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豫剧发展看河南如何加快文化产业建设

2013-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豫剧河南文化产业

尚 丹

河南地处中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提出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同时,也提出要建构具有特色的文化支撑体系。豫剧,又称河南梆子,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作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支柱,豫剧不仅彰显着中原文化的“中和”思想,而且其发展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河南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及趋势。在新媒体时代,以豫剧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如何发展,发展过程中遇到哪些瓶颈,以及如何结合政策,对这种文化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对策,这不仅有利于挽救豫剧文化,而且有利于推动河南文化产业建设,从而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

一、豫剧的文化内涵

从地域分布上看,豫剧是仅次于京剧的最大剧种,承载着中原区域文化、名流名门文化、英雄豪侠文化等,丰富的文化承载量成为河南文化发展的基石,是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

笔者以为,农耕及工业时代,受制于传播技术的障碍以及娱乐形式的单一性,豫剧文化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聊以慰藉的精神产品。但是随着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传播技术不断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娱乐形式呈现多样化及多元化,人们所需求的信息以碎片化、快读的形式呈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豫剧文化因为内容老套陈旧,作品依旧停留在数年前,多反映儿女情长、家长里短、老中国的故事等,不能有效反映广大群众生活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根据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的调查和统计,截止2010年12月,豫剧当前在全国共流布13个省份,拥有国有专业豫剧表演团160个,民营团体近400个,较之20世纪90年代,无论是流布省份还是国有豫剧表演团体,数量均有所减少。豫剧处于成熟期转向衰退期的环节,主要原因既有文化产品其自身特点和局限性的因素,同时也有对这种文化产业管理水平和创新的因素。

二、产业性转型中豫剧的发展瓶颈

在文化经济时代,豫剧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由精神性向产业性转型,从理论上讲,这次文化转向是具有自下而上的自觉特征。由于起步较晚,豫剧的文化发展还多停留在传统传播手段以及一般剧场演出阶段,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竞争力弱,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诸多问题。

(一)缺乏受众意识和市场意识

受众意识是一切艺术从精英文化走向大众文化的动力,是市场化需求在人们思想上的内化。从内容上看,纵观今时今日的豫剧,大多停留在反映政治、名流名门、家长里短等,乏善可陈,被普通百姓叫得出名字的豫剧仍然限于《朝阳沟》《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传统剧目,反映我们当前这个时代的作品却很少,因此逐步沦为曲高和寡的边缘文化,造成内容与时代脱节的尴尬局面。从管理体制上看,文化产业的管理仍然多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演出剧目也以红头文件为主要依据,政府出资专门供养某些省级剧团的局面并没有随着中国入世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因素就是豫剧从业及管理者缺乏受众意识,无视普通百姓的需求,不能及时迅速地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做出及时回应。

(二)产品价值链出现短板

河南近几年贯彻《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用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对文化建设提供了诸多政策支持,但现状是很多剧团推广制作剧本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实行“短平快”的战略技术,根本不注重所打造出来的产品品牌及其衍生品的价值开发,既没有在内容和形式上对文化产品形成一系列的整体研发,也缺乏针对不同的生命周期采用不同的策略,适时开发、扶持新产品。

(三)缺乏有效的宣传平台,与新媒体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

豫剧的扩散方式以区域发展为契机,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承,搭建“戏班子”进行舞台表演。随着传播手段日益先进,豫剧与电视进行“联姻”诞生了《梨园春》,该节目曾创造了收视率奇迹,实现了某种程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收”。但是在新媒体时代,这种表现形式仍然缺乏有效的传播,《梨园春》仅仅局限于河南电视台,推广全国的力度并不大。换而言之,豫剧仍然缺少出口,缺乏高起点的播出及传承平台。同时,在网页的视频中我们很少搜到有关豫剧的MV、动画等,以豫剧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传播渠道仍仅仅停留在小范围的剧场以及露天戏台,并没有形成与多种传播渠道的紧密互动,其产业发展也没有搭上以“央视”为代表的传统权威平台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传播平台的顺风车,这一瓶颈代表了河南文化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三、以豫剧为代表的河南文化如何突出重围

豫剧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上述瓶颈,突出重围的关键在人。文化产业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人性深度、艺术境界、思想高度、价值追求是文化吸引力、文化感染力、文化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因此,针对河南豫剧出现的种种状况,我们有必要增强创新意识,跳出“怪圈”,寻找出路。

(一)政府实现角色转换

政府作为推动者与引导者,要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界定好自己的权限,由全知全能、无所不揽的角色转化为服务型与监督型并进的角色,改变“一剧独大,体制内外有别”的局面,对于国营剧团实行企业化改革,自负盈亏,改变其“吃皇粮”的经营方式;对于民营剧团的扶持并非“一视同仁”,而是根据其发展规模及市场占有率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扶持策略。同时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应该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并层层推进,比如:投入资金、提供政策支持、设立专项委员会评审等。以资金投入为例,2007年河南省政府在文化产业方面的投入达到106亿元。

