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党校乡镇干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2013-08-15 00:53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课题组
重庆行政 2013年4期
关键词:乡镇干部党校针对性

□ 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课题组

乡镇干部是我国基层政权机关的主体,是履行党的执政使命的最基层的执政骨干力量。提高党校乡镇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既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迫切需要。

为进一步提高党校乡镇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讨论、个别走访、综合分析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课题调研组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4份。在深入分析研究基础上,形成了本报告。

一、提高党校乡镇干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强化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迫切要求提高党校乡镇干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

乡镇是我国最贴近人民群众的一级政权机关和最基本的独立行政单元,承担着社会管理、发展经济、公共服务、基层建设等众多职能。乡镇干部是乡镇政权机关的主体,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推动者,是履行党的执政使命的最基层的执政骨干力量,肩负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职责。在“您认为提高党校乡镇干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有什么作用”的问卷调查中,60.42%的人认为 “有重要作用”,35.42%的人认为 “有一定作用”。可见,加强和改进对乡镇干部的培训,提高党校乡镇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对于强化乡镇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确保乡镇干部具备主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履职能力迫切要求提高党校乡镇干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和审视世界,不断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严以律己,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然而,反观我们部分乡镇干部,其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乡镇干部存在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立场坚定,但对带领群众走好这条道路的能力不足感到焦虑;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普遍认同,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比较复杂的矛盾心态;对立足基层干事创业具有较高的热情,但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功利化倾向;对基层反腐倡廉建设总体满意,但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腐败现象感到愤懑等问题。这些状况表明,部分乡镇干部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认识不足,对抢抓发展机遇和应对风险挑战的理论、心理和能力储备不够,迫切需要通过学习培训解决这些突出问题。 在“您认为提高党校乡镇干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是否有助于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的问卷调查中,51.04%的人认为“有重要作用”,43.75%的人认为“有一定作用”,仅有2.08%的人认为“没有多少作用”。这充分说明,提高党校乡镇干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有助于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三)把握党校办学规律、推进党校事业发展迫切要求提高党校乡镇干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

随着干部教育培训多元化、市场化趋势的日益凸显,党校办学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从培训环境来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干部网络培训快速发展,干部培训主体日益多元,“跟着项目走”已经成为干部培训经费管理的基本特征,这些都对党校办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培训需求来看,各级各类干部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特点,大多数干部愿意参加适应工作和自身发展需求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培训,这对党校教学的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提出了挑战;从培训方式来看,各级各类干部对研讨交流式教学、现场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现代培训方式抱有较高期盼,对干部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有较高要求。

应对形势的发展变化,党校要发挥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和“熔炉”作用,必须按照习近平在2012年全国党校校长会议上提出的 “适应党和国家大局的要求,促进党的中心任务的落实;适应党的干部教育和理论武装的要求,促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适应党的理论建设的要求,促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要求,深入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准确把握干部培训需求,深化教学改革,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在 “您认为提高党校乡镇干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对于把握党校办学规律、推进党校事业发展有何作用”的问卷调查中,59.38%的人认为 “有重要作用”,36.46%的人认为“有一定作用”。这充分说明,提高党校乡镇干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无疑是把握党校办学规律、推进党校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部分党校在乡镇干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念不新,培训缺乏吸引力

干部培训理念是施教机构在干训活动中理性化的思维模式,是干部教育培训事实的本质性反映。在党校干部培训的课堂上,如何奉献给参训干部以更好的精神食粮,如何让党校课堂既具有理论的维度,又具有现实的厚度,培训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党校在乡镇干部培训工作中观念陈旧、理念不新的问题较为突出,导致培训缺乏吸引力。在“您对当地党校培训理念的评价”问卷调查中,37.5%的人认为 “不新颖”,6.25%的认为“很不新颖”,3.13%的选择了“说不清”。

在个案访谈中,一些受训干部反映,部分党校教师由于没有牢固树立和运用现代培训中引导、分享和帮助的理念,因而自我角色调整不够,往往把自己当做“高高在上”的教育者,不是用理性的光芒来吸引人、说服人,而是信奉“我说的就是真理”、“你说的没有道理”,致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二)内容不实,培训缺乏说服力

《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干部培训内容要坚持“党的事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然而,当前部分党校的干部培训内容与此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乡镇干部教育培训中,培训的内容与乡镇干部的本职工作结合不够紧密,学非所用、学用脱节等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性和知识性的较多,没能针对乡镇干部年龄、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分层次、分类别、按需求设计。受训干部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主体,基本上没有什么发言权和主动权。相当一部分学员认为,这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培训,缺乏说服力,受训后不管用、不实用、不能用。

