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2013-08-15 00:51王松奇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经济学消费经济

王松奇

(中国社会科学院 金融研究中心,北京 100000)

各位领导、各位校友、各位老师、同学,首先谢谢孙杰光书记热情洋溢的介绍,我是第一次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这一次来我感到我们学校张校长、孙书记正励精图治,将学校升格,重新进行二次创业,我感到非常振奋,希望为贵校未来的发展建设贡献点力量。

今天这个讲座我用漫谈、聊天的方式,跟大家讲一讲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大家知道,最近两个月的时间,全世界最热门的词汇是Likonomics,是克强经济学。6月27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黄益平教授撰写了一篇内部报告,这个报告发表在巴克莱银行《全球资本客户》内部杂志——北京明信片这个专页上。报告首次用英文提出Likonomics——李克强经济学这个词。这个报告一经登出,红遍全球,Likonomics一下子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词汇。大家都开始讨论李克强经济学到底都是什么内容?克强经济学到底有哪些含义?在报告中,黄益平做了三项总结,说克强经济学有三大支柱,叫“不刺激,去杠杆,搞改革”。克强经济学一经提出,也引发一些国内经济学者的追捧。我们中国社科院自认为历来是得风气之先的,但在这一轮讨论中,我们社科院经济片儿八个研究所自认为落后了,大家对克强经济学没有反应。之所以没有反应,原因我想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李克强本人对Likonomics没有表态,社科院是党中央的思想库、智囊团,在此情况下不便于发表看法。第二点根据我的研究,这种以国家领导人或政府领导人命名的经济学,从历史上看应该慎重为是。大家可以回想一下,美国有里根经济学,里根上台之后,他提出了一套完全不同于以往历届政府奉行的政策,就是奉行供给学派经济学,被美国、全世界公认为里根经济学。他的理论根据是一条曲线,叫拉弗曲线,曲线说明税收与国家收入之间存在一个平衡点,降税在一定期间内是能够提升国家GDP的。里根后来之所以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在于供给学派经济学实际上奠定了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腾飞的基础。克林顿上台为什么有将近5 600亿美元的财政盈余,归根结底在于里根总统的减息政策,减息政策极大地释放了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另外,里根在任期间提出了一个星球大战计划,该计划表面上是刺激美国的军事科研,但实际上它对美国整个的民营工业、基础研究、应用科学研究都产生了极大的刺激作用。所以,里根的作用是极大的,里根经济学是大家公认的。另外,大家听过铁娘子经济学。撒切尔夫人上任之初,英国经济中国有经济比重比较高,好多企业效益不好,包括铁路,撒切尔夫人实行了一套不同于以前工党政府的政策,政策的核心就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微观主体的积极性。铁娘子经济学之后,对于英国这样老牌的工业国家以后焕发工业活力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我们最新听到安倍经济学,他的经济政策同历届以往所有首相的经济政策都不同,即实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去年之前每年都是通货紧缩的,通货膨胀率是负的,因为日本是一个高度老龄化的社会。2010年8月,我们去日本北海道发现好多出租车司机都是60—70岁老人,在日本札幌一个酒家,看到服务员也都是70岁以上的老妇人。我们感到日本经济已经衰退,人口老龄化,需求下降,很难看到生气和希望。但是安倍上台后,安倍经济学实行不到一年的时间,日本经济确实好转,现在GDP增长率是2.7%、2.8%、3%左右,在发达国家如果GDP能够达到3%,这与中国GDP达到11%的水平相当。格林斯潘说过,“我们美国的经济学家是诺贝尔得奖最多的,但我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办法怎么能把国家的GDP推到3%以上”。在我们中国动辄9%、10%、10.8%,我们有连续达9.8%将近30多年的高增长记录,但是现在我们的经济显现疲态,克强经济学能否解决这个问题不得而知。克强经济学的不刺激是什么意思呢?我个人认为,克强总理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不刺激的基本含义就是不出台像2008年四季度那样4万亿的大规模刺激计划,去杠杆主要就是降低杠杆率,杠杆率就是本金与债务及经营业务交易总额的比率,去杠杆就是减少公司部门或国家、银行部门的债务比率,增加自有资本质量,不要让杠杆倍数过大。搞改革具体的思路我们还不得而知,我们现在寄希望于十八届三中全会能够给予解答。

