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3-08-15 00:45:0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教育经费农村

刘 睿

义务教育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义务教育是免费的,主要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但我国人口基数大,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数量多,“2007年中国青少年人口详数”调查研究显示,全国普通中小学在校生为16.3万人,我国是以世界最多的人口办世界最大的义务教育,这就给国家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带来一定压力。

一、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

(一)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相对较少

从本国情况来看,我国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要低于高等教育的投入。2001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仅占全国教育经费的47%。从世界范围看,我国财政用于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也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据调查显示,1995-1997年世界一些国家对初、中等教育的投入占公共教育投入的比重为,印度78.3%,巴西73.8%,墨西哥82.8%,马来西亚74.5%,韩国92%,菲律宾82%,美国74.8%,瑞典72.8%,英国76.3%,均高于我国。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重过低,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健全发展。

(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存在地区差异

在我国,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地区存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城市与农村之间经费投入存在差距,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经费投入也存在差距。例如:2001年,上海市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4875.97元,而贵州省农村人均经费只有484.57元,相差10倍;不少地方将学校分为重点校与非重点校,在经费、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倾斜,加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2010年,全国各省普通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排名前五位的是北京、上海、西藏、青海、天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65%;而排名后五位的湖北、河南、江西、广西、贵州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20%。

(三)义务教育经费监管不力,浪费严重

教育经费应该全部被用来提供教育资源并且使之发挥最大效力。但在一些地方,由于人们只关注教育经费投入的速度和数量,忽视之后的监督,而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又差,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四)义务教育师资的匮乏

在义务教育实施重点的广大的农村地区,因为经费投入不足,部分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得不到保证,工资和福利待遇偏低,甚至有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有的农村骨干教师干脆放弃教育事业,要么务农,要么经营小本生意,要么停薪留职到城市里的补习学校赚高额课时费,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又不愿到偏远落后的农村任教,这就导致农村的优质教师资源缺乏。

二、解决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调整教育经费投入比重,向义务教育倾斜

我国的义务教育属于社会公共事业的性质决定了其投资的主体是国家,理应由政府来设立、维护和加以发展。因此,政府要优化三级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增加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使财政对教育的公共投入总量每年呈增长的趋势,尽快达到并赶超国际水平。据统计,从2001-2009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由45.18元增长到743.70元,其中,农村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由28.12元增长到690.56元。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613.56元,比上年的2921.23元下降10.53%。由此可见,我国政府正在加大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适时适度地减少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正在践行经费投入向义务教育倾斜。

(二)采取区域义务教育特殊扶助制度

国际上义务教育投入的基本做法是,当国家财政状况不能满足全部免费义务教育的需求时,通常遵守不发达地区优先、不发达校优先的原则。中央政府要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义务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并实行区域、城乡、同区不同校的倾斜政策,向西部地区、农村地区、非重点学校倾斜。可以在经济发达地区,实施以县为主的财政投入体制;在经济条件一般的地区,实施省市县共同负担的投入体制;在经济较差的西部和贫困地区,实施国家负担一部分财政拨款,县级政府起财政辅助作用的投入,省市级政府为投入主体的体制;特困地区由国家解决免费义务教育的全部经费,并对特困家庭的学生给予生活补助费。

(三)加强和完善义务教育的行政执法

随着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教育事业正在走上全面依法治教的轨道。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增强义务教育行政执法的法律意识,建立执法监督队伍,加强对下级部门财政支出的监督,特别是对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并要求基层的财政支出公开化、明晰化、程序化。而且,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浪费、挪用、挥霍教育公款的行为要严厉查处,从根本上保证财政支出严格依法进行。另外,政府要严格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的提高有限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四)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

从体制上尽快解决农村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确保按时发放工资,也可考虑对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在学期末给予相当的物质奖励,以留住农村骨干教师。还要采取多种积极措施,吸引优秀师范毕业生来农村任教或短期轮流支援农村义务教育。另外,从2006-2009年中央把特岗教师计划从6万名扩大到7万名,既解决了部分师范生的就业问题,又缓解了农村师资薄弱问题。

[1]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指标.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信息处

[2]2010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S]

[3]纪宝成,杨瑞龙.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王景英,耿得科.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局限性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4)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教育经费农村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科教新报(2021年48期)2021-01-06 16:57:20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
交通财会(2018年6期)2018-10-26 07:05:28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论高校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工具理性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
新传奇(2015年31期)2015-07-01 07:21:50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