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机场集团公司 朱荣生
赢利模式,简而言之,就是企业赚钱的渠道。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模式都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赢利模式。据中国机场协会统计,我国年营业收入在2.8亿以下的机场基本都亏损,特别是年收入在1000万元以内的机场亏损严重。实现支线机场扭亏为盈、现金流平衡已关乎民航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支线机场可持续的赢利模式,既是形势所迫,也是自身发展之需。
区域环境是机场赖以生存的土壤,只有充分地认识它、适应它,甚至影响它,才能搞好机场的管理。区域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常处于变化之中。
恩施、襄阳机场是湖北机场集团公司所属的两个支线机场,现对其区域环境进行简要分析。笔者经过肤浅研究,认为恩施、襄阳机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最重要的、最具特色的区域环境就是“一个群和一个圈”。所谓“一个群”,是指大巴山支线机场群。笔者在此提出“大巴山支线机场群”这个概念。大巴山是指绵延在鄂、渝、陕、甘四省边境山地的总称,在这一带汇聚了众多的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景点,是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现有湖北的恩施、襄阳、宜昌及重庆的万州、黔江等5个支线机场,在建的有神农架机场,将建的有重庆的武隆、巫山和湖北的武当山等3个机场。在这个并不算太大的山脉中,不久将有9个支线机场分布其中,由此称其为“大巴山支线机场群”。相对于我国西部地区机场密度仅为每万平方公里0.13个,东部地区0.5个的现状,大巴山机场密度已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国内少见,恩施、襄阳机场均落在这个群体之中。所谓“一个圈”,是指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实施“两圈一带”(鄂东的武汉城市圈、鄂西的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是“十一五”湖北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湖北经济版图的重塑。可以预见,这个区域的经济将迎来一个大发展,也为航空事业的发展造就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恩施、襄阳机场均落地这个圈中。
(一)恩施机场发展现状分析。恩施机场1993年底通航,近20年的航空业务的发展可谓风雨兼程,如同中国的股市有着大起大落。1993年—2005年一直徘徊不前。恩施机场投入运营伊始,就显得先天不足,跑道偏短,不能起降中型以上飞机。此期间,高速公路、铁路尚未修建,航空市场十分广阔,当时全国支线机场运力不够,看到恩施的天空“印满了钞票”,就是无法赚到。恩施机场旅客吞吐量一直徘徊不前,始终突破不了10万大关,不温不火走了12年。
2006年—2009年呈快速发展。恩施机场二期扩建在2006年春节前投入使用,恩施人终于实现了“坐大飞机,回家过大年”的梦想,航班量呈井喷状态,发展迅猛,当年旅客吞吐量就达到16万,并持续创历史新高,2009年达到巅峰,冲到47万。恩施机场一度成为首都机场集团支线机场发展的典范,乃至全国业内都小有名气。从2010年起恩施机场进入振荡期。两路相继开通,恩施州交通瓶颈被打通,航空受到严重冲击,犹如过山车,迅速转入下滑态势。在恩施机场和湖北机场集团公司共同努力下,下滑局面才艰难遏止,但已显现振荡态势。
许多人认为,恩施航空市场低迷,根本原因是两路的竞争,但笔者并非完全认同,而认为周边机场的竞争也不可小觑,甚至更为严峻。一是来自重庆机场。两路开通,恩施到重庆公路、铁路都只要3小时,两地一衣带水、同风同俗,自古就交往频繁,恩施已成为重庆的后花园。重庆机场利用大机场的集聚效应,打出“西部游,重庆飞”的口号,吸引了不少航空公司,恩施出行的航空旅行团有一部分选择重庆中转。二是来自宜昌、万州机场。恩施州2市6县中,建始县、巴东县与宜昌市接壤,利川市与万州区接壤,它们到恩施机场的车距分别与到宜昌、万州机场差不多,有的甚至更近。翻开地图,陡然发现,恩施机场已经落入宜昌、万州、张家界、铜仁、黔江和神农架等6个机场的包围圈中。随着2012年宜汉高铁试运行成功,恩施机场的航空发展又产生新的变局。人们不禁要拷问,恩施机场航空优势到底在哪里?这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审慎理性思考的问题。总体而言,恩施的航空市场形势是有喜有忧,隐忧大于显喜,恩施机场应严防在新一轮航空市场洗牌中被无情地甩落。