我们现在作为普通的经济研究者,关心这样一些问题:就是克强经济学现在面临哪些挑战?中国经济现在到底面临哪些问题?大家知道,我们近一两年来的经济工作,是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开展的,这个规划我个人认为在理论上进行了非常完美的设计,国际经济学界包括国内经济学界的主流声音都认为中国经济的关键点在于在发展中实现再平衡。中国经济“不稳定、不协调、不可持续”这是温家宝当总理时期提出的这“三不”,为什么有这“三不”呢?在中国经济成长中,我们长期以来三驾马车主要靠两驾,第一驾——出口,在过去三十多年经济奇迹中主要靠出口,出口之所以发展的这样好、这样快,我想第一就是中国开始融入全球化,然后中国以最低的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土地要素成本参与全球竞争,我们有成本优势。第二点就是朱镕基时期我们加入世贸,我们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我们享受到了加入这个组织可能得到的一些好处。但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出口这驾马车有点失灵,因为美国经济长期回升乏力,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出现了欧债危机,欧债危机至今仍在继续演化,虽在德、法的努力下有些好转,但其发展下去到什么程度,我们还不能确定。最近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作了一个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报告,他提出了十二字方针,叫“静观其变,平心静气,小心翼翼”。静观其变的意思就是我们看世界经济形势到底怎么演进,美国制造业已经开始回升,但是失业率还很高,大约7—8%。美国采取什么方法做到了这一点呢?就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第二条就是奥巴马提出的再工业化。用这个办法让制造业回流,现在从中国回流的最多,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美国情况是这样,欧洲情况更为复杂,南欧有些国家高福利,对人们进行了过高的承诺,造成了或者失信于民,政府挨骂,或者债台高筑,财政危机。欧元的命运我个人认为也很难说,正如弗里德曼所说,欧元注定要垮台,它不符合货币的一些基本规律,欧盟政权不统一,财政不统一,却出了一个统一的货币,将来不可能维持到底,此外还有大锅饭问题、搭便车问题、财政步调无法统一等诸多问题,所以欧洲的问题还很难说。日本安倍经济学推出以来,情况虽有好转,但前景难以确定,因为日本的GDP差不多有26%是我们中国贡献的,与中国市场有关系,但自从钓鱼岛风波和中国交恶后,日本对中国的出口急剧下降,现在逆差已经很多。

由于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最终的源动力,所以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靠内需。内需靠什么?我们多年来是靠投资,但是从这些年看,国外经济学家包括国内的一些主流声音都认为中国的投资对GDP贡献过大,据国外估算占50%—52%。其结果就是大量的政府主导的产能过剩。在中国,我们生产的单个产品产量占世界第一的产品将近有300个,我们的钢铁产能为9.5亿吨,河北省一个省就2.8亿吨,整个欧洲的钢铁产量去年才是1.69亿吨。要GDP增长就要发展重工业,钢铁、化工、电解铝、水泥。水泥产量现在27.8亿吨;电解铝我们的产量占世界的40%,钢铁产量,我们去年的产量大概6.6亿吨。今年很多银行都遭遇钢贸贷款危机,原因就在于投资增速放缓,经济减速,原有大规模的基建,好多都放慢脚步,有的甚至都停止了,所以钢价大幅下滑。22号波罗地海干散货运指数是1 158点,波罗地海干散货运指数是世界宏观经济最核心、最重要、最有说服力的一个领先指标。2008年5月的时候,该指数是11 000点,然后到现在,从670多点刚恢复到1 158点,就相当于当年高点的十分之一左右,所以世界经济复苏的路程从这一点看,我认为还很长。所以现在看,中国经济增长,靠投资这条路,如果没有明确的倾向性政策的话,那么就只剩下一个方向,即扩张国内消费需求。“十二五”规划写得很明白,有一套逻辑关系。刺激国内消费需求怎么刺激呢?

