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一峰
网络受众主要有以下分类:
(1)纯信息网民。主要以中年低网龄的人群为主,他们对网络的了解不深,只会或者只愿意简单看看新闻,查找工作相关的信息。
(2)纯沟通网民。以青年为主。网络在他们只是一个交流的工具,上班代替电话进行聊天,工作时使用电子邮件。
(3)基础网民。这是网民的典型代表人群。其中低文化程度的人群以网络聊天等沟通行为为主,偶尔使用信息获取;本科学历的高文化人群,主要以电子邮件、工作相关的信息获取为主,他们是属于网络和工作关联度比较高的一群人。
(4)纯娱乐网民。以青年男性为主,使用互联网和工作基本没有关系,上网基本上是兴趣导致,主要以娱乐、沟通为主,信息获取为辅。
在上述分类中,不难发现在网民素质较高的一群人中,自我需求比较清晰大多可以主动寻找相关信息。而这一类人最喜欢访问的网站就是博客网站。
博客这类新生事物一经出现就引起巨大反响。博客正式进入人们的眼中始于2002年木子美的一篇性爱日志,这篇日志使得博客这个新生事物第一次登陆中国。之后博客的发展势如破竹,在2005年达到极致,几乎人人都有博客。博客已经成为流行时尚的代名词。2006年通过网民注册的博客超过3300万,这一数字令人叹为观止。此时博客作者的数量有1745万,其中较为活跃的作者有769万左右。当时的中国网民数量约为1.2亿,也就是说,在所有上网的人中,大概有60%的人浏览过博客,博客的读者达到惊人的7000万。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一款网络应用如此的受人追捧。
博客是Blog的中文译名,在台湾叫做部落格。Blog是一个易于使用的网站,您可以在其中迅速发布想法、与他人交流以及从事其他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博客的产生完全是基于web2.0的出现而活跃起来。Web2.0 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 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
博客兴起的本质在于创造了一个不同于现实的新的生存空间,在这个空间被社会压力束缚的人们可以重新认定自我。博客在诞生之初就迎合了大众苦于寻找一个闸口来宣泄、发表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看法的需要。博客利用其特有的开放性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的博客网站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比方说中国博客网,作为木子美的第一篇博客的发布网站,其业界龙头老大的地位无人撼动;还有就是博客中国,由号称中国博客第一人的方兴东博士创办,也是影响深远。这些网站毫无疑问是中国博客网站的“领头羊”、先行者。无论是功能的完善、用户的数量、内容的多样化都是其他网站无法企及的。
如新浪博客、天涯博客这一类网站。不同于早期的专业博客网站,他们没有追求高大全的网站功能,而是找准定位,发挥自己门户网站的优势。因此门户网站博客的发展速度丝毫不逊色于那些专业网站,其原因就在于他们不与专业网站拼内容的全面而是走精而专的路线。如新浪博客抓住人们对于名人生活的猎奇心理,开发出名人博客这一块金字招牌,吸引了不少眼球,赚足了人气。而天涯博客则是仔细挖掘天涯论坛用户的内在潜力,分析用户的特征,利用用户文化程度高的特点,博客文化气息十足,表现了不一样的品位格调。人民网博客则是立足于中央传媒的优势,通过重要嘉宾、委员的专业点评,给予网民不一样的专业熏陶。
这一类博客网站舍弃了五花八门的门户,转而做某一特色的博客,如和讯博客旨在为网民献上最新的财经信息;土豆网专注于拍客的视频上传与分享。这些博客网站由于有固定的用户群得以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获得一席之地。
如今的网络环境瞬息多变,受众的不断分化需要博客网站更加清晰的定位。在未来的网络竞争中只有那些利用前沿技术以及创新思想的网络运营商才能独占鳌头。
[1]巢乃鹏.网络受众心理行为研究[M]. 新华出版社,2002.
[2]黄嵩.中国博客媒体的商业运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