(二)襄阳机场发展现状分析。襄阳机场1989年12月14日通航,是全国第一家由地方集资新建的民用机场,修建机场所用3008万元全部由襄阳市政府自筹,其中襄阳市大部分干部职工为此进行过捐款,许多企业进行过集资。
1989年—1995年是市场培育期。襄阳机场是当时少数几个由地方政府经营的机场,曾是全国学习的榜样。市场培育较为艰难,但是成绩显著,旅客吞吐量平均增幅高于30%,1995年达到了9.4万。1996年是个分水岭,生产量出现了下滑,到了2001年更是降到不足3万人次。主要原因是襄阳机场一直亏损,政府难以承受,一度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的现象,人心不稳,经营就出问题。2001年襄阳市将机场转让给北京泰跃集团,襄阳机场又成为全国第一家民营机场。虽然是改革的先锋,但种种原因导致襄阳机场像得了怪病的小孩,老是长不大,到2003年仍只有5万多人次。如果来一次时空穿越,假如襄阳机场不经过几次折腾,绝对是另一番景象,冲刺百万级空港绝非是个神话。
2004年政府从泰跃集团购回襄阳机场,交由湖北机场集团公司管理,从而掀起了新的篇章,并迅速步入正轨发展,生产量持续增长,2007年突破10万人次,2012年突破40万人次。襄阳机场快速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主要得益于湖北机场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的扶持。襄阳机场应志存高远,比翼宜昌机场,力争早日构筑类似于内蒙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的航空三角。目前,襄阳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只有宜昌机场的四成,差距还很大,还需快马加鞭。
(一)成立鄂渝机场合作组织,开辟新的蓝海。由竞争走向竞合,成立鄂、渝机场合作组织。具体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由湖北机场集团公司或重庆机场集团发起,成立一个鄂、渝支线机场发展高峰论坛,半年或一年举办一次,由所属支线机场轮流承办;第二步,待时机成熟后,将该组织上升为官方组织,由政府牵头将旅游业、航空公司、机场、物流公司等纳入其中,共同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不管能否成立合作组织,恩施机场都应早行一步,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二)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全面加强航空业务营销。支线机场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营销:一是随着区域战略的提升,应借势而为,加大政府营销的力度,获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二是针对旅游大发展的大好时机,应尽快制订航空与旅游协同发展的相关思路;三是面对机场“新面孔”的增多,同质化的竞争必将产生,应加强竞争者营销的研究;四是要主动打破自己的围墙,审时度势,研究跨省域合作的必要性,探讨整体营销的可能性。
(三)大力开发非航资源,寻求新的利润源。一是深度开发航站楼的价值。恩施、襄阳机场都在搞扩建,要未雨绸缪,要思考扩建完成后,一旦生产量上不去,大面积闲置怎么办?要拓展思路,引入战略合作者。比如恩施,借助机场已逐渐被城市包围,引入类似奥特莱斯直销购物中心,或高档汽车4S店等,总之想尽办法盘活存量资源,变不利为有利;二是对现有的非航业务进行一次诊断。加强管理,搞活机制,力争实现现有非航业务全部盈利;三是积极拓展非航产业,整合资源,实现多元化,打造产业链,提高机场综合竞争力。
(四)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低成本运营。精细化管理是支线机场增强赢利能力的坚强保障,降低成本又是其最重要的抓手。当前最主要的就是实质性、创造性推行一人多岗,降低总体人工成本,增加个体薪酬精细化管理需要的是精耕细作,而不是花拳绣腿。支线机场在增强造血功能的同时,还要做好止血工作,要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系统,从关注“显性成本”扩展到关注“隐性成本”,从关注直接成本扩展到关注间接成本,从重视眼前的“战术性节约”转变到长远的“战略性节约”,最终实现低成本运营。
石冰.2011.浅析民用机场财务控制的完善[J].金融经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