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基础课程双语教学重点及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2013-08-15 00:45:05赵建勋柏朝晖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双语电化学基础

高 尚,赵建勋,柏朝晖

一、前言

为了培养既具有高水平专业技术知识又通晓专业外语的国际复合型人才,在教育部关于教学质量工程要重视双语教学的文件精神指导下,我校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启动了电化学基础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项目。在目前我国的国情下,双语教学主要是指用英语和母语同时完成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1]。确切地说,并不是简单地使用纯英文教材或将中文教学内容翻译成英文即可视为双语教学,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使专业知识学习和语言学习两种学习同时进行,既要确保知识传达到位,又要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这种特点决定了双语教学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根据电化学基础课程特点,我们通过改编英文原版教材,经历了双语教学过程中“变迁式教学”到“浸没式教学”[2]的转变,完成了从教学方法到考核方式等的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本文试从电化学基础课程双语教学的重点及其过程中学生素质的培养进行讨论,以期为大学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提供参考。

二、电化学基础课程双语教学重点

1.教学理念的转变。实施双语教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入地接触到专业领域内更为广阔的国际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增强其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最终实现国际型复合人才的培养。因此,既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又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接轨的新型教学理念的树立是确保双语教学改革成功进行的先决条件之一[3]。我们通过系统收看欧美发达国家知名高校的相关专业课程公开录像,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出发点;将教师讲授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生硬死板的讲授过程,将课堂气氛调节到有张有弛,活跃愉快;适当地邀请专家学者走进本科生课堂,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研究意识等等。

2.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又要兼顾英语授课,这样的特点使得双语教学一节课的信息量几乎是汉语课堂的两倍,同样是一个知识点,双语授课往往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所以,如何使双语授课的质量不低于中文授课成为双语教学改革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双语授课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实现学生专业英语提高的同时确保知识传达到位。面对这样的棘手问题,我们首先明确自己的思路:语言只是知识传播的一种载体,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语言的学习应该是高度统一、密不可分的。然后根据课程的教学理念与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知识需求、新知识与新信息的纳入及实际课时的限制,将重点内容定制在电化学原理及测量方法上,适当地纳入气体及金属的电极过程内容,实现学有所重,难有所解,确保专业知识及语言学习的紧密结合。

3.教学资源的丰富。为了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双语教学,理解英文授课的内容,尤其是在双语授课比汉语授课需要更多的课堂讲授时间的前提下,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和发挥教师丰富的教学科研经历和留学经历,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采用英文教案板书、课件及英文讲解并用的方式,保证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英语讲解时间,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对于开展双语教学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课件中可以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将教学重点、难点展现出来,并且可以利用字体、颜色的变化来突出重点;借助多媒体课件,授课教师可以节省板书时间,更多地面对学生,更好地观察学生的反应及与学生互动,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我们还突破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式,建立了电化学基础双语网络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不断更新的智能题库、逼真的模拟实验、实时在线答疑以及国外知名大学电化学领域优秀资源的链接。以文字、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教学平台。

三、电化学基础双语教学中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理论知识必须在实践中应用才能被真正掌握,因此,除了讲授学科知识以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及实际生产能力,是双语教学的另一重要目标[4]。

1.因材施教。大学中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各省份教学基础的不同,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及英语能力方面存在差异,而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差异是全面双语教学在中国难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双语课程是不现实的。我们也认同这种困难的存在,深知师资队伍的英语能力可以通过培训等措施较为迅速地得到加强,而学生的英语能力则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迅速提高。这就要求在双语授课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学生间的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做到真正意义的因材施教。确切地说,双语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包含两方面的深层含义:第一,教学计划的制定及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考虑到所教授学生的整体水平,在授课伊始,组织一次关于电化学基础前级课程及英语能力的小测验,全面认知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和英语方面的整体水平,教学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在适应期内能接受双语教学方式。第二,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个体水平差异组织教学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及基础,选择电化学领域一个方向,设计电化学实验,并将设计的实验做成PPT,在班级进行交流,交流包括学生自己的口述及同学的提问,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达到全班同学相互学习的目的,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个环节考虑到平时成绩中,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2.教学与科研结合。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日后的科研精英,而双语教学模式较汉语教学则更适合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几乎全部的高水平科研论文及前沿技术均采用英语发表[5]。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清楚电化学基础课程各章节的基本原理和电化学技术之外,适当补充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前沿知识和学科的发展动态,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扩大学生知识面,启发学生创新意识。我们的做法是通过教师定期阅读相关领域的国外期刊,结合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前沿动态及教师自己的科研经历,有意识地反馈于教学,丰富和更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甚至还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一个电化学课题,由教师向其提供相关文献,通过学生的阅读整理,写一个关于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的文献综述,使学生提早接触科研,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双语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另外,一些有趣的科研实例,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在课堂上长时间听讲产生的大脑疲劳,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思想活跃,精力集中。

3.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是提高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让学生感到这是一门很有应用价值的课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在电化学基础课程双语教学中,每一章伊始,我们都先向学生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能引起他们好奇心的相关现象和知识。在学习新原理新知识时,我们向学生介绍该原理、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和目前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动向。例如,在讲解电极过程理论,我们加入了其在化学品的合成、高纯物质的制造、材料表面处理以及有机电合成中的应用等实例;讲“电解”内容时,根据当前国家高度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引入洁净生产、节能减排等实例。通过增加趣味性、现实性和实践性内容,使学生克服双语教学过程中对英语授课的畏难情绪,积极主动地学习。另外,还可以结合生产实际,开设电化学综合实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实验,自己查资料、写实验方案,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后按工程项目报告格式提交综合实验报告,并进行结题答辩。既锻炼学生的生产实践思维,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双语教学过程的实施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为进一步从事科研及生产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其实施过程亦能有力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本质上的改革和创新。但是,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可借鉴的改革经验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积极尝试各种有益的改革手段,才能正确地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解决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一当代高等教育重要的课题。

[1]张敏,徐志珍,穆劲.《现代基础化学》双语教学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80-181

[2]刘忠华.传统思维与创新思维[J].长白学刊,2001,(5):57

[3]李春茂,王鑫,刘玉.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未来探索与研究[J].高教探索,2007,(6):202-203

[4]罗来成,王建红.关于普通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59-61

[5](美)阿伦.J.巴德(A.J.Bard),(美)拉里.R.福克纳(L.R.Faulkner).邵元华,朱果逸,董献堆,张柏林译.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二版,2005

猜你喜欢
双语电化学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电化学中的防护墙——离子交换膜
关于量子电化学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电化学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Na掺杂Li3V2(PO4)3/C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5期)2014-09-29 06:19:5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7期)2014-09-29 06:19:5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10期)2014-09-29 02: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