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校“复语型”外语专业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3-08-15 00:45张莉洲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4期
关键词:外语课程体系设置

张莉洲

张莉洲/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江西九江332000)。

一、“复语型”外语专业建设内涵与现状

1.“复语型”外语专业内涵。“复语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指所培养人才除母语之外,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两种以上的外语,具有跨文化多外语交流能力等。[1]而“复语型”外语专业则是指以培养“复语型”外语专业人才为目标的学科。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复语型”外语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复语型”外语专业建设问题也逐渐引起高校关注。在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复语型”外语专业建设将有助于推动外语学科发展。

鉴于此,本研究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内省法等,以江西省“复语型”外语专业建设为个案,对“复语型”外语专业建设研究现状及发展等进行分析。

2.“复语型”外语专业建设现状

目前江西省“复语型”外语专业建设以培养能用一门母语和两门外语从事外语类工作能力为主要目标。“复语型”专业建设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1)外语专业型:外语+专业方向。(2)专业方向型:外语+外语。(3)复合专业型:专业+外语。[2]

二、江西省“复语型”外语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江西省“复语型”外语专业的建设相对滞后。江西高校“复语型”外语专业的设置和专业招生起步相对较晚。南开大学外语学院早在2002年11月在原英语系基础上组建了翻译系,在高年级阶段开设了经贸翻译、国际政治文化交流、科技翻译等三个方向,旨在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北京外国语大学自2007年起招收复语同声传译硕士研究生,培养能用一门母语(汉语)和两门外语(英语+德/法/俄)从事口笔译的国际化人才。大连外国语学院在英语专业中下设/英日复语等方向。

2.江西省“复语型”外语专业课程结构缺乏系统性、规划性、操作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将课程划分为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等课程,同时对相应学时分配均有规定。但目前“复语型”外语专业尚无统一的教学大纲,相应的课程设置也各有侧重,缺乏整体系统性。从所调查的江西高校外语学院的“复语”课程设置来看,的确存在一定个体差异,在语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语言技能、翻译技能、教学实践等方面各有侧重,但课程似乎内涵不太明确,如语言知识与工具类语言的复合应用课程设置较少。学术性与应用性的分界并不明显。对“复语”综合应用等方面不太重视,“复语”专业的应用型课程的地位尚待提升。[3]

与此同时,江西多所高校“复语型”外语专业的开设均以国内几所著名高校为模板而建立,针对社会需求、本校招生层次和培养目标等缺乏个性化市场调研,对专业发展缺乏后期规划,培养目标在具体课程教学中存在着难以具体操作实施的问题。

三、江西省“复语型”外语专业建设对策

1.合理制定“复语型”外语专业教学大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与层次性。“复语型”外语专业是复合专业,有两门主要学科专业作为主修的领域。作为学习者在大学学习期间主修的领域,往往意味着一个比较系统科学的教育体系,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等。包含具体的课程目录及相关大纲,具备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如教师、教学硬件、软件等)。将两门主要综合课程体系科学有效整合为一个教育体系,是新形式下复语型外语专业建设的现实难点。

“复语型”外语专业学科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多样性和综合性外语人才,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但就所调查的江西高校现实教学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的教学体系往往是简单的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外语课程叠加,造成学生常常忙于应付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语言知识学习,而没有足够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实习实训等实践应用性知识的学习,而发生顾此失彼的不良结果。

与此同时,个体人才是可变的,可以由实践能力强转变为实践与理论水平俱佳,也可以由精于某类翻译到兼容各家,即外语人才的层次性。因此就复语型外语专业设置而言,需要根据本校招生具体情况,在对就业市场的充分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科学有效整合该复合专业的课程体系,分层次建立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最终形成多层次个性化学科体系。

2.改善课程设置结构,加强教材内容建设的市场针对性与适应性。作为学科建设的载体,教材是专业建设理念与教学计划的主要实施手段,同时也是教师实际教学的依据和学生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教材的选用,教材质量与社会有效应用性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科建设质量和教学。如果所选用的教材在内容上不能够体现市场需求,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跟上市场变化,该学科最终还是会被市场淘汰。

就江西高校“复语型”外语专业选用的教材来看,一部分高校在学科设置前期缺乏对市场和企业外语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在课程体系发展时缺乏动态发展观念,选用教材时常常是采用一劳永逸的做法,没有兼顾到社会发展长期需要,也没有完全体现外语人才多专多能的培养目标,从而使得“复语型”外语专业口径设置过窄,在此体制下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难以真正适应市场变化。此外,部分高校没有设置课时充足的外语专业实践课程,不利于学生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因此,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建设,首先就要注重市场调研,合理设置课程结构,根据市场变化而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同时设置充分的专业实践课时,加大对学生复合能力的实践应用教学。

3.提高社会评估在“复语型”外语专业的教学评估中的地位与作用。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现有的评价体系一般而言就是评价课程本身 (诸如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计划)、教师、学生、教材等。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客观科学的反思与评估的少有实施。这其中有综合评估的信度与效度难以确定的原因,也有测试评估手段长期以来依赖终结性评估的因素的影响。虽然很多高校复语型外语专业为保证评估的客观公正性,尝试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但由于评估方式本身存在的局限性,还是很难完全发挥评估手段的反拨作用。

因此,将复合型外语人才在市场中的应用能力作为社会评估的内容之一,可以有效地弥补单一的教学评估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科建设的进一步科学发展。

4.在制度上系统保障强化“复语型”师资人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由于江西高校普遍采用院系级管理制度,学科间交叉融合不够,致使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对专业课程知识的融入往往力不从心。同时,专业教师因缺乏实践经验和外语知识,使得专业授课以理论为主,很少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在本次调查中,近95%的外语专业教师希望加强校内学科交融,并且通过系统化培训、实践等活动,提高自身教学素质,改善自身知识结构。[4]

因此,如果高校从制度上保障教师的外培、顶岗学习,加大复语型专业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素质,最终推动复语型外语专业长远稳定发展。

5.重视学科建设实践应用,提高顶岗实习培训中校企合作的层次与水平。复合外语人才培养主要有学校教学与培训两种方式,虽然两者都强调培养具备一定语言能力的外语人才,但在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式与手段、教学评估等方面有所不同。

江西部分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开展的深度不够,仅仅停留在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的层面,而没有与企业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尤其在“复语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编制、课程体系设置、教材及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学校没有让企业单位充分参与其中,使外语专业建设失去了针对性,不利于外语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

因此,江西高校复语型外语专业加大对校企合作,提高学生顶岗实习培训水平是非常有必要且极具急迫性的改革目标之一。

[1] 王雪梅,徐 璐.国际化复语型人才的内涵与培养模式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1)

[2] 杨平.关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2)

[3] 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4] 刘颖.复语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课程设置[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2)

猜你喜欢
外语课程体系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