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 慧
迟慧/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在读硕士(吉林长春130000)。
党的核心价值观,是党的价值体系中最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是党的价值体系的集中反映和最终归宿,是党的性质、宗旨、最终奋斗目标、指导思想最本质的体现。党的核心价值理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解决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调整的根本指针。
具有开放性特征的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人类价值思想优秀成果为基础,而逐渐产生、发展和完善的,它是一种科学的价值观念形态。然而,在继承和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传统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继续坚持弘扬和培育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并以此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性修养和抵御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吸收和借鉴西方价值观的积极方面,如资本主义的法制观念、诚信观念、民主意识和竞争意识等积极方面。吸收和借鉴西方价值观中的一些执政新思想,让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综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调整和完善与党对人才的培养方针、尤其是大学生人才培养战略呈现出正相关。重新确立和调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新中国成立后党一贯坚持的方针。1950年5月,通过了《高等学校暂行规程》,列在高等学校具体任务第一条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被看作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被列在党的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位置。1957年,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2]。党对人才培养方针的全面论述,奠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调整的理论基础,使目标开始由培养革命者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转变。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反复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十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3]至此,党开始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并反复提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4]1989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的讲话中,针对淡化和模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问题再次强调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5]1993年2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6]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高扬科学精神,运用科学的理论和规范去揭示、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规律,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7]科学的目标调整与选择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有力支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有效调整对于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具有积极作用。
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调整的历史可以看出,目标的调整始终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为支撑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实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原则、方法等诸多教育综合发展的结果,而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之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才能得到准确归纳,亦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基本要素。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对应与之相适应的内容、教育方法和原则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保证目标调整合理的前提下,才能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要求,科学地将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以及必要的适用原则分别确定和制定出来。没有确定的目标,这些受目标制约和为目标服务的教育要素应有的作用便难以得到发挥。即目标一旦确立,就成为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轴心和灵魂,不仅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而且从根本上规定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自始至终发挥导向的作用。
[1][2]毛泽东文集(第七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3][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
[5]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7
[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77
[7]刘建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J].教学与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