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周勋初先生是当代学术界屈指可数的大家,其学问宏博精通,在诸子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中国古典文献学、近现代学术史等学科领域,均有较大的影响。他的学术论文也独具特色,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行文风格非常值得学习。以下将以《魏氏“三世立贱”的分析》[1]一文为例,对周先生论文特色作一粗略的解读,希望能够从中得到一些经验和启发。
莫砺锋教授曾经这样评说周勋初先生:“周先生的学术研究值得称道的优点是既能博又能专精,前者主要体现在他能在不同学科领域和时代断限之间做到融会贯通,触手生春;后者主要体现在他的研究都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证式研究,他的每本书、每篇文章都能落到实处。”[2]周先生的学术成就,得益于他深厚的学养,博学精通是他做学问的根本,他的文章文史知识极其丰富,而这些知识材料他似乎又能够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因此,他的文章的论据充分,论证谨严,字里行间有一种挥洒自如,从容自信的气度,《魏氏“三世立贱”的分析》一文一万多字,引用文史材料达75条之多,这些都是他博学的表现,博学是做好学术的基础,也是成就大家的必备条件。除了博学之外,还要有宏通的眼光,从大量的史料中甄别选用有效的信息,周先生文章中引用材料虽多却全无堆砌冗杂之感,这些都体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力。
“小角度,大视野”是典型的学术论文写作方法,本文就是采用这一写作方法,但周先生的文章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观察视角往往与众不同,如本文从一则很细微的史料入手,即《三国志》卷五《魏书.后妃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魏自武王(曹操),暨于烈祖(曹睿),三后之升,起自幽贱。”这是一则看似平常的微不足道的史料,作者却能够以此作为切入口,一步步地追根究底、寻本溯源,最后透过这个历史政治现象,分析解决建安文学问题。因此,可以说,运用非文学的材料入手来分析解决文学问题,是周勋初论文的一个独特之处,因为文学和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时代风气紧密相连。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有些文学上的问题,往往可以从相关的历史事件中得到明证,作者很注意这方面材料搜集、分析运用。
对于学术论文来说,材料的运用非常关键,持之有据,方能言之成理,周先生的论文,就非常重视对材料的运用和处理。
因为周先生知识广博,所以,在运用材料方面极为丰富,单就本文来看,就涉及到史料、传说、笔记、小说、诗文、批评理论等方面的内容。通篇旁征博引,气势如虹,其学问渊博,令人折服。
占有材料是第一步,而合理地运用材料是重中之重,周先生曾引用陈寅恪的话说:“通论吾国史料,大抵私家纂述易流于诬妄,而官修之书,其病又在多所讳饰。考史事之本末者,苟能于官书及私著等量齐观,详辩而慎取之,则庶几得其真相,而无失矣。”[3]占有丰富的材料是学术研究重要的一环,但更重要的是对材料的甄别和恰当使用,这样才能“庶几得其真相”。周勋初在对材料选取方面,尽可能选取更接近历史真实的材料,如一些史书或者人物自身的文章著作,并以此为主。比如文中在论及曹氏父子故事时,就引用了许多出自《世说新语》中的记载,作者对此还特别作了解释:“有些传说也不能说是绝对可靠,但它们从各种不同角度反映了曹氏父子的特有风貌,却了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作为一种史料来看,仍有其不容忽视的价值。”这种对材料慎重的取舍和处理,体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周先生在对材料的处理上,并不是孤立地放在那里,而是在材料之后,作充分的分析解读,如写曹操的姬妾杜、尹二氏,先引用《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传》及《三国志》卷九《魏书.何晏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两条材料,然后分析这二则材料所反映的共同的内容。杜、尹二氏一方面以有色被掠入宫中,反映了他喜好女色的特点。另一方面她们都是有夫之妇且都有生育,曹操对此无所拘忌。反映曹操礼法、伦理观念的淡薄。周先生对材料的运用、分析、解读都非常的到位。
本文的论证方法也极为丰富,有正面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等,如第一,正面的引史传材料说明事实,主要以《三国志》,因为历史材料相对来说更接近事实本身;其次还引用被论证者的著述作证明,如引曹操《求贤令》、《让县自明本志令》、《刺有司毋偏短令》来证明曹操不拘礼法、大胆取士,引领一代潮流;又引曹氏兄弟、建安七子的作品来说明建安文风特色;还有直接征引“时人品评”之语,使之更接近历史事实,如引《后妃传》曹睿一妃子虞氏说:“曹氏自好立贱,未有能以义举者也。”又如《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载齐王曹芳语:“魏家前后立皇后,皆从所爱耳。”直接引用魏氏家人的评论,更能让人信服。第二,正反对比论证,如论及曹氏家风的政治根源,先引孙孙盛慨叹:“本既卑矣,何以长世?”然后又引陈寿对此的不同看法“魏后妃之家,虽云富贵,未有若衰汉乘非其据,宰割朝政者也。鉴往易轨,于斯为美。”然后又引《魏书·文帝纪》黄初三年诏:“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来证明曹氏“三世立贱”有其政治目的,这样通过正反分析论证,既释了读者心中之疑,又突出曹氏此举的深刻用心。第三,对比论证的使用,如写曹操丁夫人被遣归后,欲其家嫁之,又引了齐桓公出妻再嫁又愤而兴兵讨伐之事,以此来突出曹操不重“妇德”。第四,引用论证,如对李商隐等后人的诗歌的引用。
本文在论证结构上基本上按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典型的议论文结构模式。但在具体论述的时候却是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从现象到本质,由演绎到归纳,先提出魏氏“三世立贱”这一问题,然后分别阐述曹操的妻妾、曹氏兄弟与甄氏、曹睿与毛后,最后由历史文化分析转入思想文学领域分析总结,即由曹氏这样的家风对“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4]的建安文风的深刻影响。行文脉络非常清晰,又有严谨有序,可读性非常强。
另外,在具体的章节段落的过渡上,也很重视启承转合。
几乎在第一自然段的开头都是先摆出作者的观点,然后引材料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对材料进行分析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论述“曹操的妻妾”部分,第一段开始写“曹操非常喜好女色”,接下来就引杜、尹二夫人例子来论证这一观点;第二段开头写曹操礼法观念很淡薄,大约他把男女好合只是看作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因此并不追求什么“妇德”。然后引丁夫人材料作论证;第三段开头写道:“曹操的与众不同之处,还在其视假子如已出。”接下来引何晏事例论证。诸如此类的论述,不胜枚举。可见作者非常讲究用事实说话,每一论断,必征之以实,没有证据,不下佞语。而这些小论点,又层层相因,步步深入,由个人思想行为到整个家族风气再到时代背景、政治背景、学术思潮,使文章体系严密,论证充分有力。
总而言之,周勋初先生的学术论文,不仅谨严有度,而且多有独到创见,这不仅要归功于他所具有的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博学专精的学术造诣,还有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研究方法,对于我们这些初学学术论文写作的研究生来说,他的论文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典范。
[1]周勋初.文史探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莫砺锋.周勋初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8:2.
[3]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顺宗实录与玄怪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74.
[4]刘勰.王运熙,周锋译,注.文心雕龙·明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2.