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初探

2013-08-15 00:52彭茂红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新入行为习惯习惯

彭茂红

(云南师范大学 科研处,云南 昆明650500)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也是幼儿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强调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有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害。”从这句话不难看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新入园幼儿年龄小,还没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因此,本研究将从幼儿良好行为培养的必要性和策略出发对其进行研究。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新入园幼儿

本研究中新入园幼儿指刚入园两个月的幼儿。他们对幼儿园还不熟悉,经常哭闹,还没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1.2 行为习惯

从辞源上看,习惯最早也写作“习贯”,有两种基本的含义:一是指习于旧贯,习于故常。《汉书四八·贾谊传》中记载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二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生活方式。陈会昌教授认为:“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行为动作。”张雨青副研究员认为:“习惯是一种典型的行为方式,就是比较典型的、有倾向性的行为特点。”王健敏博士认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也就是稳定的行为、思维模式。”《心理学大词典》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或者说,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一种行为方式。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

2 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必要性

2.1 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减轻家长的负担

我国对幼儿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与社会教育三个方面,而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先导和准备。现在许多家庭都是双职工家庭,家长忙于工作,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家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有些家长显然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新入园的幼儿大多是3岁左右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中经常可以看到,新入园的幼儿需要教师喂饭、帮他们穿衣服等现象。这是由于幼儿在家中已经形成这样的习惯,这不仅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而且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自己吃饭、穿衣服等,并逐渐形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一些家长减轻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负担。

2.2 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教师开展日常教学活动

新入园的幼儿由于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经常出现哭闹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同时幼儿的这些不良情绪还会影响到其他的幼儿。在幼儿园中,经常看到大多数新入园的幼儿会一起哭闹。这是由于新入园幼儿年龄小,彼此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感染。而且大多数新入园幼儿还未形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洗手的时候不排队、吃饭速度太慢或自己不会吃饭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进行。只有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才能进行正常的日常教学活动。一旦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对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大有帮助,使教师可以更加专注于教学活动,而不是幼儿上课的习惯问题。因此,对新入园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2.3 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由于家长的不重视、父母的过分溺爱或父母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幼儿有着挑食、乱扔果皮纸屑、说谎等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培养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利于幼儿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的健康成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包括良好品德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卫生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心理方面主要指良好的品德习惯。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培养幼儿的信心、独立性、坚持性、积极向上、诚实等良好的品质,可以为将来造就守信用、讲道义、勇于进取和富有开拓精神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从生理上讲,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但也是十分娇弱的时期,如不养成讲卫生、爱清洁,有规律的良好生活习惯,就会给身体发育带来危害,影响身体的健康成长。

3 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

3.1 教师必须教导幼儿区分正确与错误的行为

纵观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已经开始发展,肢体活动趋向随意、准确、灵活。因而学前期是儿童学习各种技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劳伦斯称其为“印刻期”,也称为敏感期、关键期。儿童心理学家将劳伦斯的这一理论引入儿童心理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也存在关键期。关键期的儿童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时期的幼儿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极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形成一些“定型的概念”,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但幼儿知识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学好学坏都在无意识之中。因此,在对新入园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时,教师应该首先教导幼儿区分正确与错误的行为。

在培养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时,要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新入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通过给新入园幼儿讲故事,让幼儿知道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和应该怎样做,使幼儿初步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在幼儿园中,教师还要懂得抓住时机进行正面教导,有时幼儿的行为是错误的,如果教师当时忽略了幼儿的这个错误的行为,没有进行及时的教育,这样也十分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2 利用教师和同伴的良好行为为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树立榜样

