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审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导向作用——以重庆市高校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为例

2013-08-15 00:54:42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职称高校教师重庆市

钟 昱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人事处,重庆400067)

职称评审是现阶段对于教师学术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全面评价,也是激励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方式,对于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开发、学术梯队的调整与改善起着较强的导向作用。尽管目前我国已有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但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仍暴露出许多不足,如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硬指标轻软指标,评审条件缺乏有效的量化,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审过程人为因素严重等,影响着职称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和公平性。近年来,重庆市在改革高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步修订职称评审条件和细则,完善评审过程和体系,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值得我们思考总结。

一、近年来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创新之处

(一)评价内容更趋科学

一是强调教学的中心位置。重庆市高校职称评审工作中,努力“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把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作为重要制度”[1]落到了实处。长期以来在高校职称评审中,与科研相比,教学因为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而备受忽视,导致高校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倾向,很多教师不愿承担教学任务。因此,近年来重庆市职称评审的导向是重新确立教学的中心位置。首先明确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把为本、专科生授课,每年须完成的教学工作量,近三年的课堂评价作为晋升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必备条件。在材料审核中,严把教学数量和质量关。其次是在2009年颁布的重庆市高校各系列职称评审条件中,都将“教学条件”单列出来,建立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等效评价机制,教学成果奖、教改项目、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等在专业技术资格评聘中与科研成果、科研项目一视同仁,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第三,在近几年的职评中,重视教学还包括充分考虑教师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将辅导学生参加考级考研和各级各类竞赛获奖作为重要的参考方面,全面考察教师的师德师风、年度考核、工作实绩等。

二是鼓励科研创新。高校教师作为高素质的人才,是国家的科研主体。每年我国高校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是很可观的,但具有原创性和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却很有限。教师缺乏科研创新的激情,创新能力低,造成了“学术贬值”。职称评审应该成为高校教师科研创新的重要外部激励机制,比如重庆市高校职称评审条件中明文规定“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创造性成果,或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在各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可给予破格或者优先。此外,逐渐重视专利、软件著作权、艺术创作等创新成果的认定,尤其重视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投入生产应用的情况。对于各类教学科研项目,主要是看其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是否产生较大经济社会效益,是否有利于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突出服务社会。重庆近几年的职评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全面融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践,为产业结构优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因此鼓励教师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学、研结合,对长年为欠发达地区提供科技服务,切实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并取得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校教师,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可适当放宽条件并给予优先。[2]尤其提出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

(二)评价体系更趋合理

一是建立分类评价机制。根据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不同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起草了各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相应评审条件,作为学科组评议的主要参考依据,使评价标准更趋合理。对于本科院校,主要强调教学工作和学术水平、社会服务。对于高职院校除强调教学工作外,还强调实践技能、实训经历等,要求申报人员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和相关专业的行业、技术或工程实践经历,对实习带队、技能训练或带队参赛的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倾斜。为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来渝工作,还根据重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重庆市海外留学回国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认定办法》和《重庆市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办法(试行)》,为特殊人才开辟了“绿色通道”。此外,2011年开始,重庆市在民办高校中积极推进“高校职称评审开放计划”,鼓励有条件的民办高校申请中级职称评审权,拉通了公办、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评定标准,促进优秀人才向民办高校流动。

二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2011年颁布的《重庆市职改办关于加强我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诚信体系建设的通知》,提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健全完善了诚信承诺制度、学历查询认证制度、学术论文检索审验制度和评审公示制度,建立了科技成果目录检索库、职称证书查询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诚信档案库以及申报评审责任追究制度,对申报者及其所在单位、各级主管部门和职改部门、评委会工作人员和评审成员责任落实,实行“谁审核,谁签名,谁负责”制度。[3]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从严治理诚信不良和学术不端行为,是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深化职称改革,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营造求真务实道德风尚的重要举措。

三是完善评委会自身制度。近年来,重庆市高评委不断整合专家资源,变革专家组成形式,打破地区、行业、部门和所有制障碍,择优吸纳办事公道、群众公认、业务精通、廉洁高效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按照专业化组建、同行评议和“超员配置,随机抽评”的原则,组建全市教育系统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专家库。近年来在评委会组建过程中,体现出“重视中青年专家,增加民办高校专家,控制行政领导人数,吸纳一线专业人才”的趋势,这些都进一步提高了职称评审的社会化程度和公信力。从操作层面上,教委重新采集各校推荐的高评委、学科组专家信息,录入,在市教育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监督下从电脑中随机抽取专家名单并直接通知专家本人,改变了以往与学校人事部门联系的方式,也尽可能地避免了过早泄露专家名单可能造成的人情评审因素,做到更加公平、公正和公开。

