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提升途径研究

2013-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4期
关键词:贫困生竞争力家庭

梁 嘉

梁嘉/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广东广州510507)。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高校校园中存在的贫困生就业问题显得突出而典型,在当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高校贫困生如何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如何使他们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具备较强的社会竞争力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高校贫困生就业现状及特点

麦可思研究课题组在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低收入就业弱势群体中,相当大部分正是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低收入家庭的经济困难学生,他们在经历了大学四年的奋斗后,就业收入仍处于同届毕业生中的低水平,贫困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就业质量存在差距。

为了解高校贫困生的就业现状和特点,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州大学城内的五所高校的大学四年级贫困生进行了“高校贫困生就业状况”调查,共计发放6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80份,分析结果如下。

(一)被调查贫困生来源情况

在调查学生总人数中,来自农村与乡镇的贫困生分别占48.3%及24.1%,而来自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贫困生只占了27.6%,表明绝大部分接受调查的学生普遍来自于农村、乡镇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状况、教育基础设施、教育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要落后于大中小城市。而其中有接近70%的被调查者都有申请过国家助学贷款,这意味着这部分学生家庭在筹集子女就读期间的学费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国家助学贷款则暂时帮助缓解了这一负担。另一方面也表明,贫困生能顺利就业、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偿还国家助学贷款的关键前提。

(二)贫困生对就业形势的看法

被调查者对整体就业形势的判断为“忧中带喜”。80%的学生认为其毕业时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7.8%的学生认为在严峻就业形势下,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体现学生在求职上要求能人职匹配,在工作岗位上要能实现个人价值。而61%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虽严峻,但只要通过个人努力就应该够找到工作,但就业质量是否能与个人期望相一致,这值得探讨。

(三)贫困生的就业取向务实稳定

贫困生在就业取向上更为务实,67.9%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而考虑攻读研究生及考取公务员的学生比例较少,大部分贫困生都希望能尽快投入社会,分担家庭的重担。在“就业后对家庭有何影响”这项选择中,56.6%的学生表示,就业后他们将成为家庭的主要收入,42.1%的学生表示就业能为其家庭增加一点收入。在对“求职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这项选择上,薪酬福利与个人发展机会是贫困生最为看重的前两项因素,这也是他们所考虑的实际情况,与要迫切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有关系。

(四)贫困生就业期望普遍偏高

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贫困生更多希望留在地级以上的大中城市工作,这也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意愿相似。而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上,贫困生更倾向于政府机关、国企事业单位这种传统稳定型的单位。对于他们来说,虽然国家政策积极引导毕业生前往西部、基层就业,但实际上他们更希望留在城市稳定发展。到西部或是基层工作,有47.9%的学生担心个人未来发展受限制,有30.3%和12.1%的学生因为薪酬待遇差及对政府相关计划和措施配套的优惠政策的落实缺乏信心而放弃选择。

(五)贫困生的求职途径以学校为主

从调查中也发现,30%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推荐是其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其次才是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人才招聘会及招聘市场获得求职信息,而网络求职、向用人单位直接申请的成功率较低。在“贫困生最希望学校或政府提供的就业帮助”调查上,有超过80%的被调查者都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这表明,贫困生非常希望依靠学校的帮助,从而能让他们实现其最佳求职途径的选择。

二、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构成

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指的是贫困生自身具备的综合素质及合理利用资源,找到更适合其发挥才能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主要可分为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方面。

核心竞争力指的是贫困生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其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通常表现在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术程度和思想道德修养上。

基础竞争力指的是贫困生能够承担并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各项基础能力的总和,通常可表示为学生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适应能力和求职能力等,这属于学生的软件资本,实质上反映了毕业生的精神面貌、心理素质、自我规划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被培养的潜力等。

环境竞争力指的是贫困生所处的环境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了高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高校的品牌名气,高校中的学科优势,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一定程度影响着该校学生的教育素质。其次,在家庭方面,贫困生家长的就业观念、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择业过程的各个方面。此外,社会经济、文化等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贫困生所就读专业的行业发展水平、专业需求情况。

三、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根据调查结果所反映的贫困生就业特点,贫困生应将目标集中于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已有的优势,努力克服自身的劣势,抓住环境中的机遇,回避外在的挑战,积极调整就业心态,多途径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这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1.发扬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品质。贫困生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他们自重自爱、自强自立,坚持刻苦学习,习惯了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现实。他们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懂得自尊自爱,愿意用自己的每一分耕耘去播种人生,并坚信这是重要而正确的途径。笔者在调查“你觉得你能从众多求职者当中胜出的重要因素”一项中可知,68.4%的被调查者认为“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其胜出的首要因素,这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认识自身长处,在思想品德上能肯定自己,他们长期以来培养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会延续至他们以后对待所从事的就业岗位。而对用人单位而言,这种品行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未来工作的实践态度。因此,贫困生应正视其优势,坚持及发扬其优良的思想品质。