(二)“打铁还需自身硬”

文化产业自身如何改革创新是越过屏障至关重要的途径。文化创新既是文化走下曲高和寡神坛的关键点所在,也是应时代之要求,同时还是市场的需求。和国内湖南、云南等地相比,河南的文化资源并没有被最大限度地开发,内容单一老套,比较陈旧,不能有效地传达时代的声音。改革要从根基改起,从内容生产、传播表演方式、唱腔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

1.在内容方面,豫剧从某种程度上是中原地域文化的产物,对应着河南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和特定审美观念,与河南本地的民众群体有一种亲切的心理依存关系。随着国际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麦克卢汉曾预言的“地球村”也正在成为现实,因此,豫剧的发展要从内容上进行改制,不仅结合当前时事,同时与西方文化进行沟通交流,片面强调脱离物质基础的高雅并不利于豫剧的传承及发展,只有真正引发群众共鸣感的作品才能流传。同时,豫剧复杂的唱腔也是不利于其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一个“啊”字甚至能唱30秒,在传统的豫剧唱腔中加入流行歌曲的发声方式,同时根据音乐的要求将曲调尽量简单化,这不失为一种顺应时代潮流、对豫剧进行创新的发展。

2.在表演形式上,传统的剧场及露天演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挑剔的审美趣味。因此,豫剧的审美不仅集中于演员的服饰、造型、唱腔等,而且着重点是这些外在的艺术表现所带来的整体效应。以豫剧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在舞美方面可以利用逼真的道具、景观充实舞台,综合运用台阶、屏风、纱幕等,搭配不同的灯光,使所表演的场景具有现实化的倾向,从而产生美感,引发观众共鸣。

3.在产品价值链方面,豫剧盈利模式单一,盈利来源仍来自于剧场以及政府资金支持,没有形成上下游价值链。因此,豫剧文化衍生产品如动画、MV的空间极大,产业管理者可以借助豫剧这种强大的河南品牌,对著名的演出剧目进行产品衍生,组合开发延伸到剧目以外的其他领域,如纪念品、服装、玩具、文具等,对文化产品的开发形成联动销售,这样,豫剧的边际效益就会大大提高,从而创造经济效益,实现产业化发展。

(三)优化传播平台

数字化不仅创造了新兴文化产业如视频影视的盈利模式,而且给所有以豫剧为代表的河南文化产业都带来了新的盈利模式。目前河南比较有名的戏曲类节目只有《梨园春》,作为河南娱乐品牌栏目,在一定程度上其对豫剧的推广起到了极好的宣传作用。在借助新媒体方面,以戏剧动画《朝阳沟》为例,动画时长4分20秒,一方面其以传统的戏曲文化为依托,另一方面利用新兴传媒技术,以现代人喜欢的大众娱乐方式呈现,通过制作戏剧人物传记、戏剧故事等动画,揉合豫剧的唱腔,以FLASH动画的形式在网络上呈现出来,满足了部分受众从网上下载的需求。这种群众性的戏曲节目,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其目的并不是直接引导群众去了解历史,而是通过参与使群众爱上豫剧这个艺术门类,自发地去了解它,弘扬它。

四、结语

豫剧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及进展程度,中原文化要想走出河南,走出中国,迈向世界,必须与时俱进,在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上进行创新改革,时刻以受众本位的思想指导文化产品的重塑与建构,受众本位的思想实际上是应市场化需求而产生的,剧目的演出、演员的筛选都应该以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豫剧在今时今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是一个社会演变过程的缩影,从成长到成熟,再到出现问题,转入衰退,这是文化产品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对象,豫剧如何延伸文化产品价值链,如何实现不断创新、改革、发展、嬗变,这是豫剧文化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文化产业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浩大的工程量需要我们如庖丁解牛般分条缕析,借助“十八大”对文化产业的新提法,可以以豫剧作为改革试点,通过剖析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从而为河南的文化产业建设提供有益的视角及借鉴模式。

[1]十八大报告全文,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 13722546.html

[2]吴亚明.豫剧在全国的流布与发展现状[J],中国戏剧,2011,(5):47-49

[3]邵培仁,陈兵.媒介管理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10.137-141

[4]汪振军.中国文化产业创新研究[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第一版,2011.55

[5]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努力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资源强省跨越[R],www.gmw.cn/content

[6]汪振军.论文化产品的价值传播[N].光明日报,2012,12(08):07

[7]陈国华.探寻豫剧在台湾发展繁荣的动因[J].四川戏剧,2009,(6):77

[8]谢金文.中国传媒产业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7:146

[9]高琳.论豫剧形式的动画片对中原文化的传承[D].2008,5

猜你喜欢
豫剧河南文化产业
民国豫剧唱片探论
出彩河南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