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丙宝 李爱红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和管理服务水平的集中体现。随着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的发展,学生公寓区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因此,加强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对于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和建设良好的学风校风,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公寓文化氛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内涵。高校公寓文化是大学生在公寓宿舍环境里,彼此间在行为、观念、情趣、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相互接纳、相互影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存的文化现象,它反映了学生群体的文化自认状况、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并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趋向、生活态度、修养和综合能力[1]。公寓文化由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两种形式构成,表层文化反映出的是具体生活现象,深层文化反映出的是文化观念。深层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则是公寓文化的灵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人起到的影响也最持久有效[2]。
2)高校公寓文化的功能。公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具体表现为:一是教育的功能。一般来说,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观念意识超前、个性突出。积极的公寓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这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以及健康学风校风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教育作用。二是规范的功能[3]。公寓是一个集中住宿的区域,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形成制度文化,可保证公寓文化活动的正常发展,制止和约束公寓主体的各种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公寓文化效应;同时大学生也必然会受到环境的约束,在约束中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三是娱乐的功能。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决定了娱乐是学生公寓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娱乐能活跃大学生的生活情趣,学生在娱乐的同时也可提高自身的艺术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习工作效率,愉悦身心并促进身心健康。四是激励的功能。公寓文化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凝聚力。高校公寓文化会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同时又会丰富和影响校园文化的发展。五是发展的功能。通过健康的公寓文化熏陶,使大学生有更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心理状态得到调整,人际关系发展通畅。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树立良好的学风校风会起到助推作用。
3)高职院校公寓主体的特点。高职院校生源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学生公寓主体的复杂性。公寓中学习与生活相对自由,学生自主时间较多,有的学生在放松自我、生活懒散、消愁解闷之中变得思想迷茫、不求上进、道德欠缺,甚至出现人格缺陷、排斥外界等心理问题。这些现象对公寓主体会产生消极影响,导致“问题”宿舍产生,如“逃课型”宿舍、人际关系“失调型”宿舍、“夜猫子型”宿舍、“上网型”宿舍等,虽然这些宿舍数量不多,但在很大程度上会“污染”公寓健康文化环境,有违于高校教育管理理念。
1)公寓文化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学生公寓管理事关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开展公寓文化活动,创设公寓文化氛围,是提高公寓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工作理念的具体落实。
2)公寓文化建设是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学习与生活方式有了新的转变,学生在公寓宿舍的生活时间及对宿舍的依赖性也呈强化趋势,因此应以公寓宿舍为阵地,通过发挥公寓宿舍文化的教育启迪与激励作用,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3)公寓文化建设是和谐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公寓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发源地”和“消化地”,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教育部为切实加强高校学生的住宿管理,也先后发布了多项文件,为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高校越来越认识到公寓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激励、规范、发展作用,在认真做好学生住宿日常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公寓管理新模式、新机制、新方法,把公寓文化建设纳入到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中。
1)从社区社会层面上推行公寓文化建设。高校学生公寓住宿条件的标准化,为推行公寓文化社区化建设提供了条件。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在学生公寓建设上不断改善大学生的住宿条件,形成新的学生社区;再加上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自主意识与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高校后勤化管理模式的逐步推行,公寓宿舍区域管理有社区社会化管理的倾向。因此,大学生公寓社区文化建设也要相应加强,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公寓为空间、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以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由学生共创共享的群体文化[5]。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学生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体现出了大学生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意识。
2)从网络化建设上推行公寓文化建设。伴随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技术在学生公寓的普及应用,学生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至公寓宿舍也成为一种趋势。事实上,大学生热衷于上网,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势必会变少,如果缺乏良好的思想教育引导,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就会相应疏远,网瘾较大的学生还会出现心理问题等[4]。由于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互动平台,作为高校的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网络这一交流平台,相互之间处在一个相对平等的层次,会减少“保洁+监护”传统宿舍管理中的弊端,学生也可以摆脱“被管理者”的角色,拥有平等对话权利。网络管理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公寓文化建设中来。同时高校的功能转向不能忽视对学生公寓文化的规范与引导,在管理中可在明确自身工作范围的前提下,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对学生沉迷网络、忽视寝室人际交往的现象加以引导教育;同时在网络管理上,可以开设学生公寓网站,建立健全网络通信管理制度,规范网络运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公寓文化建设。
3)从管理与服务水平上推进公寓制度文化建设。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公寓仍沿袭以前的管理模式,虽然已具备较好的硬件设施,但是与学生和家长需要的高质量服务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不利于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学生公寓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制度文化建设,只有建立完善的公寓管理制度,才能较好的规范公寓主体的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良好的公寓制度文化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大学生的行为[6]。一方面通过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文明公约等行为准则,硬性控制大学生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物质载体、文化活动所营造的环境氛围与价值观念及对人的心理辐射作用,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软性控制。公寓管理者可以把大学生在公寓宿舍里的表现进行量化,并将其纳入对学生思想品德考核或综合素质考核范围,督促学生遵守各项管理制度。这种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宿舍脏、乱、差的状况,减少并消除不文明、不道德、不健康的行为。
4)从公寓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上推进公寓文化建设。目前高校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为创新素质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并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7]。实践证明,公寓文化主题活动是当前大学生比较欢迎的一种文化活动形式,如举办公寓文化节等。公寓文化主题活动可使大学生在良好的秩序和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并自觉成为大学生公寓文化的实施主体和建构主体。这种公寓文化活动氛围能从学生思想上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知识学习行为、生活卫生行为、审美娱乐行为等,从而保证公寓主体有一个良好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大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言行举止等良好行为习惯,进而推动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向更深层次、更广泛领域发展。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是创造有序而健康文明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通过丰富学生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精神生活,提升大学生的文明修养和综合能力[8]。当前,高职院校公寓的硬件设施和环境在不断的改善,而文化内容的内涵建设则相对滞后和不足。许多高校也认识到公寓文化内涵建设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方式丰富公寓文化建设内涵,但是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对公寓宿舍不断上升的依赖性,学生及家长需求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活现代化特征及其心理特征的多样化、国家教育管理要求和学校管理与服务标准的不断提升等新情况与新问题,高职院校公寓文化建设仍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公寓文化建设作为一种高校软实力,学生管理工作重心应尽快移至学生公寓,将学生公寓作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新平台,并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着重点和创新点。
[1]刘晓青.论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创新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9):16-17.
[2]李瑞学,田媛.加强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1):60-61.
[3]高珊.新时期大学寝室文化的现状分析及深层解读[J].考试周刊,2008(20):217-218.
[4]王琰.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调查与分析[J].新学术,2007(6):78.
[5]熊子健.社会资本理论视野下的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4-96.
[6]李立波.高校和谐宿舍文化:特征、功能及培育路径[J].文史博览(理论),2012(9):50.
[7]杨治华.浅析“以人为本”与高职校园文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1-3.
[8]时倩,徐小柏.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