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军,王潇娴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二战中战败国的日本,二战结束后全国经济一片大萧条。但日本历经三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就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究其原因,前日本首相森喜朗曾发表言论:“日本是标准化的资源严重匮乏的岛国,教育在日本强大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本专注于用教育开启日本的智力资源,进而开拓民族的创新力与创造力,教育是日本社会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日本的家庭教育是日本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日本特色,对战后日本的复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关注日本家庭教育,探究其中的价值效应,对于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国民素质也非常高,这与他们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日本人的家庭礼仪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家庭用餐之前都会相互问候,用餐完毕会说谢谢款待。家庭中大人与孩子之间也会经常用礼貌用语,如果孩子出门一定会向家长打招呼,大人也会礼貌地说你走好。这些用语虽然简短,却富有意义,一方面对其行为的起始进行了表达,同时也向他人传达了敬意与感谢之情,长此以往,有利于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还记得我的外教吉田老师,每次路遇,他总是离很远隔着马路鞠躬。我们经常调侃日本人的鞠躬,但是从这一个小小的动作,能看出日本对礼仪的重视,而这种习惯也多半是从小在家庭教育中培养起来的。
在日本当孩子遇到挫折与困难时,日本家长会鼓励孩子自己去应对处理。对于儿童的教育,日本家长在观念上认为,不能对儿童的各种要求都给予毫无条件的满足,而是要让儿童学会忍耐,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提升,进而使孩子养成坚强的性格。
在日本,家长会在冬天对孩子进行冷水浴训练,让孩子在冬天穿短装,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在日本家庭教育中会对孩子有意识地进行吃苦教育,每一年都会有许多来自日本的孩子远道来到中国参加中国的夏令营活动。在夏令营活动中孩子会背负沉重的行李包前行数公里,通过此项活动让孩子体验吃苦。与日本的家庭教育相比,我国的家长对孩子的呵护可谓是无微不至。中国家长对于孩子进行吃苦教育的意识十分淡薄,很多情况下家长对于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常常是越俎代庖,因而与日本孩子相比,中国孩子在抗挫折与意志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对孩子进行自立、自主教育是日本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日本家庭中孩子必须要承担一部分的家务劳动,在日常生活中日本家长也会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给别人增加麻烦”是日本家长教育孩子时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并且日本家长会将这种思想意识贯穿在对孩子的日常教育中。日本家长不会直接告诉孩子天气要下雨了,上学记得带雨伞,而是鼓励孩子自己主动去关注天气情况。全家人一起出外度假或者旅游,日本人每个人都会背一个包,无论孩子的年龄有多大,都会背着属于自己的小背包。日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主张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做,要尽一切可能减少对他人的依赖程度。因此“给您添麻烦了”成了日本人的日常用语,这也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
随着日本学历社会的形成,日本母亲在日本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日本社会妇女的受教育程度较高。日本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在世界各国妇女受教育程度中居于前列。随着现代社会的全面发展,日本妇女人口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具备大学学历。有关调查显示,在现代日本,在各大学,日本女性的就学率基本都高于男性就学率。在家庭中妈妈的文化水平在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妈妈”使得日本的家庭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从众多的国际性数学竞赛结果来看,日本孩子表现突出,成绩一直处于领头军的行列。母亲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影响,而孩子又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建设者,从根本上而言,母亲对孩子的教育直接关乎着国家的命运前途。战后的日本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这与日本母亲的贡献密切相关。
班级PTA、地方或社区PTA、学校PTA、PTA全国协议会是日本PTA组织的四个级别。班级PTA是基层的级别,班级PTA的委员是通过学生家长自荐或推举办法诞生的,班级PTA的委员和班主任一起,共同管理班级PTA的事务,教师与家长均是PTA的成员。家长与教师从同样的立场出发,一起进行儿童的教育活动,在权利与义务方面家长与教师是平等的。学校PTA是在各班级PTA委员中产生。学校PTA按照专业进行划分,形成不同专业的委员会,其主要职责为组织父母与孩子的体育比赛、学校运动会等。还包括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野营活动;对学校各种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并积极对学校的教育发展献计献策,负责监督管理社区儿童的活动。社区PTA与地方PTA的职责主要为,为本区域或社区内的各个学校PTA组织的关系及开展工作进行协调与指导。日本PTA全国协议会属于PTA的中央机构,它的工作职能主要是负责对全国各地的PTA活动进行指导与协调;组织各项公益事业发展;收集、发掘不同地区比较有鲜明特色的活动实践案例,并编写成《PTA实践事例集》,在全国范围内发放,同时还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合作,为创建良好的儿童教育环境而努力等。通过这种形式,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担负起了教育孩子的责任。