在“您对党校培训内容的评价”问卷调查中,22.92%的人认为 “培训内容较为空泛,缺乏说服力”,12.5%的人认为“培训内容陈旧,谈不上有说服力”。

(三)方式不活,培训缺乏感染力

培训方式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环节,是影响教育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许多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方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当前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仍显陈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研发现,部分党校在乡镇干部培训方式上,还主要以固定时间、固定师资、“填鸭式”授课为主,实行的是教师上面讲、学员下面听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死板,感染力不强,参训学员的学习兴趣不浓。有的授课教师在各种班次的课件几年一成不变,缺乏新颖独到的见解,不能以恰当的方式抓住受训干部的兴奋点,致使干部在培训时提不起精神,从而直接降低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在 “您对党校培训方式的评价”问卷调查中,29.79%的受访者选择了“方式不活,感染力较弱”,10.42%的受访者选择了“方式陈旧,缺乏感染力”。

(四)管理不严,培训缺乏约束力

调查发现,一些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到党校参加培训,不能及时调整角色和转变身份,缺乏接受党校管理的意识,因而在培训期间专车接送、随意请假、迟到早退、在课堂上接听手机、不参加班级活动等现象较为普遍。同时,部分党校在学员管理过程中把“以学员为本”简单地理解为“为学员服务”,只注重在学习、生活、考察等诸多方面为学员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而忽视对参训学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教与学分离、教与管分离、管与学分离、学与评分离等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党校虽然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学员管理制度,但由于这些制度原则性要求较多,无法对参训干部实行严格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制度执行力总体上仍然不强。

(五)激励不够,培训缺乏驱动力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规定:“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将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条例同时规定,干部教育培训考核的内容包括干部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掌握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但调查表明,这些规定的落实情况总体上看仍然较差,乡镇干部的培训情况与其考核、任职、晋升基本上没有挂钩。尽管乡镇中青年后备干部在提拔以前都按要求到党校参加了规定时间的培训,但在提拔晋升时,很少将其在党校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情况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在“您认为党校培训与干部提拔任用的关系”问卷调查中,29.17%的人选择了 “关系不太紧密”,17.17%的人选择了“关系很不紧密”,2.08%的人选择了“说不清”。

在个案访谈中,一些乡镇干部认为,到党校学习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要求,学得好不好对我影响不大。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党校学习好,不如用心跑”。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乡镇干部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干部学习培训驱动力不强的问题不容忽视。

三、制约和影响乡镇干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部分区县党政领导对干训工作不够重视是影响乡镇干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的思想性因素

干部培训主要是根据区县党委政府的干训计划,由组织人事部门调训,而当地党政领导对干部培训的重视程度,则对干训计划的制定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部分地方领导对干训工作的重视不够,因而干部教育培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却不同程度地存在。据有关资料显示,2012年度,作为干部培训主阵地主渠道的重庆各区县党校,实际的培训班次和培训人数差距很大,有的区县干部培训达30多个班次,培训人数超过7000人;有的则仅有寥寥数次,甚至仅仅1次,参训仅100余人。而针对乡镇干部的专项培训,则更是难得一见了。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部分区县干部培训工作力度不大,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目光短浅,有的领导同志把自己任期内能够适应工作需要作为干部使用的目标要求,却不肯花大力气培养干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急功近利,重庆区县大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捉襟见肘的地方经济使得部分领导同志不愿把十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难以立竿见影的干部教育之中;三是从工作实际看,目前各区县都存在改革发展压力巨大,人少事多现象突出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抽调干部参加培训,势必进一步加剧工学矛盾,致使部分领导干部不愿组织经常性的干部培训。

(二)干训工作层次性结构性缺陷是影响乡镇干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的体制性因素

乡镇干部培训规划的制定和调训安排主要由区县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就目前调训的实际情况而言,各区县无论是在培训对象的层次安排还是在培训对象的结构设计上,都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首先,从培训对象的层次安排看,各区县主要是遵循按行政级别分层次培训,培训的重心向各级领导干部倾斜,只要达到相应级别,则不分工作内容和岗位特点,一起培训。而一般干部,特别是普通乡镇干部获得培训的机会较少。干部培训层次安排上的“重上轻下”现象,无疑会对乡镇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从培训对象的结构设计来看,各区县对乡镇干部特别是普通乡镇干部,普遍侧重于一般性政治理论的面上培训,以培训对象工作内容和岗位特点为基础的专项培训较少。这与乡镇干部通过培训提高工作能力,特别是提高岗位适应能力的期望也有较大的差距。问卷调查表明,乡镇干部最希望学习的内容分别是“能力提升类”(63.54%)和“政策实践类”(60.42%),这些数据,反映了乡镇干部对通过培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的迫切要求。