2.培养良好的学习素质。在参与社会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应是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专业知识扎实的人,其能力和素质越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就越强。每一位贫困生都是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历了高考的筛选,并将很多同辈甩在后面才能进入大学的,他们每一个人的学习能力都不应该差。然而一直以来应试教育的束缚,使得大学这种开放式、多元化的学习氛围会给他们带来冲击,大部分同学因此陷入了学习的困境,导致学业成绩不优。而一旦当他们离开校门时,迎面而来的又是更激烈的竞争。高校培养的不是高分低能的学生,而是通过大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能迅速、准确获取知识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使之能适应社会变化的本事。

贫困生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根据大学里的学习环境、专业学习的内容等方面,注重学习资源的选择,及时总结学习经验,发挥自己在学习上的长处,充分展现自身才能。扎扎实实地打好专业知识的基础,包括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以专业学习为内容的专业实习实践。其次,利用校内外机会,拓展专业实习实践的范围,并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学习,通过转换理论学习至专业实践的操作过程,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及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进一步反作用于校内专业知识的学习,激发学习的动力。

(二)提升就业基础竞争力

在基础竞争力方面,是贫困生比较薄弱的环节。他们缺乏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个人综合素质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等都比家庭经济较好的同学略为逊色。而基础竞争力又是用人单位最直观能考察到的,因此增强基础竞争力,是提高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调适个人就业心理。贫困生应放下包袱,紧紧抓住国家就业扶持政策的大好机遇,适时改变观念,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在实践中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我特点和自我需求,切勿跟随大流从众就业;立足从基层做起的就业观念,基层的锻炼是为他们今后的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础,实质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阶梯;珍惜每一次就业的机会,慎重考虑每一次的选择,可优先考虑回到生源地为家乡建设服务。借助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就业指导课程,了解从学生到职业人身份转折过程中所带来的心理困惑,掌握行之有效的心理调节方式,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是保障贫困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前提。

2.提高综合能力。贫困生应熟知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标准,从其繁忙的兼职、学习中释放更多时间,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锻炼机会,投入到“五能”的培养中来:

培养文字语言能力。贫困生要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要用笔杆子写出自己的所学所成。在日常生活中,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多撰写论文,在班级、社团中多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实际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人际沟通能力。贫困生应克服性格上“不善与人交流”的缺点,打开心扉,锻炼在熟悉的环境与熟悉的人说话,进而到在陌生的环境与陌生人说话,通过频繁多次的锻炼,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创新知识能力。由于早期教育意识及文化资本的差异,贫困生的创新意识往往较为薄弱,因此大学中教学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活动是培养其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第二课堂的开展、学生科技项目的申报、甚至是创业知识的普及,都能为他们提升能力注入新的推动力。贫困生应抓住机会,与各有所长的同学组成团队,多参与创新活动,提高个人创新意识。

计算机外语能力。贫困生应充分利用校园的一切资源,确保在校期间顺利获取计算机与外语能力资格证书。

求职面试能力。求职面试是就业过程的决定性环节,贫困生要在锻炼人际沟通的能力之上,学会推销自己。对自身的形象、谈吐、礼仪表现进行反复演练,求职前认真参与学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会、模拟情景招聘面试、行为面试等专场活动,及时总结分析不足之处并改进,进而在实战面试中能娴熟掌握,提升技巧。

(三)提升就业环境竞争力

环境竞争力是给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形成带来直接影响的外部因素。提升贫困生的就业竞争力,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学生家庭及本人的共同努力。如国家应不断深化改革就业体制,完善就业保障政策,消除企业用人过程中的歧视现象,营造公平公正的求职环境。学校应以学生为本,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实施对口就业援助;注重结合贫困生的特点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创造可提升其综合能力的机会;关注对贫困生除物资帮扶外的精神帮扶,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贫困生家庭应多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做其最坚固的后援保障。

[1] 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6):205

[2] 叶逢杰.高校贫困生就业分析及对策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8(8)

[3] 吴小玲,柯锦泉.提升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9(11):97-98

[4] 李敏.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培养[J].职业时空,2010(2):90-91

猜你喜欢
贫困生竞争力家庭
家庭“煮”夫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恋练有词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