现在的家长都非常注重幼儿的智力开发,身体的健康成长、琴棋书画的学习,而忽视了孩子良好卫生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的养成。他们认为,培养学前期儿童良好行为习惯为时过早。于是不难在身边看到幼儿吃饭挑食、偏食、满口粗话脏话等各种不良行为习惯。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进入到幼儿园不仅会给其他幼儿带来不好的影响,同时也会给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带来影响。因此,在幼儿园中应为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树立榜样,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实践证明,幼儿容易受他人行为特别是那些他们尊敬的人的行为影响,比单纯的行为强化影响要大得多。幼儿更多地倾向于注意成人在做什么,而不注意成人在说什么,所以榜样有启动、控制、调整、矫正幼儿行为的作用。榜样可具体地让幼儿直接感知,并对榜样产生崇敬心理,产生学习和模仿的愿望,而教师和同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最接近的人,往往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首先,教师的形象在幼儿心中是伟大而神圣的,是幼儿模仿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他们都看在眼里,印在脑中。有些教师在教育幼儿的时候要求幼儿该如何做,可是往往自己却没有做到。这些行为一旦让幼儿看到,幼儿就很难根据教师的要求去做,所以教师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其次,优秀的同伴对身边的幼儿有很强的带动力。有的小朋友在吃饭的时候总是东看看、西看看,吃得很慢或者不认真吃饭。这时,如果教师随机表扬吃饭认真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就会默默效仿,专心吃饭,希望自己也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同时,教师对于有进步和改正了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给予及时的表扬,不仅给其他幼儿树立了榜样,还可以使进步的幼儿和改正了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肯定自己,巩固效果。

3.3 教师应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使之持之以恒

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而且还要使之持之以恒。

培养习惯的第一个月至关重要。对于幼儿来说尤其如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许多小事积累培养,训练得来的。在每一件小事之中都有持之以恒的规范要求,这应贯穿于幼儿成长的全过程。一般在孩子出生后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游戏,为以后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2~3岁的幼儿,应强化模仿、学习,以行为主,以理为辅。3岁以后的幼儿则行教并重,训练兼顾。新入园的幼儿一般都在3岁左右,对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就更要注意其方法。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需要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反复训练尤其重要。新入园幼儿对于幼儿园的生活还不熟悉,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幼儿一般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教师就要有意识地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玩过玩具后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玩具柜的好习惯。

3.4 利用家园合作的途径,使教师与家长在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态度上达成一致

教师与家长在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态度上达成一致,对于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园合作就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始终保持一致,不能朝令夕改、虎头蛇尾。如果教师与家长在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上脱节,就会令幼儿不知道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最终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部分幼儿在家中什么事情都要父母帮忙做,对长辈不礼貌,但是在幼儿园里却自己认真做,对教师很有礼貌。这时家长应与教师多联系、配合、同步施教,则可以帮助幼儿更快更有效地形成良好习惯。

家长与教师的联系有着多种形式,如家庭教育讲座、家长会、辨析评论会、父母沙龙和家长园地、家长小报以及开放日活动等。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在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态度上达成一致。

家庭教育讲座是通过请儿童保健专家、心理学家、教育专家开设讲座向家长介绍学前教育的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对于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园可开设家庭教育讲座,由教师或园长主讲。通过这些家庭教育讲座改变一些家长的错误想法,提高家长的育儿素质,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教育讲座中,教师应对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不良行为习惯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家长在家中应如何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等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在实际生活中,针对新入园幼儿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家长也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讲座进行交流,找出解决的办法。这样,教师和家长就能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园里常用的与家长交流的形式是家长会。在家长会上,通常教师先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和平时对孩子提出的一些近期目标,然后再针对每个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评述。对存在问题的幼儿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形成各个教育环节的一致性。幼儿在入园前,教师可以召开新生入园家长会。在家长会中,教师可以对家长说明幼儿入园后要学习的良好行为和习惯,请家长在家中教导幼儿,以便幼儿进入到幼儿园后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另外,教师对新入园幼儿还不是很了解,家长会的召开对于教师了解幼儿有着直接有效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了解新入园幼儿在家中的生活习惯及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求家长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持,取得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有利于新入园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渐进性、反复性决定了幼儿行为需要成人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教导。只有家园密切配合,拧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对幼儿产生强大的影响,促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4 结语

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还对家长和教师也有所帮助。对于新入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老师的教导,还需要教师与家长合力。

[1]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3]王聘珍.大戴礼记·保傅[M].上海:中华书局,1983.

[4]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彭德丽.浅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J].贵州教育,2004(1).

[7]叶文香.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07(4).

猜你喜欢
新入行为习惯习惯
新入职幼儿教师安全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新入园幼儿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