总结近年重庆市的职评改革工作,可以说职称评审充分发挥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杠杆作用,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设中。重庆市高校强调“教授上讲台”为本科生上课,巩固教学的中心位置,鼓励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主持、参与国家基金数、在国家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等都逐年上升。但从把重庆打造成为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这个高度来讲,职称评审科学化合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对高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正确的职评导向

高校职称评审工作本是对教师实现分类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目前职称上附加的东西太多,如工资、福利,甚至住房,必然导致人们对职称的过分关注追逐,从而使职称的本来含义发生了扭曲。可以说,现在高等教育中出现的急功近利、学术泡沫、抄袭剽窃、学术不端等现象与职称的功利化不无联系。因此坚持正确的职评导向,就是要把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与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与提高教学质量结合起来,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就是要树立一种正确的人才管理理念,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应该使敢于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敢于技术创新并取得创新成果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肯定那些在教学科研岗位上踏实工作,潜心科研,发表有价值科研论文的教师。“在高校构建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社会公认、公信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制,是最大限度利用职称评价和职务聘用手段管理与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4]这样的职称评审,才是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学习技术,钻研业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二)力求职评工作的科学化

一是要进一步落实分类评审的原则。对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有更明确的定位和要求,同时按照各系列的不同目标,重新设计制定教管、实验、学生思政等系列考核内容,做到各有侧重。二是处理好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关系。职称评审主要是对教师劳动成果的考评,能够量化的因素要定量分析,以便于比较以及防止过多的人为因素。但是对于教学效果、专业水平的评价既需要量的考量,更需要合理的质的评价。三是要增设实验系列正高专业技术资格。目前重庆的实验系列只有高级实验师,对应副高级职称,很多优秀的实验人员评正高只能转评为其他系列的职称,实验系列队伍人才流失严重。从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角度和博士引进到实验室工作的现实来看,高校增设实验系列正高级刻不容缓。四是要精简参评材料,要求参评者提供的材料进一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比如浙江从2005年起,已经要求申报者的教学科研理念从重视数量向重视数量与质量相结合转变。论文由无数量限制到申报正高限填8篇,申报副高限填5篇转变,引导教师更加注重研究的深度和层次,有效减少了低水平文章、课题的泛滥。

(三)加强职称聘后管理

长久以来,在国内大部分高校中,很多教师在取得了既定的高级职称之后,明显缺乏进取心和积极性,教师职称几乎成为了一种“终身制”。那种一旦评上就安于现状,能上不能下的现象,造成了真正人才的流失,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师队伍的优化与稳定。“在教师职称评审体制中,职称评定仅仅是水平评定,没有有效的岗位限制和科学的考核,只要不犯大的错误,一般就不会被解聘,造成了教师职务的实际的终身制。这种只管职称评审,不管职务职责的体制是权力与责任的不对称,必然造成职称的异化。”[5]因此职称评审必须结合岗位的动态管理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引入竞争、激励和淘汰机制,也就是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岗位聘任制度。重庆市已经在2009年开始了这一方面的探索,按照“科学设岗、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原则,力争把最合适的人选聘任到相应岗位。同时,加强聘后管理,按照岗位职责和聘用合同规定的目标任务,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考核指标,加强对受聘人员的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晋升、续聘、低聘、解聘的重要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

[2]重庆市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教支医选派管理暂行办法[Z].渝人社[2009]23号.

[3]重庆市职改办关于加强我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诚信体系建设的通知[Z].渝职改办〔2011〕122号.

[4]孙文胜.高校职称制度改革刍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3),

[5]韩明.从职称评审看高校“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成因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0,(3).

猜你喜欢
职称高校教师重庆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蜜蜂杂志(2022年5期)2022-07-20 09:54:06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蜜蜂杂志(2022年3期)2022-05-23 05:11:42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24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职称
草地(2014年1期)2014-12-09 03:17:25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0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