(一)中国应该发扬传统美德,重视对子女礼仪的教育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具有很深的积淀,传统思想中也有不少提倡礼仪道德的东西,但是作为具有同样东方文化底蕴的邻国日本,却比我们更好地继承了传统美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日本将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很好地融合在家庭教育中。履行孝道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只有学会关爱家人,才会更好地学会与他人相处,才会更好地融入社会。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教育子女守规矩,重礼仪。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庭教育才能收到实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二)中国应该借鉴日本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忍耐、抗挫折能力的精神
相比日本家长近乎残酷地锻炼孩子抗挫折能力的现象,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则显得过于细心,中国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怕孩子吃一点苦,而对孩子的多方面锻炼存在认识上的欠缺,对于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考虑不够全面。这种成长环境使得中国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克服生活或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甚至出现了因为一点小挫折就自杀轻生的极端事件。我们应该积极从日本的家庭教育中借鉴有价值的资源与经验,有意识地增强孩子的意志力,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人格。
(三)中国应该借鉴日本经验,注重培养孩子独立健全的人格
当今中国家长对子女寄托了很大的希望,有许多家长将自己的理想转嫁到孩子身上,这种情况致使许多家长在无形中就加重了对孩子的压力,并不自觉地对孩子实行了强迫教育。有的中国家长对子女教育十分严厉,但是却忽视了孩子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也忽视了孩子发展的特点,加重了孩子内心的压力。对孩子的优点与特长关注不够,致使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伤害。中国家长应该借鉴日本家庭教育的观念,有意识地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独立品格。要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对孩子的活动进行科学规划,有意识地去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增强孩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要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提升自信心。家长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态度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孩子能够自觉接受有关自信、自立的教育。
(四)借鉴日本“教育妈妈”现象,促进我国教育高效发展。
从日本教育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妈妈”模式具有很大的成效,这一点值得中国家庭教育借鉴。通过家庭教育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日本的一个强国策略。培育下一代确实关乎国家的未来前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子女教育属于社会生产力的一部分。在家庭教育中日本母亲与中国母亲扮演的角色存在较大的不同,这一点要引起中国教育的关注。受过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妇女受教育的程度不高,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平等的意识日益上升,妇女在教育、工作等社会领域所获取的地位与权利显著上升。国家也对妇女的合法权益进行了保护,对妇女在这一阶段的工作时间进行了灵活多样的调整,这样不仅解决了妇女负担过重的问题,而且也有效激发了妇女的工作热情,为妇女进行子女教育创造了条件,对于下一代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国母亲对于孩子的教育不仅要从观念上重视,更要讲求科学的方法,要尊重孩子,从孩子的发展规律出发对孩子进行教育。同时社会要努力为提升广大母亲的综合素质创造条件,要从日本的“教育妈妈”中吸取有价值的营养,借鉴日本家庭教育中的成功经验。
(五)中国应该借鉴PTA经验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
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教育方面要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三方合作,如此对于提升教育的效率有显著的效果。在日本的不同地方,经常有由PTA发起组织的家长志愿者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这些活动有助于增长学生的人生经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学生能够从本质上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与价值,进而能够形成自觉学习的意识,从而能够养成自觉锻炼自我的良好习惯,使自身的创造力不断得到提高。中国的家长也具有较高的素质与能力,同样也对这样的志愿活动积极支持,并且踊跃参与,这种方式丰富了教育的资源,使家长的优势特长达到了有价值的利用,同时也使得学校与家长的合作更加密切协调,加强了学校、教育、社会之间的联系。日本在教育方面具有成功化的实践经验,我国教育可以从方法与内容等方面对日本教育进行认真研究,从而挖掘出有利于我国教育发展的有价值资源,借鉴日本的教育机制,促进我国教育的高效发展。
[1]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武伟.日本21世纪的教育发展方向及启示[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3,(4)
[3]李彩英.试论如何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J].读与写,2008,(4):102
[4]陈志坚,陆峰.日本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8,(6A)
[5]黄喜珊,刘鸣.战后日本家庭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现代教育论丛,2008,(7)
[6]田晓虹.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演变[J].社会学,2005,(4)
[7]杨桂梅.日本PTA的经验及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4,(2)
[8]严圣禾.日本家庭教育守规矩重于学知识[N].光明日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