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昌玉
近年来,重庆市綦江区的机关作风建设成效明显,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破坏了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影响了綦江区的新区形象。因此,本文将从分析总结綦江区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剖析其原因,思考其对策,以期建设一支“勤勉、廉洁、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
重庆市綦江区认真贯彻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树立了机关的良好形象。但是与时代的发展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意愿还有一定的差距。概括起来,目前綦江区机关作风的不良表现,有“八种”类型:
(一)吃喝玩乐型。有些机关干部吃喝成瘾,无论大事、小事、公事、私事、动辄吃喝,没有吃喝办不成事。有的是玩耍无度,整日沉迷于打麻将、斗地主、甚至有人通宵赌博。
(二)不思进取型。少数机关干部动力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自由散漫,上班不准时,中途溜号,未下班提前跑,工作拖拉,不求主动,应付了事。上班一杯水,一支烟,趴在网上看半天。
(三)投机钻营型。有的机关干部不安现职,渴望升迁,四处打听干部调整信息,把主要精力用在走东串西,找门路,拉关系,想方设法来实现个人意愿。“板凳还未坐热”,便考虑下个职位。
(四)牢骚满腹型。有一些干部没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在一些公众场合,不负责任地乱发议论,发泄不满情绪,损坏了机关形象。有的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甚至“撂挑子”,热衷于传播干部升迁的小道消息,闹得满城风雨。有的人看到别人提拔,就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抱怨组织不关心,认为“干得好不如混得好”,从而工作松懈,牢骚满腹。
(五)时冷时热型。主要表现为:冷公热私,对公事不积极而热衷于个人私事;冷下热上,对基层人员态度生硬,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而对上级却热衷于迎进送出,拍马溜须;冷日常工作热突击活动,缺乏以一贯之的工作作风。
(六)追名逐利型。少数机关干部,追风赶潮,工作是为了显山露水,图虚名摆样子,热衷于“报上有名,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有少数人置法规法纪于不顾,利用职权卡要钱财,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见利就上,没利就退。
(七)争权内耗型。有些干部是“以官为本”,一切工作都是为做官。一些部门、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不以大局为重,相互之间不能齐心协力,不注重团结,拉帮结派,彼此争权夺利,搞“窝里斗”,形成内耗,既影响了工作,又导致单位缺少管理、无凝聚力和战斗力。
(八)“超凡脱俗”型。有些干部忘记了党的宗旨和人民的嘱托,明知上述情况不对,却不管不问,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也懒得说,一副俨然超脱于尘世的做派。
这些不良表现,虽然不是綦江区机关作风的主流,有些只发生在少数人中间,但造成的影响很坏,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重庆市綦江区机关作风存在的种种不良表现,既有客观上的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为因素:自身素质不高。有的机关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从政道德滑坡,“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衙门习气重,只讲享受,不讲奉献;有的机关工作人员缺乏进取心,平时疏于学习,懒得钻研,业务知识陈旧,业务能力退化,导致办事出现差错。二是体制机制弊端。由于机关工作人员大都是行政事业编制吃“皇粮”人员,吃的是大锅饭,端的是铁饭碗,坐的是铁交椅。尽管实行了绩效工资,但单位的领导为了构建 “和谐”社会,“工作上做多做少一个样,工资上做好做坏一个数”的现象并没能完全打破。三是管理考核疲软。机关工作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激励考核制度,没有形成“能者留,平者让,庸者走”的机关人员流动制度。机关工作忙闲不均,苦乐不平,做事的人少,论事的人多,工作上没有紧迫感危机感;四是监督检查力度不严格。目前对机关干部的工作,安排的多,检查的少,督办不力,没有真正把制度和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机关党员和广大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权利没有得到很好落实,造成“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纪检监督太晚”的情况屡有发生。
当前,重庆市綦江区正处在“立足新起点,谋求新跨越”的发展阶段,整治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刻不容缓。机关作风整治要取得实效,需以加强制度建设、健全长效机制为保障,做到“五‘子’登科”,力求在转变职能上有新举措,在服务水平上有新提高,在工作作风上有新改进。
(一)换“脑子”,在加强思想教育中进一步转变作风。加强人员思想教育,是抓机关作风转变的基础。綦江区机关作风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机关人员思想出了问题。要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加强干部的思想政治、宗旨意识、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引导干部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爱岗敬业。要加强对创新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没有创新,一个地方就难以实现大的发展,一个党员干部就不能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获得大的提高。要大力挖掘、宣传、学习身边典型,引导大家以先进人物为榜样,经常反省自己,自觉提高个人修养水平,不断打牢作风建设的政治思想基础。
(二)定“尺子”,在强化制度建设中进一步转变作风。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不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形成稳定、长效的作风建设监督、评价运行机制。建立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各级应负的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出了问题不但追究责任人的责任,而且要视情况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建立监督约束制度,通过严格的纪律制度来规范机关干部的行为,把社会、法律、群众、舆论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增强监督的广泛性、公开性,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把对先进典型的培养、总结、推广、奖励和反面典型的惩处、警示制度规范起来,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机关作风建设。
(三)树“旗子”,在领导带头示范中进一步转变作风。机关作风取决于领导作风,领导作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一把手”作风。说一千,道一万,不如领导带头干。各单位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在作风建设中严格要求自己,提升标杆,走在前列,做出表率;要有一股冲劲闯劲,敢于攻坚碰硬、开拓创新,能够高标准、大手笔、快节奏地推进工作,为强化作风建设提供“标杆”示范。
(四)打“板子”,在严肃督查中进一步转变作风。严肃督查要常态化,不能专搞突击行动,“风一阵,雨一阵,风雨过后归平静。”引进金融系统工作窗口监控模式,机关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都能得到很好的监督,促使机关工作人员改进自身的工作作风。实行通报制度,对机关作风表现较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通报,视情节给予诫勉谈话、效能告诫、组织处理、党纪政纪处分,为强化作风建设营造纪律氛围。
(五)定“调子”,在建立正确用人导向中进一步转变作风。用人导向体现党心民意,事关机关作风。要推荐使用作风好的干部,不断健全完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确保“能干事者有舞台、干好事者有前途、不干事者没机会”,为强化作风建设提供良好的用人导向和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