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云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育应当是在课堂进行的教学活动,以面授教学为主要形式,这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最为普遍的教学形式。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广播、电视以及邮政等方面的发展为教育拓宽了新的道路,增添了新的教育形式,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1]数字化技术、光纤和卫星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远程教育的建立提供了各项基础技术,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远程教育适合于各类人群,不受年龄、专业以及时间、地点等时空条件限制。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培训有着传统教育模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促使教育向着社会化和终生制的方向发展。笔者在此总结了它的特点:
第一,知识信息的传播量大质优。远程教育能够提供各种学科的课程文件,练习资料和题库等供用户学习和进行自测;远程教育网络系统除了供用户在线播放观看课程资料,还提供相关资料的下载,让用户随时随地能够学习到知识。
第二,知识的传播范围广,受益人群多。在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资源的分配,在偏远贫穷的地区,师资力量薄弱,而雄厚的师资都分布在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所以教育在发展上受到地域的影响严重。而远程教育模式大量集中优秀的教育人才在网络上,面向社会大众进行传播,每个有求学欲的人都可以享受到大量高品质的课程学习,所以网络教学能够使教育资源最大的发挥效用。
第三,远程教育网络模式能够有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网络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进行文字、音频和视频等方式的交流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能力,还能让学生在交流比较中看到自己学习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调整学习方法或者进行复习,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四,远程教育网络模式支持学员进行相互协作学习。在远程教育网络模式中,可以集结学员组建网络课堂,网络课堂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来自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学员对同一课程进修研究学习。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研究讨论和交流,分配任务,共同协作完成课题的研究。
远程培训教育网络的发展得益于因特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利用因特网的传播使教育不再受地域时空的限制,未来因特网将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和最新的资讯来服务大众的学习生活。所以在今后远程教育网络模式的设计和构建中应当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教育资源。
在此笔者规划了一个远程培训的网络系统。[1]该网络系统主要由远程培训网络中心、地区培训中心和用户三大部分组成。系统的核心是远程培训网络中心,该中心通过网络服务器建立远程教育培训的开放系统,所以整个系统是以网络为基础进行的建设。数据库的管理由计算机辅助教学服务器和计算机管理教学服务器组成,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的是课件的管理和服务,而计算机管理教学提供的是远程教育培训的教学服务。系统中心有教师工作站、课件工作站、学生工作站等,教师工作站提供的是教师的教学和相应的答疑解惑、批改作业、评判试卷等活动平台;课件工作站通过网络多媒体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为教师和课件开发人员共同处理完成课件提供工作平台;学生工作站是提供学生进入“课堂”进行在线学习的手段。地区培训中心在学员较为集中的城市和地区,专项建立高效服务该地教师与学生的网络学习环境,这一中心的优势就在于学生通过访问远程培训中心,可以直接通过本地网络与本地的教师、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也能与异地的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在资源利用上保障了经济快捷,也做到了广泛性,同时分站点的建立只需要部分硬件的配备,投资小,应用广。这一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全国范围内远程教育分站的规模已经相当可观,实现了对教育资源的最充分利用。
远程教育培训网络系统的构成[2]包括教学数据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网上课件资料管理系统以及虚拟考试和评估系统。
教学数据管理系统是整个远程教育培训网络系统的核心,在这一系统中包含着所有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各种文件数据,如作业题、参考答案、自测题目和解析以及课程的课件压缩文件等。该系统为学生提供通过练习和自测的方式进行的知识的复习和理解。
教学管理系统主要是对远程教育培训机构的宣传,相关专业设置、招生情况、教学计划、课程学习、教师设置、学生学籍等内容的介绍,学生可以通过访问该系统对培训机构有大体的了解,根据需要选择相关专业和课程进行学习。
远程教育培训网络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枢纽,信息在这里进行汇总和传播,地区的远程培训中心是分站点,只在人员集中的城市地区进行信息传递。远程教育培训网络传播的信息种类繁多,数量较大,所以需要借助网络由中心向其传送各类信息,由各个职能部门发挥作用共同完成信息的传播。教师也要利用网络上传或者输入教学信息,如各种文字、表格、图片形式的课件、音频、视频等。而系统还能够对教学以及学生的学籍和考核、评估等进行管理和信息总结。地区性的远程培训中心也是相同方式的管理系统,只是管理的范围是针对局部地区的教学和人员。
笔者认为,要想得到准确客观的评估数据,应当建立一套独立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对教学的过程和成果进行监测评估,在相应的评估结果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对远程教育培训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不断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完善。
