业生80余人,有效带动了学校大学生就业。
[1]李大胜.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J].成人教育,2010,(2)
[2]盛春辉,刘彦.对构建完善的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
[3]彭云龙.地方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11
[4]戴育滨.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0)
[5]蔡毅强.探讨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8,(4)
[6]谢志远.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本土化实践——以温州大学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9,(4)
[7]尚恒志.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