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特色课程“小学科学课实用教学法”的开设研究

2013-08-15 00:52曹秀菊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教法教学法科学

曹秀菊

(长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31)

21世纪,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由“自然课”转型为“科学课”,发生了跨时代的变化,实现了我国科学教育史上空前的飞跃。从第一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出现,到教学实验,再到普及推广,直至今天的常规发展,共历时10 余年。长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借助这一宝贵契机,为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解决当下的小学科学师资问题,适时地编写特色教材“小学科学课实用教学法”(以下简称“科学教法”),开设特色教法课程,在摸索中前行。新一阶段的基础教育改革,要求高师教育首先进行改革,我院从特色教材的总结和修订入手,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打造精品课程,提升在校学生的科学素质,推动小学科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 科学教育的现状

科学教育与科技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这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体现着综合国力、竞争潜力及国际地位,科学教育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 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情况

国际科学教育因普遍受到各国的重视而迅速发展,并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必修课程,目前大约有140个国家和地区在小学教育阶段开设科学课程,西方国家特别是美、英、法等对科学教育的师资培养相当重视,其中美国具有代表性。

1.2 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状况

我国的科学教育发展比较缓慢,经过了小学自然课阶段于世纪之交与国际接轨。2001年7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一次在中国小学学制中明确设立科学课程,并学习美、法等国科学教育的先进经验,颁布了第一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时至今日,已经步入正轨。社会的迅猛发展要求科学教育培育出高科学素质的人才,因为公众科学素养水平低下仍是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2010年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也就是说,每100人中,仅有3人具备基本公民科学素质,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年前的水平[1],这足以说明我国科学教育的艰巨性和迫切性。

1.3 更新科学课程标准的举措

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10年来的科学教育经验,教育部着手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修订。修订组对全国近万名小学教师、教研员进行问卷调查,广泛征集和采纳各方面的合理意见,组织充分的调研和深入的研讨,于2010年完成《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送审稿)》(以下简称《标准(送审稿)》)[2]。《标准(送审稿)》明确了“教育学也是一门科学”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先进性、继承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在课程性质中全面阐述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性质,突出科学课程在小学阶段的重要地位;将课程理念修订为新六点,全面诠释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程目标中补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内容,全面阐述科学课程的目标;调整内容标准的框架和内容,将“科学态度”渗透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等过程中,不再独立设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增设“设计与技术”内容标准,强化小学技术教育;实施建议部分吸收国际最新共识,更具有可操作性。《标准(送审稿)》的出台,要求“科学教法”立即更新,高师科学教育工作者应率先学习,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与内容,及时更新和完善教育理念,走在课程改革的前面,引领小学科学教育的持续发展。

1.4 部分小学科学教学的窘状

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国际化标准,迫切需要相应的高素质的科学教师,随之出现了严重的小学科学师资不足和现有部分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质偏低的情况,制约着小学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目前小学科学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其一,在职教师转型或转行。各小学原有的自然课教师转型为科学教师,他们科学知识扎实,善于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后,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中坚力量,然而这样的教师为数不多,远远不能满足小学科学教学的需要。大多数科学教师是“半路出家”,没有学过相关学科,没有受过任何专业培训,从其他学科转行过来的教师。其二,职前培养专业科学教师。自2002年以来,全国已有几十所高师院校先后开设了科学教育专业,然而这是一个新的专业,很少有学校专门设系,而是依托化学系、物理系、生物系等管理和教学,国内没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标准,无先例和经验可循,所培养的师资也并非针对小学科学,仍然制约着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补充。

基于这种实际情况,我院积极探索高师初等教育在培养和培训小学科学教师、发展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有效作用,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开设“科学教法”特色课程,编写和修订《科学教法》特色教材,努力提高师范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培养出具有科学课教学能力的、一专多能的、达到零磨合期的“复合型”小学教师。

2 “科学教法”的实施

2.1 教材的编写

目前,关于小学科学教法课程、教学的教材不是很多,它们侧重于科学本质的理解、科学思维的形成,突出理论性表述、知识性介绍,或进行单一的案例枚举、程序罗列,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影响在校学生对科学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把握。我们按照初等教育师范生的实际需求,并结合我院的整体教学改革和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编写了关于“小学科学教学法”的特色教材。经过走访一线小学科学教师做调研,与资深科学研究员进行探讨,精心选择教材内容,安排教材体系。教材按照“出示学习任务——提出讨论问题——展示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延伸学习理论——实战训练指导”的体例编写,侧重于教学实践,突出体现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能够根据学习任务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在进行大量的案例分析学习后,逐渐形成理论网络,经过层层深入的实战训练,逐步提高教学能力,恰当地把握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力求在学习与教学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相通的桥梁。

