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羌绣的亲和之美与价值转换

2013-08-15 00:45王小琴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7期
关键词:羌族人文美的

王小琴

谈羌绣的亲和之美与价值转换

王小琴

在羌族群众日常服饰中随处可见的羌绣,是连接羌族古与今、理想与现实、真实与抽象的重要桥梁,彰显着羌绣艺术与羌族生产劳动、宗教神话、人际交往的“亲和”之美。羌绣的审美价值已高于其实用价值,对羌绣的生态教育价值、人文教育价值、审美教育价值进行开发,对于保护和传承羌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羌绣;亲和之美;教育价值

王小琴/阿坝师专学报编辑部助理研究员,教育学硕士(四川汶川 623002)。

羌绣是羌族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是羌族妇女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们从小就在母辈们的指导下,用一针一线勾勒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造型图案,用以装点生活。历经几百年代代相传的羌绣技艺,发展出了以“十字挑”、“串挑”、“编挑”为主的挑花刺绣技艺和针法,绣品极富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羌绣已经超越了用于装饰服装、鞋袜、手帕、香包等物品的单一生活价值诉求,它更体现了羌族秉持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亲和之美,是羌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现实写照。已被收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羌族刺绣”,浓缩着羌族人民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意趣,认识、挖掘、转换其美学价值,对保护和传承羌族传统文化意义深远。

一、羌绣与羌族文化的关联

羌是中国最早创造游牧文明的民族之一,古羌人逐水草而居的传统,孕育了自然为大和体法自然文化的哲学宇宙观,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天人合一的流韵。自然之道宏大神秘,羌族相信万物有灵,信仰多神崇拜,对天神、地神、山神、水神、火神、羊神、树神、门神等几十种神灵甚为敬重,其宗教信仰在羌绣图案纹路中得以相应呈现:有动物纹样,如羊纹、牛纹、蝴蝶纹、虎头纹、狗纹、狮纹、猫纹等;植物纹样,如杜鹃花、菊花、金瓜、杉枝、牡丹、石榴、韭菜花等纹样;抽象纹样,如太阳纹、星辰日月纹、十字纹、万字纹、如意纹、回纹、云云纹、火纹等。这些简化、概括、抽象、造型各异的羌绣图案反映出羌族先民对天地日月、风雨雷电、山林河湖、动植物等万物的自然崇拜,对长期以来有语言无文字的羌族而言,羌绣在无意中成了反映、记录羌族生活和精神的文化纽带,也通过羌族妇女的手传递着浓厚的亲情、爱情、友情、人情意味,是民族精神中回归自然、关爱人性的纯善价值观的体现。

二、羌绣的“亲和”之美

与蜀绣、湘绣、苏绣等刻意求精、精巧细腻的风格相比,羌绣追求崇尚自然、继承传统、浑然天成的风格,体现着少数民族的古拙之美。在羌族群众日常服饰中随处可见的羌绣,其审美价值已高于其实用价值,是连接羌族古与今、理想与现实、真实与抽象的重要桥梁,彰显着羌绣艺术与羌族生产劳动、宗教神话、人际交往的“亲和”之美。

(一)羌绣反映出羌族征服自然的劳动美

羌绣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们经由劳动、实践的漫长过程,为人们所了解和掌握。羌族大多居住于岷江上游的高半山区,条件极为艰险困苦,羌民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的过程中,一步步前进,一点点地获取胜利,但却远未能驾驭大自然,而他们改善自己境遇的心情,却极其迫切和强烈。作为精神力量形式之一的羌绣,便应运而生,羌族人民借助羌绣抽象的精神力量,来增强对自身的力量,以期实现改善境遇的目的。“羌族妇女一生挑绣的高潮是在出嫁前夕,她们一定要尽其所能绣出几件最漂亮的嫁衣、最好的云云鞋和最好的鞋垫,否则会被男方轻视。”[1]从羌族传统婚俗对羌绣的重视程度可见,羌绣贯串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能力许盼,“牡丹象征幸福,瓜果、粮食象征丰收,鸟巢象征喜庆,狮、猪等动物象征欢乐,鱼、龙象征吉祥等等”[1],穿戴上赋予象征意义的鞋帽服饰给羌民以精神力量,进而推动他们继续征服自然,此时的羌绣与劳动号子、舞蹈仪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羌绣蕴藏着羌族原始宗教的神异美

羌族先民受生产力的局限,不了解大自然,依赖大自然,敬畏大自然,他们梦想成为客观世界的主人,于是,他们“把自己最好的愿望,自己关于全知全能的幻想,自己想要克服‘第一个自然界’的敌视人的自发力量的要求化成了神道的形象”,这种幻想性的神异力量在羌族神话中得以呈现,羌绣又成为其最直观的表征:“云云鞋”是羌绣中的珍品,其鞋型貌似小船,鞋尖微翘,鞋底较厚,鞋帮上绣有彩色云纹和杜鹃花纹样。相传羌人在一位踏着白云的白发白须老人的指点下用白石战胜了戈基人,建立了美好家园。为了感激老人,人们取样于白云的形状,将鞋做成漂亮的“扣云租哈”,即有云纹图案的“云云鞋”,表达羌人对神的感恩与崇敬。《羊角花的来历》(即杜鹃花)讲述了远古时代,在男女不分、混沌群居的背景下,女神俄巴巴瑟(羌族信奉的婚姻女神)在杜鹃花丛中巧妙设置了羊角和杜鹃花的机关,凡是投生时拿了一头羊上双角的男女,到凡间就是一对夫妻,羊角定姻缘,从此结束了人间乱配的情形,杜鹃花纹图案就是对这一传说的写照,对女神的纪念也反映了古羌人对由原始步入文明这一历史规律的神化与想象。