(三)施教机构未能有效做到因人施教是影响乡镇干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的主体性因素

以党校、行政院校为主的干训施教机构,在对培训对象的研究把握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在培训过程中很难做到因人施教。迄今为止,各施教机构对绝大多数培训班次没有进行过训前调研,由于对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把握不准不细,因而,无论是在培训的时间安排还是内容设置上都同学员的期望有明显的差距。例如,目前在培训的时间安排上,一般干部的培训大多在3~7天,而问卷调查显示,希望培训时间在30天以上的占调查对象的54.17%,希望在7天之内的只有13.54%;73.96%的调查对象认为党校培训应更多地侧重于现实问题研究,而认为通过培训提高了业务技能的,仅有31.25%。有的班次虽然进行了调查,但这些调查主要是在学员入学后进行的,对培训过程中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提升影响不大。也有个别班次进行了提前调查或者要求培训对象编写工作案例入校,但因间隔时间太短,教师来不及分析和消化调查成果,因而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仍然难以体现。也有的培训机构推出了菜单式教学以适应学员需求,但由于选择面较小或者选择人员分散等原因,实际效果也较为有限。

(四)技术支持系统建设滞后是影响乡镇干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的保障性因素

任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培训,都必然有一套完善的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支持系统,这是做好培训工作不可或缺的技术性保障。目前从总体上看,区县尚未建立起一套与乡镇干部培训相适应的技术支持系统。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乡镇干部培训教材体系建设严重滞后。迄今为止,重庆市各区县都没有一套完整的针对乡镇干部培训而编写的系统性教材,仅有部分区县党校结合本地实际编写过少量简易读本,或者就乡镇工作的某方面内容编写过一些专著。如万州区委党校的《三峡移民精神概论》、《三峡库区低碳经济路径研究》,开县党校编著的《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研究》等,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乡镇干部培训的辅助教材,但既非专为乡镇干部培训编写,又未构成相互关联的教材体系,其针对性也是十分有限的。在问卷调查中,33.33%的调查对象认为“适应乡镇干部培训的教材体系建设滞后,培训无据可依”。

二是立足乡镇干部培训的学科体系建设力度不够。虽然基层培训机构普遍比较注意突出培训中的地方特色,但受单位规模、人才结构等条件限制,普遍不具备建立起与乡镇干部培训要求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在培训过程中,施教人员往往不分专业特长,变成了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的“砖”。这种救火队式的培训,使施教者对培训内容难以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调查中,27.08%的调查对象认为基层党校学科建设滞后,45.83%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师能力水平不高,讲授内容不能解渴。

三是适应乡镇干部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从总体上看,目前以党校行政学校为主体的培训机构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部分党校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不够合理,教师主要集中在科社、马列基础理论等学科上,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一些新兴学科人才严重匮乏;有的党校师资队伍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偏低,具有高级职称和较高学历的专职教师人数不多;一些党校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也不够合理,断层现象比较严重。虽然近几年各区县党校都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一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年轻人陆续走进教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平均年龄,但总的说来,30~40岁年龄段的,较为成熟的师资仍然偏少。

四、提高党校乡镇干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培训理念,切实增强乡镇干部培训的先导性

一是树立全员培训的理念。要贯彻落实中央“全员培训”的要求,给全体乡镇干部以公平的教育培训机会,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干部,五年内至少要达到轮训一遍的要求,坚决防止一些职级低的乡镇干部被忽视而长期受不到教育培训的情况出现。

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以乡镇干部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党校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学员的个性发展要求、主体性精神及培训需求,以优质的培训质量满足干部自身成长的需要。

三是树立“能本培训”理念。要以提高乡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根本,坚持把能力培养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坚持把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作为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依据。

四是树立开放式培训理念。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打破校园界限,广泛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充实培训内容,让乡镇干部开阔眼界。