2.2 课程的开设

学院开设科学教法课程,使用“科学教法”特色教材,使得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施教者,还是教材的编写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科学教法作为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辅修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学科学教育,形成小学科学的课程理念,了解小学科学的课程性质,能够独立进行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初步掌握其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能力与科学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小学科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21世纪的“复合型”教师。

科学教法课教学依照特色教材的体例展开,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与小学科学相照应的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教学活动主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他们主动接受学习任务,主动接受案例、获取学习材料,主动思考和讨论,上升为理论研究,自主构建理论知识体系,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形成多维互动的良性循环。教师由“教员、演员”转变为“策划者、导演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和服务者。学生由“观众、听众”转变为“演员”,甚至是“编剧”。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链接”的推荐进行课外学习,教师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设置有梯度的教学目标,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知识上、体验上的满足,每一位学生都达到能力上、方法上的提高,真真切切地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此外,教学还辅以讲解、实验、实训等形式。教师的必要讲解是学生学习的有益补充。实验是科学课程的特点,是探索客观世界、进行科学学习的手段。实训是从理论到实践、从看到做、从学到用的必经环节。

2.3 管理与考核

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就业愿望和兴趣爱好等因素,自愿选择本课程的学习。鼓励理科基础好,动手能力强,对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自然学科有兴趣,将来愿意到小学从事科学课教学的学生选择本课程的学习,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动手实践的机会。

学生的学业成绩考核采用百分制,由两部分组成,即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考核的形式多样,平时成绩侧重于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程度、动手实践能力、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测试及出勤情况等;期末考试的形式可以是笔试、实验技能验收、讲课达标等;实验技能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常用实验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常见小学科学教学相关教具与学具的制作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可以比较全面而客观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3 “科学教法”的效果

梁启超曾提出“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作为摆脱“教员”角色的我们更应明白这个道理,要做成功的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科学教法课在我院已经连续开设5年,从教学效果来看,至少得到以下认同。

3.1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成为科学教法课的常规教学法

学生在课堂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位学生都能够从已有经验出发,将自己的理解与他人分享,通过交流讨论达成共识,构建和健全自己合理的知识体系。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平等和互动的关系,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思维、发挥潜能,为将来自己成为“策划者、导演者”奠定基础。

3.2 科学教法课成为初等教育学院独有的特色课程

初等教育学院本着服务于小学教育的办学宗旨,为小学输送“零磨合期”和“一专多能”的合格教师,整合课程体系,开发实用课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学教育学科教学法系列,包括小学语文实用教学法、小学数学实用教学法、小学科学课实用教学法、小学英语实用教学法、小学思想品德实用教学法。小学科学教学法的开设,丰富了小学教法课,与语文教法、数学教法等并行,构成了完整的小学教学法体系。学生在主修自己方向学科教学法的同时,兼修科学教法课程,形成小学科学课程理念,基本掌握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胜任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为自己的就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3 普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它综合了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师范生在教法课学习的同时,会自觉地重温科学知识,完善科学知识体系,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思维,养成科学态度,具备基本的科技能力,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达到“增强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国家公民的科学素质标准,扎扎实实地贯彻国家于2006年发布的旨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的精神和要求[3]。

3.4 促进教法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编写“科学教法”教材、任教“科学教法”课程等系列特色课程工程,也为教法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搭建了平台,使教师的工作始终保持动态和拓展,能够最先学习到教育新政策,领会教育新精神,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知识网络,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率先走在国家教育改革的最前列。高师院校开设“科学教法”特色课程,是当前小学科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科学教师的素质是科学教育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在新课程背景下积极探索和开发有效的课程,能够持续地向社会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新型教师。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发布[EB/OL].(2010-11-25)[2013-06-10].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473/n35518/12451858.html.

[2]韦钰.十年“做中学”为了说明什么[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81.

[3]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EB/OL].(2006-03-20)[2013-06-10].http://www.gov.cn/jrzg/2006-03/20/content_231610.htm.

猜你喜欢
教法教学法科学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科学拔牙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