(三)羌绣承载着羌族和睦关爱的人性美

人生活在由人与人的关系交织成的社会网络中,只有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处于和谐统一的自由状态时,才有可能形成美。羌绣不只是羌族对自然美的抽象与创造,也是羌族社会公道变为个人的内在要求,是个人的意志欲望与社会伦理原则相吻合的产物。羌族妇女学习羌绣不是单纯为美化自己的服饰,羌族新娘做的鞋垫、鞋子、荷包、衣服等嫁妆也不单是为考验新娘的绣工,她们还要将这些绣品送给男方的长辈、亲戚,或是自己家的长辈和亲戚,绣品承载和传递的是姑娘对家人的祝福与关爱之情。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羌族妇女做羌绣时会给老人选择代表长寿的菊花等图案,给小孩子用狮、虎等能辟邪的图案,情侣则用羊角花、石榴等代表爱情婚姻的图案,以表达对不同对象的各种祈愿。有着基于血缘与地缘的二元多重关系的羌族乡村社会,议话制、乡约制、母舅制、家门制等,与作为其核心精神的释比文化一道构成了羌族社会生活的立体网络。[2]无论从制作、赠送羌绣的目的、习俗,还是羌绣的形式、内容来看,都呈现着羌族“敬”、“和”、“谦”的精神本质。在羌绣技艺的“传”与“习”、绣品的“赠”与“纳”的过程中,羌族社会尊老爱幼、淳朴善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的民族品质与人性关爱得以“活态”传承。

三、羌绣的美学价值转换与开发

(一)羌绣美的生态教育价值开发

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们抛弃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科技的进步使越来越多的生态万物沦为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原材料,对自然的忽视和践踏,以自然不断被破坏为代价,导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而羌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并寄情于物的传统生态观值得现代社会学习与借鉴。羌人向自然适度索取、和谐共生,羌寨依山而筑、依水而行的生活方式;羌族对神山、神树、神林、动物等自然万物的崇拜与敬畏之情;羌族社会的习惯法、禁忌和节日礼仪等制度习俗相互交织,共同演绎了羌族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优良习俗。如前所述,羌绣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山川、植物、动物作为挑花刺绣的题材,表达了丰富的自然意蕴,寄托了羌族人对生活环境的真挚热爱之情。其构图按一定的组织规律,将树叶、花朵、蝴蝶等多种图形按大小、位置、方向、色彩等进行组合、排列,形成的纹样造型,也是对大自然原始之美、对称之美、平衡之美、变化之美的抽象与调和,可以说羌绣就是羌族对自然细致入微的体认与再现。因此,在保护和传承羌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不止要关注其看得见的美,还应引导大家从中体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与价值回归。

(二)羌绣美的人文教育价值开发

5.12汶川地震后,由阿坝州羌族妇女就业帮扶中心和李连杰壹基金联合启动的“羌绣帮扶计划”使羌绣这一民族工艺走出大山,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通过公司+农户的羌绣订单式制作模式,将羌绣的质朴美与日常生活用品相结合,使“羌绣”这一古老艺术融入了现代时尚生活元素,其市场化运作,对提高羌族家庭的收入有着直接的帮助。但是,在不少人更关注羌绣经济价值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现代羌绣本身的人文教育价值。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教育方面的特点,着重强调两方面,一是强调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二是在道德教育方面,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重视对他人、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感,也重视对世界、对人类的责任感。”[3]以寄托感情和表示美好祝愿的传统羌绣,体现了浓厚的人性关爱,今天的羌族绣娘还以抗震救灾为主题创作了不少人间大爱、寓意深远的羌绣作品,让经历地震后的羌绣艺术有了更深的爱的内涵。因此,我们在欣赏、购买羌绣工艺品时,在发展羌绣特色产业时,其“文化传承,爱心接力”的人文性应当被时时关注、传播,以充分发挥其内在的人文教育价值。

(三)羌绣美的审美教育价值开发

审美教育即培养和提高青少年认识美的能力,逐步养成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感受力和爱好,从而能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进一步讲,它还包括培养青少年初步的表现美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艺术才能,为他们将来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世界打下基础。进行审美教育,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羌绣的传承就值得我们借鉴:羌族女孩10岁左右就开始在母亲、姐姐的带领下学习羌绣,在此过程中她们学习的不仅是一种技艺,也是对她们审美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她们学会了从生动直观而达于抽象思维,在创作的过程中又以情动情,从中受到情感的教育和陶冶。对更多的人而言,以羌绣为蓝本,对其进行审美指导和实践是可取的,从羌绣中学会领略自然美、鉴赏艺术美、体悟情感美,每个人定能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成就心灵美与行为美。

[1]王世琴.羌绣——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赵曦.神圣与亲和——中国羌族释比文化调查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3]杨德广.加强人文教育 提高人文素质[J].教育研究,1999,(2)

J523

B

1671-6531(2013)17-0052-02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多元文化研究中心”科研项目“羌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DYWH1227)

责任编辑:何 岩

猜你喜欢
羌族人文美的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羌族作家谷运龙散文简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羌族释比文化略述及其保护思考:以震后汶川、北川等羌族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