首先要发掘消费潜力。我国每天消费2到20美元的这一群体占人口比重的66%,这一群体的消费额占全社会消费总额的80%。要发掘其消费潜力首先要稳定其消费增长能力,提高消费预期。“十二五”规划中,有人提出说认为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每年可递增13%以上,但是这一观点遭到质疑,国有企业也许可以,但是外资企业或民营企业来说这不可能。在收入没有保证的前提下,消费需求的增长就很难说。但是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每年都很稳定,保持在12%、13%之间,原因有两点,一是公款消费,中国公款消费历来强劲无比,但是自习书记上台以来,狠抓不正之风,这种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廉政八条出台后公款消费少了;二是灰色收入,王小鲁每年发布一个中国灰色收入报告,据他2010年统计,全国灰色收入总额达到3.8万亿,因他的抽样调查方法比较科学,因此他的报告结论无法辩驳,说明至少在中国存在这样的现象。从当前情况看,我们应该挖掘中产阶级也就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另外就是挖掘农民的消费潜力,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要拉动农民消费需求,可以进行新农村建设,可以效仿河南省的模式,将小的村庄合并,实行并村,承包田可以转到种田大户、种田能手、现代化农业公司手里,解决一家一户生产方式边际生产力太低的问题、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解决种子化肥造假问题。另外,可以借鉴河南经验,进行宅基地复耕,通过当地国土资源局认证,给予挂牌、给予地票,邻近地区可以进行流转。现在,从全国情况看,城市人口平均占土地面积(不是住房面积)是100平方米,但农民占地是250到300平方米。如果农民进城,则解决了两头占地的问题,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目前新农村进程推进不利,原因主要是我们缺少相应的政策配套。中国严格的户口制度,社保、医保等城市的福利制度农民享受不到。全国的银行系统,有新农村建设业务条线的银行只有一个——农发行。据了解,这个新农村建设业务是农发行最赚钱的业务。2012年,农发行只给了2 400个亿的贷款规模,去掉粮棉油收购、去掉棉花超额储备贷款资金需求,用于新农村建设的钱已经所剩无几。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去年的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贷款余额已经8 000多个亿,地方政府也认可新农村建设的贷款的积极作用。因此,建议进一步放开农发行贷款规模,支持新农村建设、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拉动农村市场、小城镇市场的需求,拉动全国的消费需求。

其次,要培育消费热点。我们中国的消费热点不同于美国,美国市场上追捧的是高科技。我们长假制度取消后有人统计,消费需求实际时间少了。

再次,矫正消费预期。我们大家都有消费预期,怎么样让大家有较高的消费预期呢?对于老百姓来说,看病、上学、住房是主要的3项消费预期。通过对农村新医保全面覆盖、健全各种养老保障制度,实行养老金全国统筹,个人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续来转变消费预期,这也是十二五规划的一项完美设计,但是现在看,见效太慢。

最后,改善消费环境,建立现代工业文明。中国的消费环境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消费环境,食品卫生、食品安全问题严重。中国制造业的企业已经非常非常大了,我们在过去30年的发展中,在创造经济发展神话当中,我们缺失了一个东西,我们没有创造出与现代工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工业文明。我们的企业家,特别是私有企业家道德缺失,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价值观还没有建立起来。中国想刺激消费,消费环境是一定要好好改善。

但是现在中国经济面临最紧迫的问题,就是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有操作性的、确实能对制造业特别是对中国工业产生实际效应的措施,这是最重要的。我们十二五规划总的主题是发展方式转型,灵魂是科学发展,它指出了目的的问题、彼岸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到底怎么走,发展方式怎么转,怎么转是难点的问题。我认为这个桥和船的问题就是克强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从现在我们领导人的倾向上来看,从经济学的角度他的基本思路是无衰退转型,但是从国际情况来看,大的经济体要经历重大发展结构转型,一般都要经过一个工业中的铁锈时代(大量的设备、工厂作废),像美国,苏联都出现过铁锈时代。中国经济能不能有效实现无衰退转型,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铁锈时代这是一个问题。目前中国经济从最高层的想法看,主要的问题有四点:第一点是内需不足;主要是消费不足,第二点就是产能严重过剩;第三点是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系统影子银行风险,第四点就是我们整个服务业和科技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能力的问题。从内需问题看,我个人认为决策层对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习总讲的是十二个字,静观其变就是对外看国际形势怎么发展,看新兴经济体怎么发展,看美国和其他国家怎么发展;平心静气就是保持宏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宏观要稳定,微观要搞活,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三句话有新意。什么是社会政策要托底,习总书记讲就是中国一定要吸取中东、非洲和欧洲、美国的经验教训,不要对国民进行过高的承诺,干不到的事一定要对老百姓讲实话。在现阶段内需问题怎么解决,我个人认为主要靠投资,无衰退结构转型不可能。在现有的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环境下,根据调研我认为一定要靠增量调节,对新兴产业要加大支持力度,像城际铁路、棚户区改造、小微企业减税等支持实体经济的办法,支持规模还远远不够,要加大力量,同时政策信号要明确。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政策信号不明确。例如戴相龙当央行行长时期,我们的货币政策叫做稳键的货币政策,我个人认为,正统金融教科书中没有这个词,或者松的或者紧的,或者中性的,不应该叫稳键的货币政策。