首先,通过远程教育网络评估体系来强化对远程教育的宏观指导。评估体系根据系统的设置和实际要求,对远程教育培训活动展开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评估,使管理中心能够全面客观的了解整个远程教育的基本情况、运行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管理和决策人员据此针对问题拟定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和今后发展的策略,使远程教育不断完善发展,给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其次,要加强远程教育培训与其他教育形式的联系,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共同的发展进步。远程教育的评估体系不但可以在本系统中心进行评估,还可以对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同项教育内容进行评估,在比较中使每一主体看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进,对其他主体优良的运行管理方法予以引进吸收,为我所用,使教育在整体上都有发展和进步。
我国的远程教育模式在利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主要有电大教育和网络教育两种,[3]两者的运行商有各自的特点,在此不作赘述,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依托网络,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在线进行学习的模式。笔者在这里主要对远程教育网络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做出研究和探讨。
第一,远程教育网络模式经过实践应用,显现出最主要的问题是在教学质量上没有一个可靠的保障,这也是远程教育网络模式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来说远程教育在目标订立时都高喊口号,力求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在真正的运行和操作中却没有具体可操作的规则和强制有力的考核标准,所以目前的形势是远程教育的质量还是流于形式,没有保障。
第二,远程教育网络模式设计和实施由于网络教学系统的不完善困难重重。我们进行远程教育的基础就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但是现实问题是教育教学上存在着严重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各个高校和机构在基础课程上都进行了远程教育的开发和应用,但是他们之间没有形成网络联系,重复建设严重,使网络资源和教学资源都有浪费;而在一些没有广泛开设的学科上,远程教育的开发又明显滞后,使这一学科的学习资源短缺。
第三,教学效果评估系统不完备,远程教育模式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经济快捷和量大质优的课程资源,但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环节却没有得到重视。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以及时得到系统的关注和回馈,这也不利于远程教育模式的完善,因为信息反馈不及时,完善过程也相应滞后。
针对以上在远程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克服不足,逐步完善,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总结的重点。
首先,应当在保障远程教育质量上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各高校和培训机构在统一的标准下,设计实施与本校的教学活动相符合的远程教育网络模式,同时建立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制定并严格实施课程和教学任务。加强对远程教育的管理,确保教学活动和评估检测正常运行,使远程教育在统一的轨道上发展。
其次,加强各高校和培训机构之间的联系,进行远程教育建设的分配和规划,改变目前各高校和培训机构各自独立发展的局面,力求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还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共同适用的评价体系,对基础学科共同开发,重点学科要发挥其先进院校的带头作用,使各科教学资源能够均衡发展,更好的为广大学生提供系统完善的教学资源。
最后,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评价重视起来,定期组织面对面的交流活动,来增添远程教育的活力,使学生和老师真正的拉近距离,体验面对面的学习交流,实现更有效的评价,及时反馈给远程教育网络系统,使远程教育网络模式及时得到完善。
远程教育网络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拓展和丰富,是教育形式在互联网时代的新体现,也是顺应当今社会大量有求学欲人群的需要,是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社会环境的需要。在远程教育中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自主的学习,对提高全民的知识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远程教育网络模式进行介绍,指出了目前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远程教育的模式设计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希望今后远程教育能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1]王建云.远程教育网络模式的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2000,(5)
[2]孙纯学,谢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模式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
[3]王莉.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现状与探索[J].内江科技,2012,(7)
[4]]陶遵适,孙若萍,徐淑霞.基于信息技术的远程教育系统的特性及结构分析[J].第八届西部论坛暨中国西部地区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2008,(5)
[5]鲍晓娟.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多元化考核模式及其实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