(二)把握培训需求,切实增强乡镇干部培训的前瞻性

一是始终坚持按需培训。要把满足干部需求作为党校立身之本,使培训工作更加符合党的中心任务的需要、科学发展需要、履行岗位职责需要和干部健康成长需要。

二是开展培训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学员“两带来”(带来一个本乡镇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一个本人希望党校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等方式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倾听乡镇干部发自内心的培训愿望和培训需求。

三是加强培训需求的分析和预测。要认真分析学员入学时培训需求调研情况,建立反映需求的动态反馈机制,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流程。

四是分类设计培训方案。要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乡镇干部的需求和素质能力要求,分类规划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岗位培训等培训班次;分类设计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方式,制定培训方案。

(三)优化培训内容,切实增强乡镇干部培训的实用性

一是完善培训内容体系。在教学结构布局上,要围绕培训目标和不同类别乡镇干部培训需求,设计教学单元;在教学课程设计上,要摒弃以“学科中心”安排课程的传统做法,大力开发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前沿性、前瞻性的精品课程;在教材体系建设上,要组织编写适合乡镇实际的 “乡土教材”或案例教材。

二是突出基本理论教学。重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党的农村政策等内容,坚定干部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

三是突出现实问题研究。以服务乡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任务为主线,把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党校专题课和师生研究的重点。

四是突出岗位能力培训。要突出乡镇党委 (政府)工作职责、工作方法及履行职责的基本能力;要提高乡镇干部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促进发展、依法行政、调查研究、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的能力。

五是突出群众观教育。在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廉洁从政等教育的同时,要大力开展群众观教育,引导乡镇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增进群众感情,掌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四)改进培训方式,切实增强乡镇干部培训的灵活性

一是开展研究式教学。要改变党校单一的“你讲我听”、“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增强教学互动,引导学员在深化学习中提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适当采取菜单式教学方式。为了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在完成共性化培训课程的同时,可以将大班改成小班,将菜单式教学引入有关班次的课堂,将若干专题研究课程改为菜单式课程,供学员自由选学。

三是开展现场教学。要把“示范户”、“土专家”请进课堂“现身说法”,传授致富经验和技术,增加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用性。要充分发挥乡镇现场教学培训基地的作用,把课堂搬到基地现场里,把资深的专家教授,“请”到乡镇干部的家门口,“面对面”地传授知识,解答问题,使其综合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快速提高。

四是开展“送教下乡”。区县党校要根据乡镇干部的需求,主动送教上门,将政治理论、党建知识、农村政策、实用技术、法律法规、领导科学等知识,送到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手中,加强乡镇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拓宽培训渠道。

(五)整合培训资源,切实增强乡镇干部培训的开放性

一是整合培训机构。要按照中央的要求,逐步取消一些行业培训机构,规范干部教育培训秩序,遏制多头办班,突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发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支持办好区县党校,使培训效益最大化。

二是建立高质量的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按照区域分布和干部需求,选择一批重点高校作为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对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的培训。

三是发挥市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的作用。完善重庆市干部远程教育网,让乡镇干部都能参加市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的学习,从而拓展学习培训渠道。

四是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要聘请一批客座教授,构建以党校系统和高校教师、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企业家等组成的“师资库”。

五是“走出去”开展市外培训。组织乡镇干部到发达地区和对口支援省市培训,开阔视野,增强改革开放意识。

(六)完善运行机制,切实增强乡镇干部培训的规范性

一是完善乡镇干部参训机制。坚持和完善组织调训制度,严格执行调训计划申报制度,加强对调训计划的统筹协调,提高调训计划的科学性和透明度,解决多头调训、重复调训、多年不训的问题。

二是完善乡镇干部学习培训考核评价机制。要严格执行干部学习考核制度,全面考核评价乡镇干部培训期间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掌握运用理论和知识、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等情况,及时向组织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反馈。要建立乡镇干部教育培训跟踪管理制度,不断拓展和延伸培训效果。

三是完善乡镇干部学习培训激励约束机制。要进一步推进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将乡镇干部学习情况作为晋级晋职重要依据之一。要把乡镇干部学习培训情况作为干部晋级晋职考察的重要内容。晋级晋职人员要达到规定的培训时间要求,确因特殊情况未达到要求的,须在晋级晋职后1年内完成培训。

四是完善培训经费保障机制。要将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同级财政教育经费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步提高。各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不低于干部工资总额2%,确保正常培训任务的完成。要逐步改变经费划拨方式,完善经费“跟着项目走”、“跟着干部走”的管理办法,把经费用到刀刃上。

猜你喜欢
乡镇干部党校针对性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乡镇干部如何摆脱“身份迷茫”?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