中国最后的希望在科技和金融上。现在的世界格局,20世纪上半叶是人类历史上重大发现、重大发明、基础理论重大变革出现最多的时期,相对论、量子力学、DNA螺旋结构、地球板块构造说、宇宙大爆炸说等都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真正静下心来搞科学有新想法的人越来越少。中国产品虽多却没有世界名牌,根源在科技投入不足,中国科技界的发明创造精神以及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大规模的生产、对实体经济服务的意识不足,特别是自主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这方面,我们有所欠缺。例如我们中国钢铁产能世界第一,远远超过2、3、4、5、6名的总和的产能,但是我们的钢铁生产中,特种钢根本不行,超大炉炼钢技术不行,深层采矿技术不行,杂质精选技术不行。我们的高铁里程世界第一,但是高铁车轴没有一根是中国制造,高铁螺丝全部是从日本的一个46人的小公司(Hard Lock株式会社)生产的。我们科技论文的数量现在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是科技论文中自主创新的少,抄袭的多;我们的专利申请量现在世界数一数二,但是专利中没用的多,真正有生产应用前景的比较少。中国的科技企业上不去,除了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创新想法的技术应用前景不足,再有就是新兴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不足。好多有创新想法的企业发展没到一半,因为贷不到款,筹不到钱就夭折。所以中国现在,金融体系,应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对科技创新机构提供有力的支持。中国科技要发展,就一定要提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十一五”各项指标很出色,但有三项指标没完成,一个是服务业比重,完成大致43%,目标是46%;节能减排计划减20%,没完成;还有研发投入,计划在“十一五”末,研发占到GDP的2%,最后只完成了1.75%。除研发投入不够外,另外就是中国的教育,科技能不能有希望,基础在教育,从中小学到大学,中国的教育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就是禁锢人的教育,灌输式教育。中学是应试教育,为了高考,一切为高考冲刺,纯粹是冲刺培训班。高考一完,大家好多知识就忘了。

我们现在想发展方向转型,怎么解决船和桥的问题。在这个形势下,经济速度不能继续下滑。克强总理讲了个下线7.5%,底线7%,就是不能超越这个底线。底线之说就意味着克强经济学第一条不刺激肯定是不成立的,经济增长若要超过底线肯定是要刺激的,刺激的唯一路径就是要投资。因为中国是高储蓄率国家,中国的总储蓄率52%,中国的家庭储蓄为20%左右,低的年份为17%,高的年份为22.9%,目前中国的货币量M2已经105万亿以上。为什么这么多的钱我们的通货膨胀率不高呢?7月份为2.7%,6月份为2.7%,5月份为2.4%,因为我们有一部分迷失的货币,叫missing money。这些年中国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十年九调后房价涨了十倍,吸纳了中国大部分多余的货币,中国宏观经济之所以这么稳定,房地产稳定了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所以中国的货币政策要调,要靠刺激、要靠投资。货币政策要转型,改变稳健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执行方式要改变,人民银行的规模控制要改变,甚至要取消。另外,人民银行要增强预调、微调能力。一方面要保持政策稳定和连续性,另一方面一定要增加预调的能力,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微调。中国未来的发展,第一是要不断巩固农业基础,第二要坚持去产能,产能过剩,绝对过剩的产能一定要淘汰,落后产能要坚决淘汰,结构性周期性过剩产能应该想方设法加以利用,例如钢铁产能、水泥产能、平板玻璃、建材产能,都可以通过新农村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加大定向投资的方式,尽快把这些过剩产能利用起来。如果把短期看来的过剩产能完全淘汰,能用的却完全不利用损失是以十亿、百亿,甚至万亿计算的。所以要合理利用过剩产能,特别是结构性过剩产能,周期性过剩产能、我认为这是最大的节约行为。生活上避免奢靡之风,经济建设也要避免奢靡之风。

其次,大力发展服务业。中国经济结构最大的问题是制造业过大,经济过于浪费。中国经济本质上就是浪费经济,特别是能耗、环境污染、资源透支这些问题在中国都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全球平均透支资源,据国外经济学家推算,已经透支了30年。我认为中国至少透支了50年,地下水、矿产资源都已经严重透支。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本届政府一定要合理利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契机。中国城镇化进程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发展点。习李十年,是中国最有希望的十年,中国将在经济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习李肩负了解决前几任政府没有解决好的如经济上过剩产能、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历史责任。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今后是非常有希望的,一个是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第二个是把环境污染问题,还有民生问题,中国的长期稳定发展问题解决好,特别是把资源保护好、利用好;第三,我觉得就是在文化上,在价值观上能够得到世界的认可;第四,在金融上,我们怎么利用好我们的金融资源,中国的金融资源丰富利用效率却不高,用各国GDP作一个世界经济版图,我们中国挺大为世界第二,把世界贸易量做个版图,中国也很大,但是把国际金融市场交易做一个地图,中国小得可能跟马耳他差不多了,国际金融交易上,我们连香港都远远不如,这说明中国存在着严重的金融资源浪费,今后我们应好好考虑这一问题。

猜你喜欢
经济学消费经济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简明经济学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40年消费流变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新消费ABC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