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顺国
作者: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办公室主任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凸显其重要地位,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也达到了新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理性选择,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没有它,其他建设就会失去自然载体和生态环境。
煤炭资源开发中对大气、土地、水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由于存在粗放式低成本开采方式,造成大量煤炭资源浪费,制约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煤炭产业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反复研读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领会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结合煤炭产业发展实际,对煤炭产业绿色发展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了实现煤炭产业绿色发展的方式及途径,提出了建立节约型、环保型、安全型、循环型煤矿企业的政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纳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论一脉相承的,是对我们党关于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新概括、再升华。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党就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党的十八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从而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既是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我国要跨越资源环境约束这道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就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说到底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宜人气候的需求。不能因为我们这一代人要过好日子,从而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环境。同时还必须看到,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之一,也是中国对全球生态安全的承诺与贡献。
1.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
2.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
4.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涵。
5.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6.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2.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地利用资源,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
3.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4.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首先,要加强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建设。考核制度是最重要的导向,也是推进落实的指挥棒。要制定和实施生态文明目标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之中,促使各级把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落到实处。二是要建立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等制度。三是建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场机制。可逐步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实现。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其特点就是资源能源消费快速增长,加之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一方面对工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能源,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煤矿资源回采率较低,每年平均损耗煤炭资源50亿吨;煤炭洗选污染严重,全国每年排出洗矸4500万吨,洗煤废水4000万吨,煤泥200万立方米。我国的煤炭85%是用于直接燃烧,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4%,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5%,氧化氮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0%,总悬浮颗粒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70%。如果照现在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到2030年中国可能成为第一排放大国。
一是井工开采引起的地表面塌陷,会减少土地利用率,并加大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二是露天开采对土地的破坏,露天采掘场对土地的毁灭性挖损以及排土场对土地的压占。三是煤矿生产固体废弃物压占污染土地。据有关资料显示,采矿直接占用的森林面积累计达106万公顷,破坏的森林面积约26.3万公顷,全国累计占用土地586万公顷,累计破坏土地约157万公顷,且每年仍以4万公顷的速度递增。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伴随着煤矿的开采延伸,排出大量的矿井水使矿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使用水更为紧张,以致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作为现有大多数选煤厂普遍采取的湿洗煤工艺在洗选煤过程中产生大量洗煤水。这些洗煤水含有大量的煤泥和泥沙等悬浮物,以及大量石油类药剂、酚、甲醛和有害重金属离子。同时,越来越多的煤矿堆积煤矸石山不仅压占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经降水和汇水的淋溶和冲刷也将矸石中含有的大量的有害物质(尤其是重金属离子)带入了水循环系统中,造成周围环境的水体污染。
煤矿开采中释放的矿井瓦斯不但是我国煤矿的主要灾害之一,而且由于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也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气体之一。矸石自燃也产生大量含SO2、CO2、CO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严重污染了矿区和周边地区的大气环境,影响着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有的甚至造成中毒死亡事故。
所谓的煤炭产业绿色发展,就是针对“高投入低产出、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低效益”的传统煤炭产业发展方式而言的,它是建立在可持续基础之上,以煤炭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核心,以实现煤炭工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新型煤炭产业发展方式,其关键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清洁生产和无污染使用。
煤炭产业是国家重要的能源产业,对于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长期以来煤炭资源“高开采、低利用和高排放”的开发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循环经济要求在物质不断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达到“低开采、高利用和低排放”。它不同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物质单行道流动方式,而是要实现“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生产方式,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物。要求煤炭的开采应实现“低开采度、高回采率”,从源头上做到煤炭资源的节约,减轻煤炭开采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煤炭的加工应实现高利用率和清洁生产。所以,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降低煤炭资源的开采量,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和利用率,实现开采废弃资源的再利用与再循环,实现煤炭的洁净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
从循环经济的内涵可以看出,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经济与社会、环境与生产相和谐的发展模式。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其结果必然是煤炭资源的大量节约、废弃物的回收与循环再利用、伴生矿产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境最小程度的污染,这与煤炭产业绿色发展的构想是一样的。可见,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构建绿色煤炭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是煤炭产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支撑我国可持续发展煤炭资源战略的最佳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好现有的煤炭资源,推进煤炭产业绿色发展,现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由于受市场利益驱动,一方面出现了私挖滥采的现象,采肥弃贫,回采率低;另一方面,部门多头管理对市场进入把关不严,矿区总体规划滞后,矿井布局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因此,要进一步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理顺省级煤炭管理体制,加强宏观管理,搞好社会服务,防止出现政出多门、低效率服务、高成本行政的现象。煤炭项目建设管理部门,要抓紧制定煤炭矿区总体发展规划,规范煤炭基本建设项目程序,严格审查审批,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现有稀缺煤炭资源,优化采掘系统布置设计方案,以最小井巷工程投入获取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最大化。
政府应对新建煤矿企业提高生态环境门槛,严格市场准入,实行生态环境保证金制度。长期以来,由于对煤炭资源保护意识不足,对环境和生态保护重视不够,从而形成了煤炭产业粗放经营,对煤炭开发采取了“大、中、小”并举,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导致乡镇、个体煤矿迅猛发展,多数布局不合理,设备简陋陈旧,环保措施不到位,其回采率远远低于国家规定。这种“掠夺式”开采使宝贵的煤炭资源遭到严重浪费,并且造成了当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此对新上煤矿企业项目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要严格实行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制度。同时,还应收取生态环境保证金,使外部成本内部化,即将煤矿企业所形成的社会成本,转为私人成本,使技术上的外部性变为金钱上的外部性,在某种程度上强制实现原来并不存在的货币转让。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
煤炭行业属于高强度、高危险和带有一定人身危害的行业。在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除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外,还会出现不安全的因素。由于煤炭资源产品的市场价格被扭曲,煤矿企业只能靠粗放型的经营方式生产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利润,这样安全投入不到位,最终安全成本由矿工承担,造成外部不经济性。因此,必须严格市场准入,对新建项目的安全建设与煤矿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对施工、投入使用的项目收取安全生产抵押金,确保安全生产设备设施、技术、人才投入到位。制定并落实煤矿事故高赔偿制度,做到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塑造“美丽矿工”新形象,努力构建好和谐社会。
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合理配置资源,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实行集约化经营。走资源、环境双约束下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延长煤炭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发展兼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循环型煤矿。推行清洁生产,防止边补偿边治理边污染,实行源头控制,健全激励机制,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努力强化技术支撑,建立资源节约型煤矿、生态环保型煤矿、安全生产型煤矿,实施生态煤炭工业园区,建设美丽矿区,促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