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姬,曲俊华
在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学生自身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广东金融学院2010级本科生作了一次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抽样问卷调查。调查报告分为三个部分:调查概述、调查结果分析、工作对策与建议。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在我校2010级本科生展开,涉及的专业有会计、金融信息管理、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应用心理学、行政管理等,调查了以下6个方面的情况:学生对自我的了解;学生对专业及职业的认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学生对职业生涯指导服务的要求;毕业去向选择情况;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评价。共发放问卷1100份,收回问卷936份,其中有效问卷876份,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统计意义。
客观认识自我,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等是职业生涯规划最基础的工作。了解自我有助于制定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决策。根据调查的数据我们看到,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是“了解”的,说明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之后,学生对自我认知比较清楚;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及竞争意识,对于创新意识则感到稍欠缺。
对本专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仅有3.5%的学生“非常了解”,43.8%的学生 “了解”,还有50.4%的学生 “不是很了解”,对专业发展的不清晰应该引起系部的重视;在对自己将来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是否了解的调查中,仅有4.1%的学生“非常了解”,41.7%的学生“了解”,还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是很了解”,“对自己最喜欢的职业”及“对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发展计划”,“不是很了解”的分别占了“41%”、“45.3%”,这说明学生对职业环境了解欠缺,要继续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及职业探索活动。
根据“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的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重要的,但对于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非常了解”的学生只占了“2.7%”,还有“43.2%”的学生“不是很了解”,虽然如此,还是有“42.3%”的学生认识到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更多地应来自于“自己”,要靠个人主动来完成。由此可知,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可度较高,但实施效果和技能还有待提高。
有将近八成的学生希望能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讲座或接受这方面的指导,说明还是比较关注自身的发展,渴求能得到相关的辅导及服务;有近一半的学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表示满意,依然有37.5%的学生认为 “一般”,说明该项服务已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还需继续加大力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86.4%学生愿意接受职业测试;在接受职业辅导的途径调查中,61.8%的学生愿意接受面对面的职业辅导方式,说明学生还是希望能得到直接、有效、互动性强的辅导方式。
关于毕业去向选择,调查发现,78.2%的表示毕业后将选择就业,只有12.8%的学生会选择考研,这与我们学校一直保持良好的就业率有着很大的关系,良好的就业形势为学生的职业选择增强了信心;有42.1%的学生在大一时就确定了自己毕业后的选择目标,这也说明了尽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问及是否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计划时,51.6%的学生“不是很清楚”,这说明学生对职业选择还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我们还需要提高大学生的理性认识。
按照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高教司[2007]7号)文件精神,我校从2010级新生开始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了大一全体新生的必修课程。在对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前后对比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此课程学习之前,有九成的学生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学习该课程,有85.6%的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是“比较了解”的,甚至有73.6%的学生会建议身边人要从低年级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说明学生对该门课程有较强的认同感。
对于课程内容,有近九成的学生表示感兴趣;并对本门课程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有22.5%的学生表示“很满意”,也有60.8%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任课老师的用心教学与辅导增强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满意度,同时说明了开设此门课程顺应了学生的现实需求,在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针对调查的结果与分析,本文提出相应的工作对策与建议。
针对学生自我认知较好,但对专业发展及职业环境了解欠缺的现象,我们认为,在将来的工作中,学校要拓宽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及职业探索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生对职业环境的了解。
讲座。如邀请相关专家开展“与就业有约”、“与工作有约”等系列讲座,给同学们展示不同行业的市场定位、发展前景、经营管理战略思想以及从事该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等,使学生尽早认识该行业的情况和发展前景,尽早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定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专业实习。可建立多方合作的实践平台,大力建立相关的专业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基地,组织和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到相关工作岗位去锻炼,加强和引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
校友合作。校友是我们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很重要的资源,特别是其中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经历和经验对在校大学生非常有说服力,我校成功举办了数场“金子之光”校友报告会,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校友报告会与课程内容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此外,校友创办的或任职的企业也不失为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
针对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可度较高,但实施效果和技能还有待提高的情况,我们认为,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通过系统的教育与管理,帮助学生提高相应的知识与能力。
明确课程指导思想。高校应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改变过去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以职业生涯教育为突破口,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坚持以学生成才与发展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本;以课程化和学分制为手段;以第一、第二课堂为阵地,深入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
保障师资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高校应大力培养一支既有本学科学术素养,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实施职业规划培训师工程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资格制度,即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教师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制定能够体现该课程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制度,做好相关教师资格的准入制度。
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职业生涯规划要从学生入学就开始,把入学教育视为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端,以此为起点,贯穿大学整个过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各年级重点突出。例如对于大一的学生,主要通过课堂学习以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一般理论及概念,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规划;对于大二的学生可以定位在自我认识的关键环节,侧重职业素养的训练与提升;到了大三,则应对感兴趣的职业和职业领域及市场有正确的分析与引导,可以通过讲座,实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特征,并能根据个人的特点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完善;进入毕业班,生涯规划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收集、管理和使用就业信息,如何掌握求职择业的各种技能技巧,以及相关就业政策的了解,这样可以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在求职应聘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职业目标。
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评价体系,既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状况进行测评,也对教师教学中是否渗透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进行考核。学校应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发展状况进行测评。测评包括全程测评、阶段测评和跟踪测评。
全程测评。每学年的第二学期,测评学生的职业成熟度以及职业生涯发展所要求的重要素质和能力,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以此鉴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总体成效。我们可以教材配套的《我的大学生涯手册》作为载体,建立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实行全程化的教育与管理。
阶段测评。在一个主题职业发展训练结束后,对参与此项目的学生发放主观反馈和心理量表,评估学生在该系列培训活动中的收获和进步。例如通过学生对行业发展的调查或者是开展模拟招聘等主题活动,评估学生的表现与收获。
跟踪测评。将用人单位在学生实习和正式工作期间对其本人的最终评估以及学生职业生涯初期的职业选择满意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实习生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实习生和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对职业发展态势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化的调研分析,并将这些信息及时汇总,反馈给教学、管理等部门,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等的有效改革。
[1]蔡荣生等.中国人民大学2007级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
[2]吴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
[3]甘寿国,蔡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究[J].高教探索,2007
[4]付孝莉,梁建春.重庆市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7
[5]何苗等.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定位研究[J].高教探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